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秀卿死了之后,伯雍益发觉得忙了。他天天总要出门的,及至回来,便独自一个,坐在他那间小编辑室里,不知想些什么。同事的人,也不知他天天出去办什么,问他时,总说没什么事。其实他这几天竟为秀卿的娘和她那小兄弟忙了,他打算把他娘儿两个,不要分开,总是教他母子相依着,还有点生趣,所以他这几天竟在外面给他娘儿两个找地方。他的立意,总想在公馆里给人佣工,较比女工厂等强一点。伯雍自到城内,也认识许多人,还有歆仁给他介绍的朋友,实在不老少,但是他平常日子,都与人家很疏远的。他为给这娘儿两个找个安身立命所在,无论怎样,他得替他们去奔走。无奈他跑了好几天,一点头绪也没有出来,差不多他所求的事,都被人拒绝了,便是不公然拒绝的,也都说现在不能再用人了,有机会再说吧。更有以伯雍所为,近乎多事的,虽然未曾当面指陈,背地里也说他的举动不对,都说:“在窑子里认得的人,死了便死了,还管她的遗族。要管就应当自己拢了去,自己不能管,却教人家管,他有多明白呀!”不这样说的,又嫌秀卿的娘,是在南城外住惯了的,她家既操贱业,品行一定不端,雇她当个婆子,恐怕于家庭妇女无益,所以也不敢用的。这倒难怪人家这样想。即或有不在乎细节的,就图一个干净会做饭的人,又嫌她有小孩子,雇一个人来两个,多赔一个人的饭,过于不经济,所以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伯雍所跑的这几家,都是在政界里很活动的人,不用说,一个妇人和一个小孩子,就他们的局面言,再雇七八个人,也不嫌多,而且也有余力。不过他们不能不提出几件拒绝的理由,以明他家用人是很谨慎的。但是他们拿钱由窑子里接姑娘,就不管他们于家庭妇女有无利益了。他们也知道好人自是好人,不过自己用人,不愿意教人家行了一点志愿,所以明明有力量收容,而且有正当的使用,就皆因伯雍一说实话,事情便根本不能成立了。在伯雍的意思,以为把实在情形说明了,足以使人兴起好义之感,社会上有这样可怜的老幼无告的人,有点力量的,原可以收养他们。何况他们并不白吃饭,也是仗着自己劳力活着,绝不是不做事光吃饭的勾当。打量出去奔走两荡,一定有雇用的。谁知一连七八天,反倒头绪全无了,所以伯雍很觉烦闷。

伯雍为这娘儿两个,不能不改变方针了。他以为普通的人家,绝不能成功的了。他靠得住的朋友家里,又皆没有雇人的能力。他想着把他们位置在工厂里去,做手工、学实业,也是人类谋生的正途呀。所以在他理想中,以为这事是很正当而且很有道理的,但是他想了半天,始终没想出哪里有女工厂,尤且不知道哪个工厂对于女工是很优待的。他简直不知哪里有工厂。在北京,这种组织是极感缺乏的。但是他到了想起一处,他曾听说东城禄米仓196,已经改了被服厂,里面雇的女工很多。他想这是很适当的所在,但是厂里内容,他一点不明白,也不知一个女工,每日能挣多少钱。他打算到那里先参观一荡,然后再想法子,把他娘儿俩送进去。他主意拿定,吃了早饭,便往东城去了。他到了禄米仓,外面不过两点来钟。他到了传达处,取出一张名片,要见厂长。一个听差的说:“厂长今天没来。”伯雍说:“别位执事也行。我是特来参观的,因为我是报馆的记者。”那听差的见说,让伯雍在此候一候,很不满意地进去了。少时出来说:“里面请。”把伯雍引到一间接待室里,一个四十多岁、黑而且胖的人,正在那里候着。二人见面,彼此一躬,通了姓名。那人姓冯,字元甫,是这里的总务科科长。他很恭敬地把伯雍让在上手。伯雍说:“听说贵厂办理很善,所以特来参观。”冯元甫道:“还不到完善地步,而且又是官办的,经费很是不足,所以报纸上对于本厂,说了许多闲话,皆因他们不明我们的苦衷,所以误解的地方很多。你先生今日特来参观,我们是欢迎极了。”说着请伯雍到工厂去参观。伯雍不看则已,一看了做工的那些女工,他益发地烦闷起来。她们这工厂,是利用旧有仓房因陋就简改造的,光线和空气,皆感不足。两三千女工,一个个都是形同乞丐,褴褛不堪,还有怀里揣着乳儿,在那里做活计的。她们都在当地坐着,现在天气已觉寒了,她们都觉很瑟缩的。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件军警的制服,手不停针地在那里做,她们使她们的针线,非常灵活而且敏捷,但是她们那可怜的窘态,实在令人不忍长久地看着她们,所以伯雍看了一周,也就同着冯元甫出来了,仍到那间接待室里坐下。伯雍这时却想起经济学上的原理来了,他以为这些可怜妇女,所得的都是忍苦报酬,因为她们忍苦的程度很大,她们的报酬也一定很优的了。因问冯元甫道:“她们每人每日能挣多少钱呢?”冯元甫很郑重地答道:“铜元六枚。”

伯雍听他挺响亮地挺正确地说出“铜元六枚”四个字,很诧异地问道:“她们只得六枚么?一小时是一天呢?”冯元甫道:“中国哪有按时给工资的工厂!自然是每日六枚了,而且还得交出相当的工作,最低限度,是制服一套。”伯雍道:“她们每日做几小时工,才能够上领工资的程度呢?”冯元甫道:“至少得十二小时。”伯雍道:“十二小时么?我看里面还有不及成年的女子和那些乳妇,十二小时的工作,不伤她们的健康么?”冯元甫听伯雍问到这里,已然露出不喜欢的意思。他沉着脸问伯雍说:“先生大概在外国留过学吧?”伯雍说:“在东洋留过几年学。”冯元甫道:“幸亏先生在东洋留学。若在西洋,更不知染上什么样的新思想呢!外国虽然有保护劳动者法律,焉能在中国施行!饶着十二小时,还累不怕呢。若教她们做八小时的工,她们准能上天了!”伯雍道:“虽然这样说。对于未成年的幼童,也应当特别待遇,她们都是后继的国民。再说十二小时的工作,苦痛不能说不小了,仅仅给六枚铜元,她们也不能生活呀!”冯元甫见说,把他方才沉板的脸,忽一舒展,却变成冷然的笑容说:“听先生的话,我们也很佩服的,但是未免偏重理想,不顾事实。先生以为做十二小时工,得六枚铜元报酬,是很不平的一件事。可是我们这厂子自开办以来,女工是一天比一天增加的,甚至有来托人情的。原先规定是只用五百女工,如今却增到二千多人,可是经费和工资,并没有添一文。我们这里抱定添人不添米的宗旨,庶乎可以无形限制一下,谁知希望来做工的,依旧踊跃。早先五百人的工资,如今却被二千余人分占了。当然是报酬不抵所苦了。我们为这事,也禀呈过陆军部,便是部里也没办法,只说她们既愿意做,只可听她们的自由。拿她们的骨头,扎她们的肉。增加工资,是办不到的。先生你看,不是我们不替她们想法子呀!她们如今倒拿义务当权利了,每天不知来多少人,甚至有出怨言的,说站门岗的巡警拣认识的往里放,我们没法子,只得备了一种号签,每日清晨在门外散放,领着号签的,才许进门。先生你看,她们这样抢着来做工,不是本厂有心虐待她们呀!”伯雍道:“她们为这六枚铜元,做什么这样竞争呢?哪里挣不了六枚铜元!”冯元甫道:“先生这话又是理想了。一个妇人女子,在哪里能给六枚铜元?如今穷人太多了!除了老天爷慈悲,把她们全收回去,算她们灾出难满。若打算由国家社会维持她们,那是很难的一件事了。”伯雍道:“贫民的生活,不由国家社会维持,谁还有这个能力?先生怎说出这样无责任的话呢!”冯元甫道:“先生!你是没在政界里待过,所以不明白里面内容。政界里每年所弄的钱,还不够内部自己用的,哪有余钱办民间的事!现在已然二千人吃五百人的饭了,再过几年,便要一万人分配一百人的饭了。穷人怎能不一天比一天多呢?就以本厂而论,每一个女工做十二小时工,才得六枚铜元。论理没人干的,但是每天还是很拥挤的,可见在北京挣六个铜子,是很难的一件事。她们得了这六枚铜元,先能买一斤杂和面197,她家男人再拉一天车,挣一二十枚铜元,一家子可以不至挨饿了。所以六枚铜元,虽然不叫钱,到了一般穷人手里,也就不无小补了。”伯雍道:“她们天天这样活着,也过于苦痛了。”冯元甫道:“所以没法子,就得等天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