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与战略计谋(第5/24页)

战略点和战略线

我先介绍战略点的分类。因所处地理位置对战区而有不同价值,这些点叫作永久性地理战略点。因敌军主力的配置和我军想对其采取的行动而有不同价值,这些点叫作机动战略点,有偶然性质。有些战略点和战略线只有次等价值,有些战略点和战略线具有永久性的大价值,这种战略点叫作战略决定点。接下来,我将尽力说明这些关系。

交通中心、军事设置和军事城市,都是地区性或地理性的战略点,它们在战争区中都有重要价值。一位著名的将军反对我的这个观点,他称,并不是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点都可称为战略点,战略点必须利于正在计划中的作战。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战略点的形成是以它本身的性质为基础的,有些战略点一开始与作战毫无关系,但是一旦战局变化,它就显现出重要性。所以,鉴于这位将军的观点,我认为,我可以更加精确地提出:并非所有的战略点都是决定点。

战略线分两种,一种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一种是由临时机动决定的。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战略线又可分成两种:具有永久重要性的地理线;连接两个战略点而有战略价值的地理线。

决定点和作战目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凡是作战目标都应该是作战区的决定点之一。然而,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不是所有的决定点都能成为作战目标。准确定义决定点,将有助于我们选择作战目标。

凡是明显影响整个战局或者一次战役的点,都可被看作战略决定点。凡是因地理位置或人工工事,对作战正面或防线有利的各点,都包括其中。位置重要的大型要塞和屯兵基地则是最重要的战略决定点。

战争区的决定点有很多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理上的点或线,它们具有重大价值。以法军在比利时的战争区为例,在当时,有能力控制马斯河一线的一方,就将拥有巨大优势,因为可以将敌人封锁在马斯河和北海之间,致使敌人不敢冒被歼灭的风险在与海岸平行的正面交战。多瑙河一线也有许多要点,所以多瑙河成为夺取南德意志的必争之地。

控制河流汇合者,控制主要交通枢纽者,也都是地理上的绝对点,如里昂,它控制着罗讷河和索恩河,又是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交通中心,还是法国南部和东部之间的交通中心。但是,如果要成为一个战略决定点,还需要建立要塞或营垒等工事。

莱比锡无疑是一个战略点,它是德意志北部唯一的交通中心。如果有一条河流能穿莱比锡而过,并且设防坚固,莱比锡将成为德意志的锁钥(超越了决定点)。

如果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国家的交通中心,它也将成为战略决定点,不但因为交通原因,而且由于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此外,山地国家的隘路,也可能成为在该地作战的决定点。还记得吗?1800年,巴尔德隘路的作用是多么巨大。

由机动而偶然产生的点的价值是相对的,它受双方军队的制约。例如,1805年,马克在乌尔姆集中兵力,等待来自摩拉维亚的俄军,这时的决定点就是多瑙福特或下莱希河,如果拿破仑率军率先到达,他既可以切断马克退往奥地利的退路,也能切断马克和其援军之间的联系。再如1800年帕尔·克赖在乌尔姆作战时,他的援军不再是来自波希米亚,而是来自蒂罗尔的军队,所以克赖的敌人需要进攻的决定点是沙夫豪森,攻下沙夫豪森就可逼近他作战正面的后方,切断他的退路和他与基地的联系。当年,拿破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越过圣贝尔纳,冲向梅拉斯的右翼,攻占其交通线。显然,圣贝尔纳、伊夫雷、皮亚琴之所以成为决定点,正是因为梅拉斯向尼斯运动。

从这里我再引出一条原则,即机动性的决定点是在敌人翼侧,从这里可以轻易地切断敌人与其基地和援军之间的联系,避免自己遇到同样的危险。对着海岸的翼侧通常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把敌人赶下海,这仅存在于作战对象是一个劣势的岛国陆军的情况下,如果对手与我方实力相当,那么被赶下海的就可能是我们自己了,这时我们可以冒险切断敌人与其舰队的联系。

如果敌人兵力分散,作战正面过宽,那么决定点就是敌军的中央,如果我们从敌军中央突破,可致使敌人更加分散,进一步削弱敌人,最后各个击破,全歼敌人。

战场上的决定点由以下几个条件决定:

1.地形。

2.我军的战略目标与确定地点结合的情况。

3.双方军队的部署。

作战目标

作战目标分为:机动目标和地理目标。地理目标可能是重要的要塞、大河,以及能为之后的行动提供可靠防线或依托点的作战正面。既然对地理目标的选择属于军队机动范畴,那么我们可以更确切地说,有的地理目标只跟地区有关,有的地理目标则是与占领该地区的敌军兵力有关。

在战略上,战局的目的决定作战目标。如果这个目的是进攻,则作战目标就是敌国首都或者重要的军事地区,失去了这些地方,敌人就可能被迫求和。在入侵战争中,侵略者往往是为了夺取对方首都。事实上,首都的地理位置,交战双方与各自邻国的关系,交战各方所拥有的资源(可能的话,还包括盟国的资源),这些与战争科学并无多少实质性关系,但是却与作战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足以影响是否能占领敌国首都。

若不以占领敌国首都为目的,则作战目标可能是某一部分作战正面,或某一部分防线,占领这部分作战正面或防线,就可确保军队控制所占领的地区。例如,法奥战争中,法国的第一个作战目标是提契诺河和波河一线,之后则是以曼图亚和埃奇河一线为目标。

防御作战与攻势作战不同,它的作战目标是所要掩护的点。首都身为国家实力中心,理所应当为主要的防守目标。此外,还有一些据敌人更近的防守目标,如第一道防线和第一作战基地。如果法军凭借莱茵河进行防御,那么它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保卫莱茵河,严防敌人渡河。如果盟军成功渡河并包围阿尔萨斯地区,法军的第一作战目标就是夺回该地区,之后第二作战目标则是,掩护法国设在马斯河或摩泽尔河上的作战基地。

至于机动目标,即需要消灭或瓦解的敌军目标,它的重要性我已经在阐述决定点那一部分内容时提到过。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位统帅的才能,一次战役胜利的前提,都在于对机动目标的选择。众人皆知,拿破仑之所以超越众多将领就在于此。他抛弃了那些陈词滥调,不满足于一两个要塞、一个小边境省份,他着眼于大场面,深知取得伟大胜利的方法就是分割和消灭敌人的军队。拿破仑认为,只要失去了军队,敌人自然会陷落。拿破仑的一些战绩告诉我们他是这样打仗的,迅速准确地判断作战区内各个区域的利弊,并将主力集中在最有利的战区;清楚掌握敌人兵力的配置,如果敌人兵力分散,就闪击敌军中心,如果敌人翼侧薄弱,就向敌军翼侧突击,切断其交通线;敌人退却,就坚决追击,迫使其四处逃散,最后逐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