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恩止杀是一步好棋(第2/5页)

狄仁杰给上官婉儿留下的印象相当好。但良好的印象,也是由武则天感染而来的,并非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或许正因为如此,对于狄仁杰的谋反,她既无直觉的同情,也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生出那么多的感慨。

既然狄仁杰本人已经认罪,对他的看管也就不需要再像以前那么严密。这一天,来俊臣手下的得力干将王德寿来到牢房里找到了狄仁杰,希望能够与其完成一笔交易。

王德寿想让狄仁杰供出杨执柔也参与了自己策划的“谋逆”大案。这个杨执柔不是简单的官场小人物,他与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都是隋朝观王杨雄的后人。一直以来,武则天将杨家的利益看得很高,其程度不亚于重视武氏家族。

武则天曾经说过一句话:“要欲我家(武氏家族)与外氏(杨氏家族)常一人为宰相。”这里的外家就是指杨家,而外家的宰相则是杨执柔。

狄仁杰听了王德寿的算计之后,大吼一声:“皇天后土啊!你怎能安排我狄仁杰行此等肮脏之事!?”狂吼之后,他用头猛撞房内的柱子,砰砰作响,直至血流满面。场景惨烈,身为酷吏的王德寿也不免心惊胆寒,只好找个机会悄悄溜走了。

从表面上看,狄仁杰拒绝王德寿是出自道德,但在实际中,狄仁杰是权衡两者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两人之间的交易虽然没有达成,但狄仁杰还是利用王德寿为自己办了一件事。

他将自己在监狱中写下的告密状缝制于棉衣中,然后对王德寿说:“天气渐热,请将棉衣交于家人,将其中的棉絮去掉。”王德寿也没怀疑。

狄仁杰在王德寿走了之后,信心忽然发生了动摇。他觉得,诸武与来俊臣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在这种局面下,他的儿子想要入朝申冤并非易事。

其实狄仁杰的怀疑并不是没有道理,只要来俊臣防范在先,狄仁杰的安排就会落空。或许是来俊臣的自信心过于强大,他以为狄仁杰既然已经供罪,那么罪案如山,肯定没有平反的可能,所以也就松懈了戒惧之心。

狄仁杰之子狄光远在接到狱卒送来的棉衣时,颇感蹊跷。眼下正值隆冬季节,父亲却让人将棉衣在此时送回,其中必有隐情。他很快就在棉衣内找到了狄仁杰的那封密信。

第二天一早,狄光远就入宫向武则天呈上狄仁杰的诉状。

武则天看了狄仁杰带出来的诉状之后,脸色大变。她亲自召见来俊臣,让他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来俊臣始终坚持一个观点,自己没有对狄仁杰等朝廷重臣施加任何刑罚,狄仁杰在监狱中受到了极好的对待。在这种待遇之下,如果狄仁杰不是身负重罪,又怎能承认自己谋反。

武则天并不相信来俊臣的话,她派人到监狱中去检查狄仁杰的生活情况。被指派的使者是通事舍人周。来俊臣赶紧抢先安排布置,让狱卒给狄仁杰换上了一套干净的好衣服,然后才让周进去。

周是个胆小鬼,他怕为狄仁杰说话会使自己遭殃,所以一进牢房眼睛竟然不敢看那些狱卒,唯唯诺诺的。

周的调查虽然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但调查本身还是起到了震慑作用,引起了来氏集团的极大恐慌。他们千万百计要稳住阵脚,甚至明目张胆让手下伪造了几份谢死表,假冒狄仁杰他们在上面签字,然后让周呈送给武则天。

谢死表是死囚临行前的谢表,它并不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周的调查,也向受迫害者传递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武则天对案件有所怀疑。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朝臣之中,也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向武则天揭露来俊臣主管的监狱中的种种黑暗情况以及他平常使用的惨无人道的逼供方法。

就在整个朝堂陷入死寂之时,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子挺身而出,扭转了被动局面。他的名字已经失考,他的父亲是凤阁侍郎乐思晦。乐思晦于两个月前获罪被杀,其家被没。

他的儿子虽然只有八九岁,却异常聪慧。按照当时的做法,乐思晦全家都遭到了惨杀,唯独这个小儿子因为年龄很小,所以幸免于难,被发配到司农寺为奴。

唐朝官员犯罪,家属往往连坐。女性被分配到掖庭宫当奴婢,男性往往被发配到司农寺当苦力。这个小孩子就这么保住了一条命。此时他要求觐见武则天。

奇怪的是,武则天竟然准许了。皇帝在大殿上正式接见小孩子,在人们看来不符合常理常规。估计是反对酷吏的大臣们操作的结果,想让武则天听听这个酷吏政治的受害者发出的心声。

于是在这一天的朝堂之上,满朝文武面前,一场绝地拯救正在展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个小孩子的身上。孩子首先申明,他告密不是为了自己,因为他父亲已经被杀,家破人亡;他告密,是为了伸张法律的威严,希望陛下制定的法律能够不被来俊臣这些酷吏所破坏。

孩子在朝堂之上面无惧色,慨然道:“任何在来俊臣狱中的‘承反’都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那种‘承反’都是酷刑下的产物。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挑一个最信得过的人,交给来俊臣审判,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承认一切指证,供认不讳。”

乐思晦的儿子的确有着过人之处,这种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表现出了一般人所没有的勇气,敢于揭发来俊臣,而且在于他敢于指斥“内状”。有内状而后有酷刑,有酷刑而后有“承反”,所以内状是冤狱之源。

第二天下午,武则天将狄仁杰等七位大臣召入宫中面询。大臣们一见女皇便纷纷跪倒,其中一名老臣更是泪如雨下。武则天来到狄仁杰身边,问道:“你既已服罪,为何还让人送信鸣冤?”

狄仁杰说:“臣等若不服罪,恐怕今天就见不到陛下了。”

武则天将手中的一纸奏表扔给狄仁杰:“那你为什么要给朕上这份《谢死表》呢?”

狄仁杰一脸疑惑,取过奏表粗粗浏览一遍,说:“臣等并未写过《谢死表》,这是别人伪造的。”

武则天继而又逐个询问另外几位大臣,他们的回答与狄仁杰如出一辙。武则天在仔细核对了他们的笔迹之后,脸上顿时掠过一丝阴云。

武则天如果将生杀大权完全下放给来俊臣,狄仁杰等人必死无疑。

武则天虽然重用酷吏,但她始终不肯下放下生杀权力。在最后关头,她还是对狄仁杰采取了面诘的方式,当面批评教育了事。狄仁杰在生死攸关前逃过一劫,事情的真相也将很快水落石出。

就在狄仁杰深陷牢狱之时,与他同时遭到诬陷的大臣魏元忠正在被另一个酷吏侯思止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