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那些不受控制的反应(第2/4页)

依赖性属于情绪和关系的范畴,是指你允许你的心情或内心的导向被外在因素所支配的一种倾向。当你不顾常规的自主行为,或者正确的直觉被情绪的顾虑占了上风的时候,你便处在依赖模式中。你任由外界的环境强烈地动摇了你内心的使命感。

那么,依赖别人就总是错误的吗?答案是否,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普遍的特性。在你呱呱落地的那天,你就用哭声表现了依赖性,希望被拥入怀中和被肯定。当别人哺育和响应你的需求时,你感到被珍视了,于是平静了下来。你感到心满意足因为外界的人抚慰了你的身心。这种渴望在往后的年月中持续不断,事实上直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内心留存。没有哪个正常人能够如此的在感觉上无动于衷、在情绪上毫无依赖,才能完全不受这种被公然肯定的欲望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行动和决定时常与其他人的需求和偏好纠缠在一起。其实,成功的人意识到顾及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学会解读他人心情,以便在作决策时保持团队的凝聚力。他们允许别人影响他们作的决定,只是这不表明他们懦弱、胆怯并且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而是因为他们领悟到协调人们多种需求和意图的必要性。

然而,讨好者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他们自身的依赖性,而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平衡这份依赖性。

理查德在听到那番话后咯咯地笑着说:“直到你提起它为止,以前我绝对不会把自己归为有依赖特性的那一类人。我一直很受欢迎,人们自然而然地被我吸引,遇到问题便纷纷前来请教我的意见。要说我和依赖性的联系,就是时而觉得自己太被依赖了,而不是太依赖别人。”

“别人依赖你的事实也不能改变你自身有依赖性的状态,”我阐明说,“其实,很多领导者依赖别人对他们的依赖,这就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原因。”

理查德点点头表示他明白我的意思。

我继续说:“久而久之,无论是在作决策时,还是在开展人际关系时,我们都下意识地相互满足彼此的欲望,于是我们人际关系的模式就形成了。虽然你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暗地里你需要与其他人建立联系或者获得认同,这可能致使你在生活中恰似一个容易受到影响的感应器。在当时,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赢得某个重要人物的赞赏或让他们铭记你。”

理查德为妻子和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让他感到很骄傲。可是,他总觉得妻子艾丽西亚对他明显地缺少赞赏。以致,她的任何批评性言语都能使他变得神经过敏。尽管他不是有意地这么做,但是他开始格外留意起对他表示尊重的女人。因此当凯伦出现时,他把自己的防卫心降低了,足以令她影响到他所作的决定。在他初来我的办公室时,这个模式的特征已经浮现,表现在他努力给凯伦留下好印象及处处顺从她的请求上,甚至最终违背了他直觉上正确的判断。理查德对正常范围内依赖性的需求已经失去平衡,以至于他较少运用自身缜密自主的思考,而更多的是响应凯伦的意愿。

为了重新赢得他生活上的方向感,理查德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积极的情绪能力,二是重获他是谁的使命感。倘若不谨慎防范,这两方面将成为讨好行为的潜在作用点。

 2、需要情绪能力

讨好者总是被牵扯进别人的计划中,他们是通过情绪被套牢的。无论是否由于恐惧感、罪疚感或对被喜爱的渴求感的作祟,这些人把平时待人处事的逻辑思维搁置一边,而跟随他们感觉的脚步。

在当时讨好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赢得某个重要人物的赞赏或让他们铭记自己。例如,理查德决定与凯伦相约共进晚餐,不是因为他非得那么做不可,而是因为被一个女人关注时他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十分享受这种快感。

而安妮塔的情况是她对丈夫泰德表现得太过殷勤,不是因为她断定那是一种好的相处方式,而是因为她没有足够的情绪力量与他的易怒脾气抗衡。

由于在严重讨好行为中,情绪的斗争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你应该特别注重情绪所发挥的作用,并明确如何成熟地规划你个人导向的发展。现在试着回忆一下,在你还小的时候,有多少回某人坐下来与你闲谈,只为了告诉你情绪因素在作决策时有何种影响的类似体验?倘若你和绝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如果有的话,这种经历是不是太鲜见了。

在理查德的案例中,他与父母在极少的场合下才会谈论情绪的问题,每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多数的意图是告诉他不要做某事,而这并没有助他学会理清情绪的方向。

譬如,他给我讲了一次被教导的经历,在年少的时候,几个小伙伴说服他携手在某个周末去捉弄别人,结果惹得一些邻居的不快。“孩子,”父亲说,“当那些男孩说服你和他们一起去恶作剧的时候,我不明白你期望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快感。但我能明白地告诉你,不管你策划了怎样有趣的事情,一旦你的过失被查出来你会感到痛苦,那样的后果是不值得的。”

理查德作了解释,“在家里,我们讨论情绪的话题也就差不多到那种程度了。我爸爸只是告知我要让自己感到快乐,但是我们从没真正地探究为什么我会有那样的感受,当然了,我们也没有深刻地论述过我的情绪隐含着怎样的深义。”

你是不是也有过那样的感受?尽管极少或没有受到相关的指导,绝大多数成长中的孩子还是会快速地以他们的情绪经历作参考。例如,你可能听到过类似的话: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心情不好,但你最好快点振作起来!”

·“哭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假如你不再一味地感到难过,也许你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糟糕。”

·“是什么让你感到如此生气呢?你现在是束手无策了。”

·“假如你感到很内疚,就表示你肯定做了错事。”

假若情绪被表达出来,那么它就达成了它的目的,不会再次成为你的阻碍,因此你就能够转而解决其他琐碎的问题了。

仔细地想一想,许多课题都具备一种特有情绪的本质,再想一想,你需要多少悉心的引导才能获取解决的途径。例如,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小孩或少年,你需要以下和更多的指导:

·用平衡、谦逊的态度来建立内心平和的方法

·如何决定果断对待你的愤怒感的时机,即使对方是难以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