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上人间绝代才子李煜的悲欢人生(第5/7页)

赵匡胤兴奋死了,决定出兵消灭李煜这个政治白痴,不过师出要总有点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赵匡胤干嘛吃的,自然懂得。想了一个好办法:“你李煜不是向我称臣吗,我还没见李煜长什么样呢。”于是派知制诰李穆来到金陵,让李煜去开封拜见宗主国皇帝。

李煜虽然臣服于赵匡胤,但条件是继续做江南国主,如果跟李穆去了开封,估计就得老死开封了。李煜不去,推托自己得了大病,不能出远门,以后再去不迟。李穆早就知道李煜会这么说,窃笑着回去复命。

机会终于来了,赵匡胤暴笑不已,开宝七年(公元 974年)九月,下诏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颖州团练使曹翰、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刘遇从江陵出水师沿江东下,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侍卫马军都虞候李汉琼等人麾师南进。同时命令吴越王钱俶出兵从东线攻击南唐的常州和润州,牵扯南唐主力。李煜还在幻想只要出点钱就能让赵匡胤收手,派八弟江国公李从镒带着白金二十万两、锦帛二十万匹前去讲和。

还没等到李从镒的好消息,李煜就知道宋军已经攻破池州(今安徽贵池)长趋直进的军报,李煜真的急了,知道赵匡胤这次要玩真的。李煜玩文学玩久了,也腻了,血性涌上心头,决定和赵匡胤彻底决裂,在国中废去开宝年号,调兵防御。李煜对臣下说道:“赵某人被逼急了,肯定要发兵来的,孤也不怕他,等宋师来战,孤自披甲执刃,督奖三军,和宋师死战,或许一胜,还能保全社稷。”话说的很慷慨激昂,可众人谁不知道李煜文弱无能?让他和赵匡胤一打一?省省吧。

李煜同时给吴越王钱弘俶写了一封信:“兄弟,你跟着北朝瞎忙活什么?如果我被灭了,还有你什么好果子吃?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懂不懂?”钱弘俶比李煜想的长远:反正自己早晚也要去汴梁,不如现在多在赵匡胤面上立点功,以后能在赵匡胤那里讨价还价。不听李煜的,继续北上攻城。

宋军曹彬、李汉琼部长趋进进,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大败南唐军,俘虏南唐兵马都监孙震,南唐军主力两万余人被全歼,宋军得到南唐军马三百多匹,宋军仔细一看,狂笑不已,原来这些战马都是赵匡胤送给李煜的。

赵匡胤得了便宜就卖乖,让曹彬等人在采石矶上建造浮梁桥,准备过江。李煜不相信,问中书舍人张洎是不是真有这事?张洎也不相信,便说:“从来没听说过长江能建浮梁的,肯定是军中讹言,陛下不必害怕。”李煜这才放心:“我说呢?曹彬真够白痴的,呵呵。”

到底是曹彬白痴,还是李煜白痴,很快就有了答案。宋开宝八年(公元 975年)十月,南唐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南唐最后的精锐前来摧毁采石矶浮梁,朱令赟放火烧浮梁,没想到老天不老眼,南风变北风,烧死南唐军无数,朱令赟也死在大火中。李煜和赵匡胤对抗的本钱本就不多,采石一败,金陵就直接暴露在宋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李煜这才知道害怕:原来赵匡胤不是苻坚,那怎么办?李煜听说赵匡胤为人比较宽厚,便想给赵匡胤认个错。希望赵皇帝能收兵回去,李煜继续当“儿皇帝”,派国中文人翘楚的吏部尚书徐铉去汴梁哀求赵匡胤罢兵。

徐铉风餐露宿赶到汴梁,见着赵匡胤,伏地哭求赵匡胤看在一下李煜十五年来屈膝侍奉大国的份上,给李家留条血脉。赵匡胤是这么好打发的?不同意。徐铉急了,大声质问赵匡胤:“李煜何罪?!陛下如此逼人?!”

赵匡胤看了一眼徐铉,冷笑:“是!李煜侍朕如父,本来无罪。但现在天下即将一统,李煜仍割据江东,朕为天下百姓计,必须要过江。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是震泺千古的名言,也是赵匡胤留给后人最最出名的一句话,古往今来,最难讲的就是一个理字。弱肉强食,自古皆然,你打不过我,我吃掉你就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果想和强者讲道理,唯一的道理就是你要比强者更强,否则,一切免谈。

徐铉伏地流汗,不敢出声,心想:“国主,我也帮不了你了,你就听天由命吧。”

开宝八年(公元 975年)十一月,宋军曹彬、刘遇、潘美等部率军过江,包围金陵城。李煜吓的大气也不敢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李煜开始向“佛祖”祷告,乞求我佛慈悲,救李煜则个。李煜一方面守城,一方面在宫中吃斋念佛,金陵城中乌烟瘴气。

曹彬先礼后兵,派人入城给李煜下了一道最后通谍:“金陵你是绝对守不住的,还是早点认相,不然大军一入,后果自负!”李煜求佛求了一千年,佛祖也没搭理李煜,李煜转了几百圈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告诉曹彬让大儿子清源郡公李仲寓前去汴梁纳降,可曹彬等了几日也没动静,又派人去催:“李先生,少耍花招,清源郡公到我这里谈谈就行了,不必麻烦天子。只要清源郡公到我大寨,我就停止攻城。”

李煜有些犹豫,中书舍人张洎劝李煜:“别听曹彬胡扯,金陵城固若金汤,宋军打不进来的。”李煜老糊涂了,听信了张洎的鬼话。李煜拒绝曹彬的理由居然李仲寓还没挑好衣服,曹彬气的脸都紫了:“耍我?给脸不要脸,攻城!”金陵城孤立无援,城内又没多少军队,哪是宋军的对手,当下宋军就破了城。

破城之日,南唐群臣有的投降,有的自尽殉国。右内史侍郎陈乔约定和张洎一起自杀殉国的,宋军即将入城,陈乔和张洎来到宫中见李煜,陈乔伏地痛哭: “臣有罪!主辱臣死,臣不敢苟活世间。请陛下杀臣,宋主要问,陛下就说是臣小人误国,宋主必不深责陛下。”

李煜长叹:“算了吧,国亡在即,至于日后生死,非此时所能知,你就算死了,也无济国事,再想他法吧。”陈乔确实是个忠臣,可惜李煜“没时间”用忠臣,致使国势若此。陈乔已抱死志,号哭一场,上吊自杀。

张洎算着时间,见陈乔差不多断气了,告诉李煜:“臣本来也应该陪陈乔殉国的,可陛下肯定要去汴梁见赵皇帝,身边没人打理可不行,臣觉得还能为陛下做点事,所以暂时还不想死。”这是什么人啊?真够无耻的!

赵匡胤事先交待过曹彬不许在金陵中掠劫财物,并善待李煜一族。曹彬入城后,秋毫无犯,列队来到内城外,请李煜早点出来。李煜也不去求佛了,佛祖公务比较繁忙,没时间过问李煜的闲事。李煜本想自焚殉国,抱了一大堆木柴在宫中,可李煜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年轻,就这样离开人世有些可惜,便放弃自杀的念头,决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