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来俊臣的末日狂舞

1

神功元年(697)正月,帝国发生了一起谋反案,造就了武则天统治后期的最后一场大冤狱:箕州刺史刘思礼谋反案。

刘思礼是刘世龙的儿子。隋朝末年,刘世龙与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都是晋阳大户。在晋阳起事前夕,两人都投向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刘世龙投向李渊的时间,要早于武士彟。唐朝建立之后,俩人都被封为国公,武士彟是应国公,刘世龙是葛国公。

刘世龙的后人之所以慢慢淡出权力视线,一是因为他没能攀上一门好亲戚,像武士彟那样与隋杨皇室结姻;二是因为刘世龙后来出了问题,因罪流放至岭南。虽然他后来死于钦州别驾的位置上,但是刘家已家道中落。到了武周时期,刘思礼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级官吏而已。

刘思礼鬼迷心窍,竟然相信相术谋反事。他以前曾跟术士张憬藏学相面。张憬藏告诉他,按照面相,他将来可以做太师那样的高官。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到箕州为官。张憬藏是一个著名的术士,他曾经给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相过命,如蒋俨、刘仁轨、魏元忠、杜景佺、姚崇等。

神功元年,刘思礼果然被授为箕州刺史。命相的应验让他一时之间昏了头,他想要做太师,位至极品。刘思礼就找到了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商量此事,綦连耀是个更疯狂的人,以为刘思礼命中要辅佐之人一定是自己,虽然自己现在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既然天命如此,就无法再拒绝。

于是,二人便真的秘密商量造反夺取皇位。他们的计划是:与朝中官员相交接,以相面欺骗对方,假说他们都是大富大贵之相,然后告诉他们,綦连耀身附天命,大家只有拥戴他做皇帝才能得到富贵。也就是说,你的面相富贵,就是应验于他的身上。

刘思礼暗中一个个去游说,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本来官僚们就没有衷心拥护武周的坚定立场,对于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皇,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着潜在的不满和不信任。置身于酷吏掀起的恐怖政治风暴之下,很多官员内心也希冀着掀起一场新的风暴革命,打开未来更加光明的蓝图。

在刘思礼的思想攻势之下,凤阁舍人兼天官侍郎王勮也加入到他们的阵营当中。他是诗人王勃的兄长。虽然有些人也有所动摇,但并没有加入其中。他们虽然对武周代李唐有所不满,但并不希望刘思礼这样的野心之徒撇开李唐做出逆天之举。

后来,刘思礼的阴谋被人发现了,而发现之人是明堂县尉吉顼。吉顼与王勃的弟弟王助有着一层亲戚关系,或许是天意弄人。有一天他夜宿王家的时候,于无意之中听到了刘思礼的谋逆计划。吉顼认为事关重大,于是就向来俊臣报告了此事。告密已不再是让人只赚不赔的买卖,风险性越来越高。吉顼不敢贸然尝试向武则天直接告密,而是借助来俊臣的力量。而此时来俊臣刚刚从地方返回京都,仍然是一个县尉。为了再度找回昔日的荣光,他正苦无良策。吉顼正巧给他送来了大礼——有人要谋反。

谋反,又是谋反,不告人谋反,自己就不足以翻盘。告发,只是第一步。想要坐实,还需要在案件的审理上多下功夫。

来俊臣以为武则天会让自己来主审这个案子,不料武则天却任命河内郡王武懿宗处理。武懿宗就是想要羞辱太子李旦的第三子,当时还是楚王李隆基的那个人。武懿宗将审问的职权交给了发现阴谋的吉顼,吉顼也是一个手段毒辣的酷吏。

吉顼立刻逮捕了刘思礼,不消几个回合,他就发现刘思礼根本就不是一个成事之人。他和武懿宗决定好好利用这个人。武懿宗向刘思礼开出条件,只要你能够说出同伙的姓名,便可免去一死。

求生的欲望驱使着刘思礼将自己知道的全部供述出来,包括曾经帮助他成为箕州刺史的凤阁舍人兼天官侍郎王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孙元亨、天宫侍郎刘奇石、给事中周潘、凤阁舍人王勮的兄长泾州刺史王勔以及弟弟监察御史王助等三十六人,被一网打尽。这些人都出身名门,其中有少数人和谋反毫无关系,也被武懿宗“清洗”出局。除了遭到诛杀的三十六人,他们的亲友因连坐而被流放者也达到了千余人。

刘思礼并不在这三十六人之列,他在同伙被杀之前,精神已完全崩溃。当被拉上刑场时,他还嘶吼狂喊,说同伙们的冤魂缠住他不放,让人来救他。

此次事件虽然是吉顼发现的,但是却是来俊臣向武则天告发的。武则天并没有将案件的审讯权交与他,这让来俊臣内心很不舒服。当这件事告一段落时,心有不甘的来俊臣将矛头直指吉顼。他密告武则天,吉顼之所以会发现此事,是因为他也是这三十六人的同党。

吉顼知道来俊臣的手段,听闻之后惊惧不安。他立刻请求觐见武则天,说明事情的真相,又加上武懿宗从中周旋,才从来俊臣的獠牙之下脱险。

通过整件事,武则天看得很清楚,吉顼才值得她信任,遂将其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武则天论功行赏并不会置来俊臣于不闻不问,她从来俊臣诬告吉顼一事,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对方内心的焦躁与愤怒。曾经风光一时,又怎能甘心长久被女皇冷落?为了安抚来俊臣,武则天奖掖他上奏谋逆事件有功,将其擢升为洛阳令。

来俊臣升任洛阳令,又再度恢复了酷吏的嗜血本性,眼睛里散发的光芒也更加狠辣。作为皇权释放出去的头狼,他需要撕咬猎物来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就在朝臣们惊魂未定之际,来俊臣又告发司刑府史樊惎与造反事件有关,不分青红皂白将其下狱诛杀。

樊惎的儿子在朝堂之上为父亲喊冤,朝臣们虽然内心也相信樊惎死得冤枉,可他们慑于来俊臣的淫威,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屈死的大臣说一句公正之言。

少年撕心裂肺的怒吼在偌大的朝堂之上回响,却没有得到半句回应之声。空气里弥漫着死一般的沉寂。少年先是愤怒地发出掷地之声,后是当殿长哭,他那冰冷的目光掠过每一张忧惧的面庞。现场谁也没有想到,少年会在躬身而起的一瞬,突然从鞋内拔出一把锋利短小的匕首,深深地扎进自己的腹部,然后倒于血泊之中。

朝臣们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为少年人的玉碎,也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他们不忍直视现场的血腥,胆怯地往后退缩着。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个人用衣袖遮面,暗自落泪,双肩因悲愤过度而不停地抽搐,此人就是秋官侍郎刘如璇。

竟然有人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罪犯之子抱以同情?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来俊臣的耳朵里,来俊臣抓住此事准备再做一番文章。他当即诬告刘如璇是樊惎的同党。刘如璇为自己申辩道,他并非因为同情樊惎父子,而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有迎风落泪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