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上人间绝代才子李煜的悲欢人生(第6/7页)

不过在出降前李煜干了一件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事,他让黄昭仪把珍藏的钟繇以及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原本尽数烧掉,一件也没留下来。然后在宋开宝八年(公元 975年)十一月底,李煜率领群臣开门素服出降。

曹彬还在生李煜前次耍他的气,当李煜给他下拜时,曹彬一甩脸色,不理李煜:“身有重甲,不方便还礼。”不过曹彬为人不失忠厚,告诉李煜:“君入朝后,岁赐奉禄有限,怕不够你们家支出的。现在还有点时间,君速还宫,多带点钱,以备日后之用。不然,朝廷都要把宫中物没收,到时一个子拿不到,可别怨我事先没通知你。”李煜谢过后,入宫打点财物。

宋阁门使梁迥见曹彬居然敢放李煜回宫,大惊:“大人怎么能放李煜回宫?万一李煜要自杀了,大人如何向官家交待?”曹彬大笑,但没有说话。梁迥不知道曹彬何意,再三问之。曹彬笑答:“李煜为人庸弱,今日既然出降,就说明李煜还有幸生之心,怎肯自杀?放心吧,一会李煜就会回来的。”果然不久,李煜就出来了。

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年)正月,曹彬奉赵匡胤命,催促李煜等人打点行装,去汴梁见大宋皇帝请罪。李煜生在金陵、长在金陵,也亡国在金陵,对金陵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毕竟这里还埋着他的祖父、父亲的遗骨,还有他的前妻周娥皇。这就样离开了?李煜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人生结局,他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但此时自己的九族性命都握在赵匡胤手中,害怕惹翻了赵匡胤,不敢不从。只好哭拜了列祖列宗,然后带着小周后等家族成员以及文武启程北上。

南唐自烈祖李昪 937年开国,到李煜素服出降,共存在了三十八年。做为 “政治家”,李煜给历史交上了一份答卷,上面只写着一句话:“后主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在五代十国时期曾经名震江南的南唐就这样灭亡了,而南唐的灭亡也意味着震烁历史的大唐帝国的彻底终结,从此,历史上再也没有过一个称作“唐”的政权。霓裳羽衣曲、李白、杜甫、白居易和一段段历史的佳话以及历史悲剧,都进走了历史的坟墓,永远不再出现。

在行前,李煜作了一阙《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等人乘舟北进汴梁城,李煜痛永无再返故国之日,痛哭流涕,在舟中提笔再作一首亡国诗:“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间坐细思量。”

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年)正月,李煜一行做为宋朝的俘虏来到汴梁,刚下船时,李煜看到汴口有座普光寺,李煜想上去看看,陪从人员劝他不要在赵匡胤的地头上惹事生非,李煜大怒:“我当政以来,你们这帮人天天缠我身边,这个做不得,那个做不得,现在亡了国,没必要怕你们,今日偏由我做回主!”李煜登上普光寺,远望江南,却不得见,只见风烟袅散,天际间,一片愁云惨淡。李煜触景生情,泪流满面,长叹数声才下来。

赵匡胤做为胜利者,已经准备好了受俘仪式。赵匡胤大陈甲兵,亲临明德门接受李煜的请罪。不过李煜从即位起就对赵匡胤奴颜婢膝,赵匡胤本也是个宽容的人,也就没有让李煜跟五年前接受南汉皇帝刘鋹受俘一样,只是让李煜等人白衣在明德门下请罪。赵匡胤俯身下问:“下面站着的可是江南国主?”李煜见左右卫士持刃而立,吓的跪在地上发抖,无言以对。

赵匡胤知道李煜无用,转而厉声责问徐铉:“李煜今日,汝不得辞其责也!为何不劝李煜早入朝?以致刀兵齐发,百姓受苦!”徐铉向来以铜牙铁齿著称,大声答道:“臣为江南臣子,自当忠心侍主,今日国亡,臣当死罪,请陛下诛臣以谢江南士民。”赵匡胤见他如此硬挺,大笑:“汝真忠臣也,以后事朕也要象事李煜那样。”

赵匡胤也听说了张洎劝李煜不出降曹彬一事,又骂张洎:“还有你!不是你劝李煜死守,李煜也不会有今日之辱。”说完就把张洎在金陵时准备召援兵的蜡书丢到张洎脚下。张洎汗出如雨,顿首哭道:“此书是臣所写,但臣彼时尚事李氏,所谓忠犬不吠其主。今若得死,臣之幸也。”反正徐铉刚才说的话挺动听,照着念就是。张洎怕死是真的,但请死绝对是假的,不然早在破城时就该和陈乔自缢殉国了。

李煜口才一般,但身边竟是些伶牙利齿的高人,赵匡胤也是苦笑,又把安慰徐铉的话重复讲给张洎。赵匡胤得意之余,又数落李煜几句,随即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当然这是个虚职。说来也可笑,李煜这辈子最不善长的就是打仗,结果倒在把南唐消灭的宋朝那里混了个将军当当。李煜毕竟是个有身份的人,赵匡胤给了他“违命侯”的“爵位”。

要说赵匡胤仁厚爱人还真不是吹出来的,他对那干子降王都不错,都给予高官厚禄,反正这些人懦弱无能,留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能在后世中留个宽厚待人的好名声。当然唯独一个孟昶倒了霉,因为他的花蕊夫人太迷人了,被赵匡胤给“想”死了。至于李煜,身边虽然也有一个绝色小周后,不过赵匡胤还真没对小周后动过什么心思。李煜心下也觉得宽慰了不少,也打算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下去吧,人生不如意十八九,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李煜就这样终死汴梁城,那么李煜的人生还谈不上什么悲剧,也赚不了后人几滴眼泪,李煜的悲剧马上就到开始了。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年)十月,时年方五十岁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莫明其妙的驾崩,而赵匡胤的弟弟、晋王开封尹赵光义也莫明其妙的继位,改元太平兴国。

赵匡胤的死因是宋史第一大疑案,野史传言赵匡胤死前把赵光义叫进宫去,身边没有一个外人。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只是传闻外头的太监听到屋里赵匡胤大声说了一句“好做!好做!”,然后赵光义放声大哭,“样板皇帝”赵匡胤就这样死了,到地下见他的前主人柴荣去了。

赵光义当上皇帝后,李煜的噩梦开始了。不过刚开始时赵光义对李煜还很不错,李煜上表说自己太穷了,家里开支太大,请皇帝陛下赏点钱过日子。赵光义大笔一挥,赏了李煜三百万钱。不过李煜的“忠臣”张洎是个贪婪鬼,听说李煜发财了,便来打李煜的秋风,问李煜借点钱花花。好歹君臣一场,李煜给了张洎几件金器,可张洎贪得无厌,见没刮出多少油水,经常在外面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