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垓下悲歌(第2/7页)

如此,幕后操控的熊克武,台前吆喝的刘成勋、但懋辛,就成了执掌四川政局的三驾马车。

他们的喜剧无疑就是邓锡侯的悲剧。邓锡侯失望透顶,也伤心透顶。

不能就这么算了,断掉的升官梯还是得接上去。

对“废除军长制”案,大多数诸侯都是随大流,持事不关己的态度,觉得只要不搞“统一”,自己那块封地能保住就很不错了,所以持异议的也就两个,除了邓锡侯,另有一个名叫陈国栋的师长。

与邓锡侯一个劲想往上升略有不同,陈国栋还怕揿着脑袋把他往下降。

按照该议案,废除军长后,就要按实际兵力和枪支进行点编:假使你那个师不足一个师,只能降为旅甚至是团。

陈师正是这样的师,所以会议结束,邓锡侯只是伤心失望,陈国栋却有如五雷轰顶。

百思无计,陈国栋想到了“找食进补”这一招。杨森败走时,留下了一些旧部,其中一个团就在附近。陈国栋随即计划收编该团,以便可以扩成满师。

问题是这个团已经被刘成勋给收了。刘成勋闻讯大为光火,一面下令将陈国栋撤职,一面出动部队对陈师进行武力缴械。

邓锡侯来了劲,机会啊。

他要帮陈国栋打刘成勋,不过采用的方式却很奇特:调停。

唉唉唉,你们不要打了,打架会破坏环境,要是误伤到旁人怎么办?

邓锡侯调停,不光用嘴,还用手——转瞬之间,他已与陈国栋合起伙来,一起向刘成勋展开围攻。

敢情你不是劝架的,也是打架的,等刘成勋回过神来时已经晚了,邓、陈趁成都空虚,把他给围在了城中。

刘成勋赶紧向他的同盟者之一赖心辉发出电文,请其率兵来救。这边邓、陈攻城不下,又得知援军将至,立刻着了慌。

陈国栋是祸首,心理压力最大,他当即要求与刘成勋通电话。电话一接通,这哥们啪的一声就跪下了,差点就痛哭流涕:“我并不敢背叛总司令,都是为了生存啊,我这就回原防区好不好?请你不要派兵打我了。”

刘成勋被围在城里,当然也很紧张,巴不得早点撤围呢,但听城下的口气,分明是怕了援兵,于是又气壮起来:“我倒是很愿意答应你,可事已至此,我已不能单独做主,得跟但懋辛他们商量着办。”

陈国栋听后,果真战战兢兢地待在城下,从此“围而未攻”,指望刘成勋们“商量”后能放他们一马。

几天之后,他等到的是对方大批援兵的蜂拥而至,赖心辉带着边防军来了。川将之中,赖心辉的声名不比但懋辛小。

赖心辉曾在刘存厚手下任炮兵团长,“刘罗之战”中吓跑罗佩金的那两炮就是他的杰作。虽说多少有点误打误撞的结果,但赖心辉的名气一下子就叫响了,人赐外号“赖大炮”。

赖心辉一露面,邓、陈便知大事不好,吓得打马就逃。陈国栋因身形肥胖,行动迟缓,还差点被赖心辉生擒活拿,可谓狼狈之至。

事急了,陈国栋只知道一个劲给人家磕头,邓锡侯却明白只能自己救自己。

既然是“水晶猴”,那就得一刻不停、翻来覆去地不停倒腾。在此之前,邓锡侯已经大施纵横之术,在其他诸侯面前拼着命煽风点火,拉这个拖那个,而他借以号召的两个字就是“保定”。

保定生起先并无派系意识,比如熊克武的蜀军中,当初就有很多军官出自保定。邓锡侯本人也只是肄业于保定军校,并非纯粹的保定生,不过这没关系,猴子就有办法凭他的上蹿下跳和三寸不烂之舌,把众人都鼓动起来。

邓锡侯散布的逻辑是,大家都是保定生,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天如果我挨了揍,明天没准也就轮到你们了。

见赖心辉对邓锡侯穷追猛打,那些划在保定系圈子里的人果然都坐不住了,有几个胆壮的,就率先加入了邓锡侯的“保定系同盟军”,使他这边的主力由两个师增为三个师,而赖大炮一方加一块儿共有三个军,川人就把这场战役形象地概括为“三军打三师”。

三师只是正面部队,其他加入“保定系同盟军”的师还有好几支,尽管如此,赖心辉的兵力当然仍要强过邓锡侯,所以赖仍是攻,邓还是守。直到赖心辉听说杨森也开始反攻四川,害怕后路被截,才决定收缩战线,全军撤退,于是场上形势又变成了邓锡侯追赖心辉。

赖心辉不仅会开炮,指挥作战的本事亦很不赖,那个“吃过败仗,但也打过胜仗”的评语,其实说的就是他。他即便撤退,也撤得很有章法,邓锡侯一时难以取胜。

邓锡侯以往确实很少能打胜仗,但不胜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看准风向就行了。这回却不同,是完全要靠本事吃饭的,输了家当就没了,更没有人会来升你的官。

水晶猴心里火烧火燎,另外那两个师长也心急如焚,可这三个人的本事都差不了多少,半斤对八两,谁也想不出什么克敌制胜的高招。

苦守在指挥所里也没用,不如出去放松一下心情。

三人出来散步,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座名叫庞公祠的庙宇。庞公,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庞统庞士元。想当年,他可是与孔明齐名的智谋之士,卧龙凤雏嘛。

庞公祠的走廊下有碑文,反正是闲逛,众人就凑上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读。原来那是一篇庞统的传记,当读到其中一段时,三个人都忽地怦然心惊。

这一段的背景,是说刘备欲取川中,但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取。庞统便献了上中下三策,供刘备选择。刘备当时选了中策,结果未能即刻全取川中,庞统也在落凤坡中箭而亡,应了“凤雏陨落”的说法。

如果大家能代替刘备决策,毫无疑问都会选上策,有可能庞统就不会死了。

那么,庞统的上策是怎么说的呢?

庞统说,应该挑选精兵,昼夜兼程,抄小路突袭成都。守卫成都的刘璋素来不擅武事,又没有准备,大军突至,可一举而定。

当读到这些文字时,三个师长都差点叫出声来,几乎有穿越的感觉,仿佛庞士元老先生正在敲着三人的脑门:“笨小子们,让老夫来教教尔等如何打仗!”

当然,现在的情形与当年相比,还是稍有差异。比如刘成勋可能要比刘璋强一些。

可是差异实在有限,刘成勋比刘璋强,也强不了多少。这人就不是靠打仗升上去的,纯粹投机而已,时间长了,已形成了个人习惯,即一上阵就显得优柔寡断,别人都挺着枪冲过来了,他还在一个劲捉摸:我究竟是不打好呢,还是不打好呢,还是不打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