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斯的选择(第3/5页)

各位认为这不可能吗?难道大家忘了那首非常有名的诗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王家兄弟相残,这种事还少吗?赵高说得对不对?说得太对了!那么胡亥又会做何反应呢?

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胡亥的反应却是出人意料的义正词严。他说:“废掉长兄而立幼弟,这是不义;因为惧怕死亡而不服从父亲的遗诏,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却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位,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与道德相悖,天下人是不会服从的,不但会给我自身带来危险,国家也会因此而灭亡。”胡亥说得好不好?说得太好了!从这段话来看,胡亥本来是一个想要尚义尽孝又有自知之明的人,但为什么最后赵高还是说服了他呢?

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

赵高说:“臣听说商汤和周武王都曾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却称颂他们正义,而不说他们是不忠。卫国国君曾杀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民记得他的功德,孔子也记录了这件事,而不说他是不孝。为大事就不能拘泥于小节,行盛德就用不着推辞谦让,是非对错在不同的地方和职位就有不同的标准。因顾及小节而忘了大事,日后必有祸害;该下决心时却犹豫多疑,日后必要后悔。只要果断而大胆地行事,连鬼神都会退散,这样才会成功。希望您能按照我说的去做!”

赵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只要最后能成功,就算曾经杀害君父,一样会被人所歌颂;如果因为担心名声而不敢行动,最后还是会招来祸害。其实,这不过就是“成王败寇”四个字的托词而已。赵高劝胡亥做的,哪里是什么大行?哪里是什么盛德?也敢和救民于水火的汤武相比?但这就是小人的处世哲学,也是所有野心家用来说服自己的办法。

历史上的功过,是否真的像赵高所说的这样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不过至少在这一刻,用这样的借口来说服年轻的胡亥,那是绝对够的。

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后,喟然叹息说:“现在驾崩的皇帝还未发丧,丧礼也还未结束,怎么好拿这种事来劝说丞相呢?”各位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胡亥已经心动了,他担心的只是时机的问题而已。

胡亥是坏人吗?其实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胡亥的反应就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永远在道义和利害之间犹豫不决。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什么是“几希”?也就是一念之间而已。胡亥一开始何尝不想做忠臣孝子,但最后他还是向利益屈服了,就是这一念之差,他从此就要踏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赵高对胡亥说:“时机啊时机啊,稍纵即逝,等谋划清楚就来不及了。为什么有人带着粮食就赶快跳上马,那是因为担心自己延误了时机!”什么意思呢?就和现在很多劝你投资的人一样,叫你赶快出手、赶快出手,不然就来不及了!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

经过赵高百般劝说,胡亥最后终于同意了。接着赵高说出这场阴谋的关键:“如果不与丞相共谋,恐怕这件事就不能成功,因此我希望能够帮您去跟丞相好好地谋划这件事情。”

注意了!各位看看李斯的重要性。如果李斯不答应这件事,这件事绝对办不成,因为别人根本不会相信。李斯是如此关键的人物,因此赵高一定要去说服他。

读到这里,请各位把书合上,好好想一想,如果你是李斯,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件事?

李斯已经是丞相了,富贵极矣,难道赵高能拿出比丞相更好的诱饵给他吗?如果不能,李斯为什么要同意?

想清楚,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赵高到底是怎么说服李斯的。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赵高对丞相李斯说:“皇帝驾崩,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令扶苏和运送遗体的车队在咸阳会合,让扶苏主持他的葬礼并成为继承人。这份诏书尚未发出,皇帝就驾崩了,现在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如今决定谁为太子,只在您和我的一句话而已,这件事您认为该怎么办?”

是啊!没有人知道始皇死前指定的太子是谁,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李斯前面不是说“无真太子”吗?赵高就是要告诉他,我们两个现在说谁是真太子,谁就是真太子,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

此外,这段话中还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赵高其实可以直接伪造遗诏,然后对李斯说始皇临终前立胡亥为太子,但他却选择将真话说出来。这就证明了李斯确实知道始皇打算传位给扶苏,所以赵高才不得不说出实情。

第二,赵高特别强调“所赐长子书及符玺”都在胡亥手里。为什么他要这样强调?因为他要让李斯知道,他并不是只有一个人,胡亥已经同意了这件事。

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李斯的第一个反应是非常惊慌,他说:“怎么能说出这种会让国家灭亡的话!这不是作为人臣应当议论的事情!”

各位看看李斯这个反应,用心去体察他讲这句话的语气和心态。李斯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他心中的秘密被人看破了,他根本就不希望扶苏继位!赵高为什么敢于冒灭族的风险来劝说李斯共谋篡位?因为他从李斯向扶苏隐瞒始皇驾崩这件事情上,确定了李斯的异心。

以李斯的聪明,他难道不知道赵高在想什么吗?他当然知道,因为赵高已经把话讲得这么清楚。他也猜得出来,赵高说符玺跟诏书都在胡亥那里,是赵高想改遗诏立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