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科诺斯

想都没想过会在米科诺斯岛生活。米科诺斯我也去过两次。蛮漂亮的岛。不过老实说,我觉得它太有旅游味道了。前去游玩诚然有趣,但不是生活场所。写作需要安静沉稳些的海岛。

然而归终我还是在米科诺斯住了一个半月之久。假如不接着决定去西西里,估计还要多住些时日。

把米科诺斯的residence(住宅)介绍给我的,是一个名叫英奇的在雅典一家旅行代理店工作的美国女孩,二十刚过,长相相当可爱。我去她工作的房间,提出想在一座安静的岛上租一套按月出租的带家具套房。斯派赛斯的房子固然不坏,但毕竟是作别墅用的,过冬过于寒冷,天天冻得发抖,除了烧柴的火炉概无取暖设施。拾柴拾得累了,再说下起雨来柴都发霉,很难生火。很想搬去暖和些的房子。在那种地方光一个冷字都够对付了,写作根本无从谈起。

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房子。我原以为时值旅游淡季,房子手到擒来,而这过于天真了。在旅游淡季,岛上面向游客的短期出租房几乎全部关闭。没有客人还开着,房主徒添麻烦。没有需求,即无供应。我一筹莫展,英奇也为之不忍,试探了几个地方,但是连房主都未能抓到,全都跑到哪里游玩去了,毕竟忙碌了一年,想喘口气。

最后,英奇说道:“对了,那里怎么样呢?那里一年到头都有人管理。”随即问我:“嗳,米科诺斯如何?我想那里肯定有一处是开着的。”

米科诺斯?不过也好,只要有房子都足以令人感激涕零了。

英奇当即打电话询问。OK,一个两张床的房间、一个客厅、厨房、浴室,还带有宽大的阳台,视野十分开阔。房租七万德拉克马。不坏,拍板定下,先住一个月再说。

“跟你说,我想你一定中意那里的。”英奇说,“我也在那里住过一个星期,安静,好得很。”

米科诺斯岛同样是淡季,店铺有三分之二关门。但反过来说,有三分之一开着,这和斯派赛斯不同。再是淡季,米科诺斯多少也还是有游客来的。所以,土特产店、餐馆和旅馆也都相应有几家营业。夏季一天开来六班的观光船减至两天一班。但反正多少有人往来,若干生意也因之得以成立。

秋冬季节来米科诺斯的,或是利用淡季优惠价出游的北欧靠退休金生活的年老市民(这些人有个想慢慢悠悠安安静静旅行的大前提,所以选择这一季节),或是日本的旅行团(多是新婚)。不过,若问淡季来米科诺斯是否有趣,作为我还是不得不划个问号。那以后我也大体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过米科诺斯,觉得冬季特意花钱来米科诺斯恐怕意思不大。当然这是我个人意见。凡事都各有喜好,若当事人自称为冬季来米科诺斯深受感动,那倒也罢了。米科诺斯的居民倒是问过我几次:日本人干嘛都专门趁11月、12月、1月这寒风凛冽的时候赶来米科诺斯呢?这种时候来有什么好玩的呢?

每次我都这样向他们解释:秋天对于日本人是最佳结婚时节,所以来此新婚旅行。既是新婚,多少冷一点儿也无所谓,这样正合适。他们听了,大多表示理解。另外日本人还搞“正月旅行”,有所谓正月里的南欧和爱琴海等包装性字眼,从语感上说的确暖和得可以。

但明确说来,这是大错特错的。以前也说过,爱琴海并非关岛和夏威夷那样的常青岛。大部分日本人似乎以为爱琴海的岛屿位于赤道附近,可在地理上,米科诺斯岛同东京基本处于同一纬度。总之不管谁怎么说,冬季都是很冷的。而且米科诺斯这地方风非常大,几乎能把地表所有物体一扫而光。风又冷又潮,一旦刮起来,强风起码持续三天,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整个夜晚发疯一样咆哮,刮倒灌木,吹得窗扇“咔咔”作响。天气也不好,动辄下雨,有时甚至下雪。街上空空荡荡。游泳当然不行。美味餐馆四门紧闭,旅馆员工无心服务。特意跑来这等地方,徒然落得挨冷受冻,失望的人想必不在少数。若是来玩,无论如何还得夏季。旅游旺季人多也好,旅馆满员物价攀高本地居民不高兴也好,附近迪斯科吵得睡不着也好,米科诺斯也还是夏季乐不可支。那已是一个节日。

不过,就结果而言,尽管气候如此恶劣,不,正因为气候如此恶劣,淡季中的米科诺斯才成了我静静工作的再好不过的环境。房子住起来舒服,加之无其他事可做,我得以集中精力工作。我译完了C·D·B·布赖恩的《伟大的德斯里夫》(The Great Dethriffe)。小说相当长,但引人入胜,我一心想尽快译完然后写自己的小说,每天吭哧吭哧译个不止。当时还没有使用文字处理机,用自来水笔密密麻麻写在大学笔记本上。

《伟大的德斯里夫》最后译罢,就斯派赛斯岛的生活写了几篇类似随笔的文章(即收在这里的文章原型),之后迫不及待地创作小说。那时候横竖想写小说,全身急得发痒。身体为寻求语句而如饥似渴。必须等到关键时候才“投入”自己的身体。长篇小说这东西不等到最后一步是不能动笔的,一如跑马拉松,若迄今为止的调整失败,往下相当长一段路就坚持不住。

这部小说就是后来的《挪威的森林》,此时尚无书名。本来是以写三百至三百五十页四百字稿纸的一气呵成的小说那样的轻松心情动笔的,但写到一百页左右的时候得知这样子下去三四百页无论如何也完不了。自那以来至翌年(1978年)4月,我就在迁往西西里、罗马过程中一味泡在小说里,归终成了九百页稿纸的小说。

在米科诺斯生活期间记得最清楚的是夜间的酒吧。日暮时分,我们常上街喝酒。米科诺斯酒吧到处都是。白天我基本一个人闷在房间里写作,老婆看书、学意大利语或在向阳的地方逗猫玩。交谈之类几乎没有。因此,天黑下来两人去酒吧,边喝酒边东拉西扯。我也需要借酒放松,缓解白天的紧张。

米科诺斯的酒吧相当不坏,既不土里土气,又无自命不凡的派头,价格也算便宜的。旅游旺季难免盯住外国游客的钱包,收费相当不菲,但淡季里因客人几乎全是本地人,价格自然降下。两人差不多各喝三杯鸡尾酒,要一点小菜,大致一千日元刚出头。不单单喝酒,和店里的人天南海北闲聊获取当地情报,对我们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

我常去的是“莫尼卡酒吧”、“米诺陶洛斯酒吧”和“托马斯酒吧”。米科诺斯的酒吧由于过度竞争而时常摇身一变,这些酒吧如今恐怕也不复存在了。经常和在“莫尼卡酒吧”打工的法国女子(名字忘了)说话,她个头不高,表情丰富,估计和我是同代人。“已经在米科诺斯住十几年了,”她说,“年轻时一晃儿来到这里,就被这座岛迷住,后来哪里也去不成了。”米科诺斯有很多这个年纪的欧洲人,即所谓战后出生高峰一代。他们以嬉皮士溃退之势摇摇晃晃离开西欧社会,在此岛定居下来。希腊的岛屿时常可以见到类似当时的共同体(commune)残余那样的人物。不知何故,当时的嬉皮士特别中意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