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第2/9页)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后来,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我干脆把这个本子穿了根绳子挂在了家里洗手间马桶面对的那面墙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马桶上,顺手就写完了。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比如,这些是整理到一起的、关于我出版的第二本书的一些事件记录:

2004年9月12日,北京市

1.《Toefl 6分作文》终稿交给责编窦中川。

……

2005年11月9日,成都市

1.收到窦中川快递,协助修订《Toefl 6分作文》三审意见。

……

2006年1月27日,北京市

1.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6分作文》,20本。

……

2006年5月29日,北京市

1.提交托福作文书第二版的修订稿,更名为《TOEFL iBT高分作文》。

……

2006年8月3日,北京市

1.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二版,10本。

……

2007年10月16日,北京市

1.收到马宁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3版,第7次印刷,10本。

……

可是,有着这样的习惯的我,在读过《奇特的一生》之后,却被柳比歇夫的大师境界吓了一跳。过了差不多两年,重新读它的时候,惊讶地感叹,“啊?我太笨了,早应该明白的啊!”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

鉴定袋蛾——20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钟。

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钟。

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钟。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钟。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钟。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钟。

路途往返——30分钟。

休息——剃胡子。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钟。

读《消息报》——10分钟。

读《文学报》——20分钟。

读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钟。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大约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马上体会到了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前面我们就讲过每个人都有的感觉“时间越来越快”,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带来负面影响。我的体会是,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奇特的一生》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段话: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钟”、“1小时50分钟”;然而当时他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言》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了20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之如实交付与我,从未令我失望。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作为朋友,我才可能仅仅运用心智就有机会获得解放。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最好的工具:纸笔

我把我的“事件-时间日志”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我做过的每件重要事情所耗费的时间开销。而关于它的好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必要啰唆。然而,这样貌似简单的记录习惯的养成,远非看起来地那么简单。

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对每个人来说,懒惰都曾经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的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