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第4/4页)

又岂止是不能接受而已,我见过那些责骂李鸿章和怪罪李鸿章的人,他们本应该承担的罪责甚至比李鸿章多上几倍。在这场战争中,那些军队将领没有一个是不有愧于国家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然而在百步和五十步之间比较,那么海军的表现比陆军要优秀一些,李鸿章部下率领的陆军,又比其他的陆军要优秀一些。海军在大东沟的那场战役,双方激烈交战五个多小时,西方人看到这场战役也全都赞不绝口。虽然中间有像方伯谦那种败类(有的说方伯谦实际上是为了救火,保住那艘船,海军的战术就是那样),然而剩下的那些殊死搏斗的军舰,也可以相抵了,即使是日本海军也肃然起敬。所以日本军队在战争后这样觉得,只有海军中有对手,陆军都不是对手。等到了刘公岛那场战斗中,粮食吃完了,也没有增援的部队,有的投降敌人来保全生命,有的奉献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气节。那些前前后后阵亡的人,有邓世昌、林泰曾、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虽然他们阵亡的地点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男子汉的气概,令君子感到悲壮。上面那些人都是北洋海军里最关键的人物,相比之下是不是陆军里那些没心没肺的人,实在都不值得一提了?但是在平壤那场战役,仍然有左宝贵、马玉崑等连续两天激烈战斗的人,他们是李鸿章的部下,他们的士兵和敌人的死伤差不多。他们后来想要收复金州、海城、凤凰城等地,到防守盖平,和敌人几次激战,虽然最后战斗没有胜利,但是他们已经尽力了。主持大局的人其实是宋庆,也是李鸿章的老部下了。虽然这些还是不能抵偿叶志超、卫汝贵、黄仕林、赵怀业、龚照玙等人犯下的罪过,就算是这样,但拿这些和吴大澂的贴出规劝投降的告示,还没有和别人打仗全军就崩溃了相比,怎么样呢?比起刘坤一奉朝廷的命令出征,却停留拖沓了数月还不出发,怎么样?所以要说中国全部的军队都是非常腐败的可以,但要是把这些责任都怪罪到李鸿章的淮军头上是不行的。当时整个朝廷都充满了虚伪、骄傲的风气,认为只要杀了李鸿章一个人,就可以把这些事都解决掉,大家就能重新过上好日。那些道貌岸然、指手画脚的官僚绅士有着气吞东海、话语可以震撼三山的气势,尤其是湖南人的气焰最为嚣张,还提出了重新起用湘军的建议。现在看这个结局,还不如淮军。唉!那些说话的人都应该感到羞愧。我之所以说了这些话,并不是要为淮军和李鸿章辩护。我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这次战争上的看法,一丝一毫都不能为李鸿章宽恕淮军,但是特别讨厌那些虚张声势、骄傲又嚣张的人,他们完全没有责任感,只会站在别人的身后,随意指责别人的毛病,拿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来都没有深深思考过改变现状的方法,实际上这些人才是促使国家灭亡的人。李鸿章确实应该被指责,但那些人是有资格指责李鸿章的人吗?

在这场战争中,李鸿章确实犯下了很多错误,但即使他没有犯下那些错误,战争也一定没有幸运胜利的道理。自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胜利和失败都能够在还没有开战之前就已确定,这是为什么呢?世界的发展越来越趋近于文明社会,则优胜劣败的结果也更加确定。实力在谁那边,那么胜利就在谁那边,一点儿改变的办法都没有。无论是政治、学术、商务,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的,军事战争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日本这三十年以来,都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军队,君臣上下齐心,带着这样的信念,训练出了这支有纪律、敢拼命的强劲的军队,孤注一掷来和我们拼命,如果不是非常自信的话哪敢这样呢?所以等到他失败了,然后才知道他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这样的人就是愚笨的人;又或者那些都等到最后失败了还不知道致使自己失败的原因的人,这样的算得上是死人了吧。然而只怪罪李鸿章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呢?

西方报纸评论说:“日本并不是和中国战斗,实际上是和李鸿章一个人在战斗。”这种言语虽然说得有些过分,而实际情况差不多也就是这样。没看见各个省份的那些封疆大臣,只知道固守着自己的范围,好像这些事就只是直隶、满洲的私事而已,这里面有出一分钱,派一个兵进行援助的吗?即使有,也只是说说空话而已,还有发生的最可笑的事是,刘公岛投降的那场战斗,当事者竟然给日本军队写信说,请求把“广丙”号这艘船返还,信中说,这艘军舰是属于广东水师的,这次战役和广东水师是没有关系的等等这些话。各国人士听到了这件事,没有不笑话他们的,而他们却不知道这种话实际上就代表了各省封疆大吏真实的思想和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日本确实是在和李鸿章一个人战斗。靠自己一个人来和一个国家对抗,李鸿章啊李鸿章,你虽然战败了,但还是豪杰。

从这以后,李鸿章在军事上被人敬仰的声誉彻底终止,而他外交上新的困难就从这里开始了。


[1] 汉城:今为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