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第2/3页)



忠厚的山涛当然不会。他没有埋怨好友的任性武断,随即默默为他收拾起残局。他是明白的——嵇康根本没有跟他断绝,那一封绝交书更像是一场大规模的倾谈,他比以前更深切地看到了嵇康的内心,因此也更明白他的选择。

嵇康的不合作有更私人的原因,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故人又称他"嵇中散"。嵇康思想上倾向"曹魏"正统,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原本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

孤高的嵇康是幸运的,他身边有在他打铁时为他拉风箱的向秀,有亦师亦友的阮籍,更有山涛这样断名分不断情谊的仁人君子。

山涛的忍让包容,比嵇康的简单直率更值得赞赏。

嵇康自己想必也是明白的,所以临死前他对儿子嵇绍说:"去你山伯伯那里,他会替我好好地照顾你。"这里。我们看到了超越生死,心有灵犀的情谊,不会因为一封书信而消散,不会因为我曾说过与君绝而断绝——就在那封绝交书后,山涛和嵇康才成了真正生死相知的朋友,他们的情谊超越了世俗的定义。

渐渐,我又想到了,这绝交书可能是嵇康一生设的最精妙的一个局,他知在司马氏的统治下,自己必然会成为殉葬品,三千太学生请其免死,使他的声望达到了极致,也坚定了司马昭必杀的决心。

嵇康必死!有没有钟会都是必然的事,因此他写这封绝交信给山涛,用语愈激烈用意却越深长——他要保全山涛,也是在托孤,在为儿子嵇绍安排后路。

山涛一定是心领神会,他应承下来嵇康用生命传达的秘密。多年之后山涛实现了对亡友的承诺,他不仅养育了嵇绍,还给了他一个健全的人格,顺利的前程。他举荐嵇绍作秘书丞。嵇绍问山公进退的道理,山公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季,还有消长变化,更何况是人呢?"

山涛一语道破,嵇绍却始终不明白乃父心思,山涛叹他无嵇康之"神"。人固然要坚持原则,却更要懂得顺应天时。而后,稽绍果然成为晋室忠臣,后来晋惠帝有难,百官逃散,唯嵇绍衣冠齐整,为护君王从容赴死,不失乃父之风。

不是所有人都如山涛这样无条件的理解包容嵇康。当时这个天下最高统治者司马昭就不能容忍,他对嵇康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风仪名气,恨他的不识时务不肯就范。嵇康的绝交信刺痛了他。

这个小民,他宁可在洛阳城外打铁也不入朝为官!司马昭想的更深刻更现实:不把这样人制服了,司马氏还怎么统治天下的文人?

与世无争的嵇康,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世人的偶像,因他根本不曾在意。我想后来,他在刑场上看见三千太学生为自己请愿时,再淡泊的心里也会因为这些人的情义而激起些微波澜吧。

嵇康还写了一封绝交信,这是一封真正的绝交信。写给他的好朋友吕安的哥哥。吕巽本来也算他的朋友,可惜人品低劣,居然垂涎弟媳的美色侵犯了人家,为怕弟弟吕安记恨,居然恶人先告状,给吕安扣上"不孝"的罪名。

吕安无以置辩,一个文人他有自己的道德操守,他不是那种无知无识的泼妇,可以把什么家长里短事都拿出来说。他有太多要顾虑的东西,妻子的感受,两个家族的名誉。他只能把满腔的不忿和苦闷倾诉给亲近又值得信赖的嵇康。

嵇康也无能为力,但他的确有侠义心肠,立刻拍案而起写了一封《与吕巽绝交书》,痛斥吕巽的寡廉鲜耻无情无义。

不孝是很大的罪名,司马昭一向标榜自己"以孝治天下",嵇康为好友鸣冤,却再一次准确地撞到司马昭的枪口上。如何处置他,司马昭不是没有犹豫的。嵇康这个人,真如曲子里称颂的那样"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真要把刀架在他高贵的脖子上,谁的心里会没有一点迟疑不舍?

幽静的深宫里,钟会出现了,他来谒见皇帝。这个出身名门小有才名的名士,他的父亲钟繇是当世有名的书法家,做过魏国太辅。钟会本身也很有才气。他曾经热烈地崇拜过嵇康,一度到敬畏的地步。

那时钟会刚写完《四本论》,很想让嵇康看看,于是就把书揣在怀里,来到嵇康家门前,又怕嵇康刁难,书揣在怀里不敢拿出来,这可爱的年轻人就在门外很远的地方,把书扔了进去,然后撒腿就跑。

到了他有点名气和地位时,他依然很想去拜谒嵇康,这个拜谒在《魏氏春秋》里的说法是"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其实我觉得钟会他不是想在嵇康面前显摆,因为在嵇康面前谁也摆不起架子。

嵇康如同天人下凡,任何时候的他风仪都足以使身边的一切黯然无光,哪怕他那时正脱了上衣在树下打铁。

也许钟会只是想表示自己的郑重其事,可惜这郑重不为嵇康所欣赏,他也许看过了《四本论》也许根本翻都没翻,总之他和上次投书后的反应一样,对钟会来了个不理不睬,过了好久没抬起头来正眼看他。待得钟会要走,他才漫不经心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聪明,立刻对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时的钟会,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的钟会。如果他不对司马昭进言的话,他会一直那么可爱。

我们无从探之钟会必要置嵇康于死地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嵇康对他的冷落的话,那这个人也太睚眦必报了。这样的人,与嵇康就像注定要朝不同方向生长的树,勉强攀扯在一起,也一样不会成为朋友。

朋友和敌人就如幸福和挫折,是生命里一定会遇见的,只是遭遇的早晚和所受的影响不同。我们由历史知道,钟会是置嵇康于死地的那个人。

钟会巧妙地把握了司马昭的心意。他的进言深切而准确地击中了司马昭的心。他说:"嵇康,卧龙也,千万不能让他起来。陛下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我只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这样傲世的名士。您知道他为什么给他的好朋友山涛写那样一封绝交信吗?据我所知,他是想帮助别人谋反,山涛反对,因此没有成功,他恼羞成怒而与山涛绝交。陛下,过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诛杀过那些危害时尚、扰乱礼教的所谓名人,现在嵇康、吕安这些人言论放荡,毁谤圣人经典,任何统治天下的君主都是容不了的。陛下如果太仁慈,不除掉嵇康,可能无以淳正风俗、清洁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