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美国之音(第5/7页)

威利和南希提交了申请。从政治角度而言,他们的申请没有什么说服力:两人都没有入党,他们也不是党干部特别宠爱的学生。他们都因为谈恋爱和其他违反规律的行为受过批评。当毕业临近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听到任何有关他们档案的消息。

最后,威利采取了行动。他并没有征询任何人的意见,好几年后,他说当时他只是听从自己的“第六感”。有一天晚上,他带着南希,来到了英语系党书记的家里。那个党书记不是很友善的人,威利对他也从来没有好感;但那天晚上书记笑着请这对年轻人进门。他说,听上去玉环是个好地方,经济发达。但浙江省很远,转移档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威利解释道,全世界的一切如今对他都不重要,他只想到东部去。他拿出一个信封,把他放在身前的一个茶几上,说道:“请帮我一个忙。”

“我会试试,”党书记说,然后他把这对年轻人送出了家门。没人提到那个信封半个字。

还有另外一个干部,是负责处理毕业生工作分配的。威利和南希也去他家拜访了,做了同样的事。两个信封各放了500元;加起来相当于威利父亲半年的总收入。这是威利人生里第一次贿赂官员。

毕业前不久,学院通知威利和南希,他们的档案被送往东部。

彼得·海斯勒

华尔街日报

建国门外外交楼7263号

1999年12月3日

亲爱的彼得,

今天收到你的信,我感到格外的高兴。我认为,你这个从太平洋那边过来的外国“牙刷”,对中国来说是个好消息。你收到我信的时候,可能正跟一个中国“贱货”在睡觉吧。不管怎样,请你读读这封信,它可以当做“伟哥”使用……

这学校的工作并不是很好。我觉得筋疲力尽,实际上我们在学校是被当“苦力”使用。我们还饱受歧视。这儿有个老贱货负责发工资,一看就知道她是那种没有性欲的女人,一脸刻薄相,她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除了钱以外。半年过去了。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点。无论如何,我庆幸我来了浙江省。毕竟,这儿有更多的机会。我仍然极度狂热地学习英语,我对自己有信心,有一天,我会成为大人物,而不再是个“牙刷”。同时,我在这儿教书非常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和亚当是我教学的偶像……

彼得,我希望你有机会到玉环来看我。我那些“土人”学生想见你想得发狂。

另外,我有好些问题要问你。

1.“KTV”代表什么?

2.什么英语词汇可以描述去另一个城市谋生的人(特别是从四川出来的农民)?

3.“DVD”和“VCD”的完整拼法是什么?

4.你想做一个美籍华人吗?

5.你想要有几个老婆?

6.你仍然阳痿吗?(你的小鸟还直不起来吗)?

你的:威利

王先生的《世界名人选》

威利和南希来到玉环时,他们发觉王先生对这个岛的描述并不怎么符合事实。首先,这儿属于相对落后的地方;乌河上30英里以外的温州,才是这个地区的新兴都市。其次,威利和南希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实际上,那份“高工资”的工作并不存在。王先生为双方之间的误解而道歉,他给威利和南希提供的教职只有当初承诺工资的一半。他所说的免费住宿也没有实现。威利和南希只好去租了间房,那儿条件很差,威利提到它时称它为“我那所谓的房子”。

王先生每天穿着他的中山装,纽扣一直扣到领子底下。他大概六十五岁左右,一头花白短发,一张油亮的红脸;他是个跛子,且跛得很厉害。他自己透露,他是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时把腿弄伤的。他的太太穿着老式的服装和解放鞋,总是死死抓住一个丝绸钱袋,那个钱袋已经被她的手弄得黑乎乎油腻腻的。这个女人负责管理学校的财务;每当她付工资给威利和南希时,她总要扣掉一些莫名其妙的费用和罚款。她是威利见过的最讨厌的贱货。

百才高中也并不存在,至少从校址来说是如此。学校办学地点每年都不同。王先生会弄一些短期租约,租的地方要不就在还没有完工的楼房里,要不就在以前公立学校废弃的建筑物里。大部分的学生来自边远的海岛;因为他们没有通过公立高中的入学考试,父母在绝望中把私立学校当作了救命稻草,把他们送了过来。在中国,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只有9年,高中不在其中。

王先生的生意王国变化无常,但种类可是五花八门:王先生的其中一个儿子在附近做的生意,是为当地警察局养猎犬。王先生的办公室就像学校的其他部分一样,是还未完工的,里面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些书。最大部头的一册书的书名叫“世界名人”,介绍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王先生把这册书摆放在书桌上最显要的位置,有访客来到办公室时,他就叫人随便翻阅。当威利翻看那本书的时候,整本书里他唯一认识的人就是王先生。关于王先生的介绍里,详细地描写了他对中国的热爱,以及他作为一名党员,如何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那本书还介绍说,王先生常常用自己的钱资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学生。

不到两个月,南希就辞职了,回到了四川。她在自己的村里找了一份教职。而她的一个邻居,带着乡下人特有的耐性和坚定,开始对她展开追求。

第一年工作,威廉·杰佛逊·福斯特瘦了一圈。他想念南希,对百才高中的憎恨则与日俱增。这个学校主要招的都是外地老师,他们的工资只是当地老师的三分之一,因为王先生知道外地人要在这儿找一份新工作很不容易。同时,很多学生意识到这学校是个骗局时,就会退学;每当有学生退学,威利的工资就要扣掉一点。威利基本存不下钱来。

美国之音不能在美国境内广播

每天夜幕降临之时,威利就用他的短波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以作消遣。这个电台原本是美国政府二战时创建的;首次广播是在1942年的德国,当时珍珠港轰炸刚发生不久。从那时起,这个电台不断扩展,如今用55种语言进行广播。根据电台的性质,它致力于提供可靠而权威的新闻消息;它自称是“美国的”,而这个“美国”只是一般化的概念,没有任何政治的意味。不过,事实上听这个电台的美国人少得可怜。美国法律严禁“美国之音”在国内广播,担心任何政府资助的新闻消息来源都可能变成政治宣传。这就是典型的美国式悖论:成立一个电台,提供一种声音,然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众而不让他们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