第七章(第3/4页)

看着小鹿和小阿苔,我想:这两个小家伙很快就会明白身负背囊在山路上奔走是一种什么滋味了。

还有一个担心和烦恼,就是不知道在帐篷里宿下的时候该怎么解决一个难题:让他俩待在那个彩色尼龙小帐篷里?从目前看这好像有点不妥;奇怪的是一贯表现得很细心很谨慎的梅子和岳母他们,为什么就没有提出旅途上的这个问题,没有向我发出叮咛?比如说让小鹿和我待在一顶简易帐篷里,把他们分开等等。后来又似乎觉得更为不妥:让柔弱娇小的小阿苔一个人待在那个帐篷里会不安全的。而小鹿在她身边正好可以壮胆,为她守卫。不过我仍然有着无法消除的一种担心,这是长辈人的那种担心——看起来的确是年纪大了,考虑问题总有一种老谋深算的意味,而且居高临下。不过这个难题还真的摆在了眼前:如果我们三个人待在一个帐篷里那倒是再好没有了,可惜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帐篷。

车到山前必有路,走吧。

3

我们先要往西跋涉一段。这一段路正处于西部和冲积平原之间的浅丘坡状地,我们将在鼋山山脉东部深入二十多公里,然后再翻过鼋山向北,一直进入丘陵区。绕过那些海拔三五百米的低山后,会一直走到东北方的那个小城。

我们下午四点开始启步。本来刚下火车有点疲劳,完全可以在那个小镇上歇一歇,可是好像故意考验自己的勇气和耐力似的,小阿苔主动提出我们要马上赶路。

“夜晚怎么办?宿在山里呀?”她露着石榴籽似的白白小牙问着,眼睛瞪那么圆。

这一刻我看出她有点像兔子。小鹿默默点头。我想他这一辈子都会是小妻子的应声虫,也会是她的好帮手。

我们只有上路。

在城里,在其他地方,都难得看到这么纯洁的黄土,它黄得没有一点杂色。一开春,山上流下的雪融水在坡地上留下了清晰可辨的花纹。看来整个春天都没有多少风,因而山坡上的草和灌木显得都很规整、干净。从这儿往东北方望去,可以看到高大的鼋山主峰,那儿在暮色笼罩之前仍然布满雾障。我知道太阳落山那一刻会把一片雾霭映红。看来气压有点低,说不定会变天的;但这儿春雨总是很少,我们也许不必担心那种可怕的山间风暴。雾霭之上露出了鼋山之巅,上面几乎看不到一棵树木。离得远一点的低山上,可以看到石英石在阳光下反射出亮光。

我们脚下所处的地方只是平原和低山之间的过渡带,海拔不会超过四百米,相对高程也只有一二百米。这儿正处于变质岩丘陵地带。由于植被稀薄,当年的山落水切割得厉害,岩石风化强烈,所以山水加大了冲刷的力量。下车时经过的那个大镇子就处在一片淤积小平原上,从那里的高大树木、绿蓬蓬的沟边茅草,都可以看出那儿的土层深厚肥沃。

我并不期望在天黑以前走到大山里去,虽然这是小鹿和小阿苔梦寐以求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那雾蒙蒙的蓝色山峦之间差不多藏有神仙。他们听过无数大山的神话,还有那些摄影师拍下来的山间风景,都对他们起了作用。他们一个劲嚷着:快走,快走!我知道他们呼喊的声音很快就会低沉下来,一会儿将是口渴难忍,疲累使双足发胀,是变得像石头一样沉重的背囊。

看来天黑前我们只能翻过那道不高的山冈。山冈后面远远看去像有一条密林丛生的峡谷。那是什么树?有点像柞树,又有点像槐树,更可能是一片钻天杨。在林子边缘宿下来总是一件好事。

小阿苔说:“看,那一片森林!”

我告诉那不是森林,只是一条林带。它沿着一条峡谷生长,那儿有厚厚的积土,所以就长得茂密。那条林带不会超过一公里宽的。

小阿苔不同意我的判断,连连摇头说:“那里面会有狼、老虎,会有狐狸吗?”

“没有,那儿顶多有一些兔子,有蛇和刺猬;狐狸说不定有个把只,大多都是一些小动物。”

“噢哟……”小鹿有点失望。

这个地方我熟得很,在这儿从来不会迷路,除非是大雪天或山雾很浓的时候。

一条早已干涸的山间溪流出现在我们身侧。沿着溪流走下去,就会走进一条大裂谷。只有登到高处望下去,才会发现山区的水网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怎样交织,然后再汇入另一片谷地,组成了下游几条不大的河流……这儿最有名的两条河就是芦青河和界河。

快到山脊的那一片坡地陡得很。小阿苔开始气喘吁吁了。小鹿在后面不断推拥她的背囊。她很得意又很吃力。

我们终于登上旅途中的第一个小山包。风明显地增大,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小鹿的浓发在风中颤动。他大概就为了这一次远足才把长长的头发剪掉,留了一个小平头。风把小阿苔的刘海吹起,露出了鼓鼓的小额头。小阿苔春风满面,举目四望。东北方是高大的山脉主峰;回头望去,我们下车路过的那个镇子一带就是一马平川了。那儿面积很大的梯田简直像画出来的。梯田之间偶尔能够看到一片镜子一样的水塘,这使小阿苔激动起来。她指点着:“看哪,看哪,多么可爱的水呀,春天的水!”

我想可爱的东西多着呢。很多可爱的东西本身、它们的创造者,反而都让人不太经意……

小山脊上裸露着一些岩石,它们由石英斑状凝灰岩构成,其中还夹杂有霏石斑岩的碎块儿。灌木棵很稀,最常见的是桤柳、小叶杨和长得不成样子的槲树。有一棵分杈很多的小树就在我们前面不远,看上去很像一棵川榛。这些树木的第一批叶子已经长大,后来发出的嫩芽还毛茸茸的。再有不久洋槐棵就要开出白花了。脚边是紫羊茅和朝鲜碱茅,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丛阴地蕨;狭叶瓶尔小草在这儿长不高,它旁边的地黄花已经开始孕育花蕾了。我告诉小阿苔,我们这时候走在路上,最好的菜肴就是嫩柳芽。我说晚餐的时候将请他们吃一顿特别好的咸饭。他们高兴极了。

翻过这个山包,远远看见林带边上有一个小村庄。房子稀稀落落,隐隐传来狗的吠叫——它们总是为即将到来的黄昏而激动。晚霞把远处的山脉沟壑、那些散落在山坡上的小屋顶都给映红了。鸡在鸣唱,各种鸟雀都在灌木棵上抖动着翅膀,长一声短一声呼叫。在众多的呼叫声中,我能清晰地分辨出野鸡、灰喜鹊和大山雀的声音。有一种细长的嗓子很像长耳鸮,但我知道只有在冬夜里才能听到它的声音。听了听,仍然觉得是鸮鸟在叫——在此地这种声音是令人恐怖的,山民们一听到这种声音就变得小心翼翼,到了晚上不敢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