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妖祸(第3/9页)

录事参军一听,脑袋大了好几圈,真真是越怕麻烦越麻烦。抬起头来,看到狄景晖正盯着自己,录事参军咧嘴苦笑:“狄公子,您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了?咱庭州怎么就没个消停?”

狄景晖耸了耸肩,调侃道:“流年不利吧,恐怕录事大人要去求个神拜个佛。”

见录事参军仍在原地百般踌躇,狄景晖拱手道:“录事大人公务要紧,狄某就不多叨扰了。”

“咳!”录事参军连连摇头,也作揖道,“要是狄大人在就好喽,小官也不用如此作难。狄公子请便,小官就不送了,不送了。”

狄景晖打个哈哈:“这种案子恐怕还是本地人断起来更顺手,录事大人不过稍微辛苦些,替百姓找回走失的孩子也是积德的好事情嘛。”

录事参军脸色阴沉下来,看看四下无人,方才凑到狄景晖面前道:“狄公子,跟你说句实话,这案子可不简单,蹊跷大着呢。”

“哦?有何蹊跷?”

录事参军摇头道:“不瞒狄公子,差不多十天前就有第一起小儿走失的案子报上来了……”

“十天前?”狄景晖思忖道,“难道我爹走了没多久就出事了?”

“谁说不是呢!”

狄景晖问:“那案子破了吗?孩子们找到了吗?”

录事参军又是一通唉声叹气:“刺史府派了人出去,城里城外都找遍了,连个影子都没找到。最可恼的是,此后又陆续有别的小儿走失案报过来。这十来天算起来,大概有几十个孩子没了踪影!”

“几十个?”狄景晖也不觉倒吸口凉气,“难怪百姓到刺史府门口闹事。录事大人,这可是桩大案子啊……你打算怎么办?”

录事参军苦着脸道:“查案本非小官所长,再说庭州刺史缺失,这样的大案没有第一长官属领查察,极难有所突破啊。”

“录事大人的意思是,不想管?”

录事参军沉默了。

狄景晖挑起眉毛道:“狄某对官家的事情一向没什么兴趣,录事大人如何处理案子也轮不到狄某说三道四,不过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这么多孩子丢失,官府却无所作为,恐怕百姓不会让录事大人轻易蒙混过关了。”

狄景晖话音刚落,刺史府门口的喧闹声一阵高过一阵,二人一齐朝门口望去,录事参军的脸都白了,喃喃道:“不是我想蒙混,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官福薄命浅,管多了只怕招致无妄之灾啊。”

狄景晖皱起眉头:“无妄之灾?这又是从何说起?”

录事参军凑近狄景晖,转动着眼珠道:“狄公子不是外人,小官就再多说一句。我派人查访了这么些天,虽说没找到孩子们,却也查到些蛛丝马迹,只不过……”他舔了舔嘴唇,脸上突现恐惧之色,“小官目下觉得,这件案子非常人所作,却与鬼神巫术有关!”

狄景晖不可思议地瞧着录事参军:“录事大人,您没事吧?”

跨出刺史府正门时,闹事的百姓们正在差役的推搡驱赶中挣扎呼号。狄景晖冷眼旁观,只见好几个妇人已哭得昏厥在地,不用猜就知道是走失了孩子的母亲,她们身边的男人中有胡人也有汉人,俱是面容憔悴,神色既焦虑又愤怒。狄景晖默默从他们身旁走过,回想着方才录事参军的一番说辞,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录事参军说话间闪闪烁烁,语焉不详地透露给狄景晖,庭州新起的这一系列儿童走失案似乎牵扯着某种隐秘的力量,具体情形他也不清楚,但那些丢失的孩子必然凶多吉少。因为害怕邪灵的威力,更害怕给自己招致祸患,录事大人已拿定了主意不去追查。接着,他又神秘兮兮地告诉狄景晖,此次朝廷和赦免狄景晖的圣旨一起下发到庭州的,还有任命新刺史的公文。原凉州刺史,本次在陇右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得到狄仁杰大为赞赏的崔兴大人,将接任庭州刺史一职,不日就要到任。录事大人的如意算盘就是拖一天算一天,只要拖到崔大人来庭州赴职,把这一大团乱麻扔过去,他自己也就解脱了。

狄景晖无言以对,既然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庭州了,他也不想多管闲事,只是给录事大人提议说,即使不卖力追查案件,至少也该在全城张贴公告,让百姓在最近这段时间里管好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免类似事件愈演愈烈,等到时候崔刺史来了,录事大人也好有个交代。

顺着通衢大道走了很远,刺史府门口的吵闹声仍然不断涌入狄景晖的耳朵。狄景晖停下脚步,仰望晴空,庭州盛夏火辣辣的艳阳仍然那么灼人。他眯起眼睛,一时间无法说清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究竟是喜还是忧?真的要回去了吗?

想到洛阳,狄景晖的眼前又浮现出狄仁杰苍老的脸庞。狄景晖早已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端详过父亲了,但就在不久前的重逢中,他才震惊地发现,原以为永远睿智强大、不可战胜的父亲,竟已衰老到令自己心颤的地步。狄景晖想,让自己回洛阳,一定是皇帝体察父亲的心意所作的决定,说不定父亲还为此恳求了皇帝。只可叹,还有一个人,像自己一样令老父亲牵肠挂肚的人,却是求也求不回去了。

“庭州,庭州。”狄景晖的眼睛湿润了,“当初是我信誓旦旦要在此地生根,可是今天,从英,倒是你,要永远留下来了……”

洛阳附近的石淙山山峦秀美,云蒸霞蔚。山间遍布清泉小溪,淙淙流淌于嶙峋碎石之上,如琴韵悠扬,日夜不绝,从而得名“石淙”。高宗时期,此山便以其清幽隽雅的环境而深得二圣的喜爱。每当洛阳盛夏时节,高宗武后常常临幸石淙山,避暑消夏,石淙山遂成洛阳郊外皇室的消暑胜地。

七月初一,武皇在洛阳城头迎得自陇右大胜还朝的十万大军,欣喜之余大赦天下,并改元“久视”。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妇仿佛焕发了青春,除了临朝听政之外,更是兴致百倍地寻欢作乐,精力旺盛得让正当壮年的朝臣们都感到既欢喜又压迫。

今天是七月初十,武则天率领她最亲近的皇戚和最宠信的朝臣们,到石淙山游玩。一路之上,女皇的心情出奇好,随行诸位自然也忙着凑趣,好像真的放下了所有的纷争和罅隙,投入风雅清新的山野美景之中,尽享这份难得的轻松与和睦。

日上三竿之时,这支仪仗飘扬、富丽雍长的队伍终于来到了半山的玉泉亭外。此处是石淙山风景最胜之处,往上看,一挂碎玉缤纷的瀑布从山巅坠落,将阳光反射成点点金辉;朝下望,一脉蜿蜒流淌的清泉奏鸣叮咚,在翠竹野花间旖旎穿行;正前方半山坳的峭壁外,满眼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绿意,令人望之流连、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