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金庸武侠时代丛考(第3/3页)

十六年前后是两个皇帝并没有必然的矛盾,但是如果仔细解释这个皇帝那个皇帝的异同,必然使得故事显得不必要的繁冗。因此新版删去了“康熙爷”的提法,将故事虚化,但却留下了川陕总督刘于义这个具体的历史坐标没有改动。

在无论哪种说法都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呢?十六年是关系故事内在逻辑的时间跨度,不可更改。而川陕总督刘于义只是外在的记号,不必死于句下。因此,故事还是按照金庸本人的初衷,放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宜,至于十六年前“逮到‘鸳鸯刀’的主儿”一事,可以视为雍正当雍亲王时,借康熙帝名义所为,本书中有详细的解释。

连城诀

《连城诀》在金庸作品中是时间极为模糊的一部作品,连武当、少林等标志性的门派也没提到。不过有太极剑高手刘乘风出场。这套剑法创自张三丰,在令狐冲时代还是武当秘传的绝学。因此故事的时代无疑已经是明后期或清朝了。

新修版《连城诀》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大清康熙年间,忽有一位身具高强武功的高僧驻锡荆州天宁寺,无意中发现了宝藏,他将此讯息写成书信,托人送交给当时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请他去发掘出来,作天地会反清复明之用。因怕泄漏机密,他将宝藏所在处用密码(剑诀)注入一本当时流传的《唐诗选辑》之中,送交吴六奇。吴六奇是他师兄的弟子,同门相传,和那高僧都会“唐诗剑法”,知道剑法的次序。不幸密码送到时,吴六奇遭难,为人所害,这剑诀密码便流落在外。送信人辗转将讯息传了出来,讯息若不与《唐诗选辑》连在一起,凑不成一块;得讯之人如不会“唐诗剑法”,虽知剑诀,但不知剑招次序,宝藏也就难以找到。梅念笙是那高僧与吴六奇的同派门人,会使“唐诗剑法”,后来又得了剑诀,事机不密,落得给三个徒弟背叛杀害的下场。

吴六奇是清初人,也是《鹿鼎记》中重要人物,由此可知,梅念笙的时代必然在《鹿鼎记》之后。但后到如何程度?从“同派门人”四字中很难捉摸,可能在数十年后,也可能在一两百年后。

再从小说之间的关系来看,《连城诀》中南四奇、丁典、血刀老祖及最后的狄云都是傲视天下的高手,但与《鹿鼎记》《鸳鸯刀》《书剑》及《飞狐》中人物皆无明确关系,彼此间的时代差距至少也是数十年级别的。《鹿鼎记》结束于雅克萨之战后的康熙中叶,此后天地会等反清帮会仍很活跃。到了康熙晚年及雍正年间,九难奔走四方,收江南八侠,吕四娘刺杀雍正,不仅民间流传甚广,也是金庸本人在书中提到过的武侠历史,乾隆年间的事《书剑》《飞狐》《雪山》诸书言之甚详。要在这些时段间插入一个属于《连城诀》的时期,实在非常勉强。何况在乾隆之前,武林中反清声势仍然颇盛,但《连城诀》中却无丝毫反映。

因此,连城诀的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乾隆之后的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上距雪山飞狐的结尾又有数十年,此时是列强入侵前夜,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终结时段。天下掌门人大会后,武林中自相残杀成风,以众江湖高手不是惨死就是发疯而结束,作为金庸笔下武林的黑暗结局可谓再合适不过。

白马啸西风

本故事全发生在回疆。回疆为清代对新疆地区称呼,故当在清代。故事又因高昌迷宫而起。高昌国于公元640年灭国,此后唐朝赐给高昌国大量汉人之物,被高昌人封入迷宫。此后“千余年来,沙漠变迁,树木丛生。”即是说,故事发生之时,必然已经是公元1640年之后了。

回疆为乾隆时的称呼,且哈萨克人所住地区与内地之间似无政权隔阂。此地在乾隆平准之前长期属于准噶尔汗国,后又有大小和卓之割据战乱,到大约1759年后才完全归附清朝。此后哈萨克人与汉人之间,方有较多接触,故事当发生在此后,但只讲到回疆一域,未揭示武林全貌,时代特征不明显,具体于何时,实在难以考证,只能说在清朝灭亡前均有可能。不过哈萨克人瓦尔拉齐能在江南称霸,而李文秀不过学了两年的武功就被认为是“江湖上已可算得是一流好手”,都隐隐暗示出是武学衰世。当然,本书中设置得极为晚近,与斯坦因的新疆考察相衔接,只是笔者的自由想象,作为武术末世的一点尾声。

349 本表收入本书中所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皆为公元纪年,以编年形式排列,有“约”字样者表示确切年份不可考,大概系于某年。关于金庸作品编年的体系,参考了丁俞斌的《金庸武侠故事编年和人物大全》一书,但也有许多不同,恕不一一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