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第2/3页)

喧闹的天桥

老北京的天桥是十分有名的地方,那是一个集中展现老北京民俗风情的游览景区,汇集了表演戏剧、曲艺、杂耍的各种戏园子、游乐场和酒馆、茶馆、小吃摊点、百货摊棚。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天桥逐渐兴旺起来。戏剧、曲艺不仅有京戏、河北梆子、评戏、木偶戏、皮影戏,还有评书、相声、鼓书、北京竹板书、单弦、数来宝等。杂耍不仅有耍中幡、车技、硬气功、钻刀、火圈、吞宝剑、上刀山,还有马戏、空中秋千、大型古彩戏法、魔术,等等。 在饮食方面,天桥的小吃可说是集北京小吃之大全,有豆腐脑,面茶,炸豆腐,烧饼,爆肚,切糕,豆汁儿,炒肝儿,卤煮丸子,馄饨,灌肠,锅贴,驴打滚,豌豆黄,羊肉杂面,等等,一共一百一十多种。除了小吃,还有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有百货店,布摊,家具店,卖旧鞋、旧轮胎的,卖锅碗瓢盆、废铜烂铁的,卖文物古玩的,卖旧书的,等等,特点是旧货比新货多。此外还有镶牙馆,药店,算卦的,相面的,剃头的,等等。一座天桥,真的是热闹非凡。

在天桥的艺人中,曲艺艺人和杂技艺人占了大多数。此外还有戏曲艺人、马戏艺人、武术艺人。其中,从清朝末年以来还出现了三拨相貌奇特、言行怪异的艺人,他们技艺超群,被人称为“八大怪”。“八大怪”中,有表演相声的,有表演口技的,有表演唱小曲的,有表演拉洋片的,有表演硬气功的。如“傻王”能用手掌把半尺多厚的石块击碎,又能在运足气后用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把石头切断,令观众惊叹不已。

北京的秋

除了这一拨一拨的“八大怪”,还有许多艺人的技艺也令人叫绝,名气也很大。如“人人乐”是一位口技艺人,他用一把折扇挡住脸部,学各种人物对话。最拿手的节目是《五子闹学》,先学众人睡觉时的鼾声,然后是晨鸡报晓声,女人喊醒丈夫,小孩吃奶,大孩子下地小便,男人打哈欠声,下床到磨房拉驴出门,门扉的开合声,驴蹄声,铃铛声,妇人催孩子上学声,要饽饽钱时的对话声,大儿子上学路上唱歌走路声,学堂里学生们念书声,先生走后学生的议论声,笑声,哭声,口角声,责打声……种种声音,无不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天桥游玩的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那热闹的场面,喧嚣的人群,飞舞的彩幡,喷香的小吃,给他们一种满足,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安慰。

老北京的庙会

老北京的庙会(在著名寺庙定期举行的大型集市)也充满了悠远感人的情调和韵味。逛庙会是北京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一大乐趣。据1930年统计,当时北京城区有庙会20处,郊区有16处。最有名的是隆福寺、雍和宫、白云观、蟠桃宫、厂甸等八大庙会。

隆福寺庙会是当时北京城所有庙会中规模最大的。翁偶虹先生常去逛隆福寺庙会。他对隆福寺庙会的盛况作了详细的描述。

隆福寺从庙门前的几条街开始,就聚集着各种商铺和摊贩,有旧货摊、鸟屋子(卖各种珍禽)、狗市(专卖哈叭狗和波斯猫)、花厂子、古书铺(有许多外面不常见的古籍),还有大茶馆。走进庙内,共分三条街。中路进去,最前面是卖箩筐簸箕、鸡毛掸子、笼屉搓板等一类日常用品的,后面几层,是中幡、双簧、评书等五花八门的卖艺场子,以及卖各种小吃的。西路一进门是一个热气腾腾的黏糕摊子,接着是鱼厂子,几个大的古玩摊,卖小金鱼的,卖毽子的,卖胡琴码儿的,卖京戏唱词本子的。东路这条街有卖“鬃人儿”的,卖影戏人的,卖面人的,卖托偶人(杖头木偶)的。其中影戏人的摊子卖的京剧人物皮影戏的头像,都是依据当时京剧名角的容貌制作的,十分传神。

庙会是普通老百姓的游乐场所,庙会的内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联系(卖日用品、卖各种吃食),但是它又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它是一种超出日常生活的游乐,一种精神享受,所以为大人小孩所向往。

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

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也有古都的特色,精致、适度,而又悠然自得,渗透着一种“京韵”和“京味”。

休闲的核心是一个“玩”字。“玩”是自由的、超功利的。用北京人的话说就是“找乐子”。中国当代作家陈建功说,北京人爱找乐子,善找乐子。养只靛颏儿(观赏鸟)是个“乐子”。放放风筝是个“乐子”。一碗酒加一头蒜是个“乐子”。嗜好京剧的北京人,唱这一“嗓子”,听这一“嗓子”,也是一个“乐子”。

喝茶、饮酒是老北京百姓休闲的主要方式。

老北京的茶馆很多,到茶馆喝茶的人五花八门。有记者、作家、文人学者、戏曲演员、棋手、教师、学生、工匠(他们到这里来找雇主)、破落的八旗子弟、办案抓人的侦缉队,等等。手提鸟笼遛鸟的市民也常到茶馆休息。他们把鸟笼挂在棚竿上或者放在桌子上,一边喝茶,一边赏鸟,这时茶馆里各种鸟鸣声就响成一片。茶馆是当时一个社交场所,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每天上演着一出出饱含着老百姓酸甜苦辣的喜剧和悲剧,映射出历史的变迁。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对此有出色的描绘,已经成了经典。

老北京城里酒馆也很多。大的酒店多集中在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前门外、鼓楼前这些繁华商业区,小酒店往往开设在胡同口。小酒店的柜台上摆着许多下酒菜,如煮花生、豆腐干、香椿豆、松花蛋、熏鱼、炸虾,等等,店堂里放几只大酒缸,上面摆着红漆的大缸盖,作为酒客饮酒的桌子,所以这种小酒店俗名叫“大酒缸”。

北京的普通老百姓到了酒店,要上二两白干,一碟豆腐干,一碟花生米,一边和酒店中其他饮酒的顾客聊天,一边慢慢品味酒的滋味。酒和菜很便宜,但饮酒的人都很知足、快乐。整个酒馆散发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调。

北京老百姓的休闲生活花样很多,除了饮酒、品茶,还有玩鸟的、玩金鱼的、玩风筝的、玩蝈蝈的、玩蟋蟀的、玩瓷器的、玩脸谱的、玩盆景的、玩泥人的、玩面人的、玩吆喝的……北京的普通老百姓用各种方法“找乐子”,为平淡的人生增添一点情趣和快意。

北京老百姓喜欢养金鱼。养金鱼的风气从金、元时代就有了。一般平民百姓喜欢在自家庭院摆上鱼缸。金鱼缸和石榴树成了四合院中不可缺少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