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洋务之治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

“洋务”这两个字,其实算不上是李鸿章的专用名词。但是,本着名字跟着主人的原则,为李鸿章作传,那么就不能不用“洋务”这两个字总结概括他中间二十多年的事业。李鸿章之所以被全天下的穷酸文人唾弃、辱骂,是因为洋务运动,他之所以被那一代的趋炎附势的人追随也是因为洋务运动,我之所以一方面夸赞李鸿章,一方面责备李鸿章,一方面为李鸿章惋惜,还是因为洋务运动。说李鸿章不懂得什么叫作洋务,在我看来,中国参与洋务运动的人士没有能比得上他的。说李鸿章真的懂得洋务,那为什么别的国家因为洋务运动而更加兴盛,但是我们国家却因为洋务运动而衰败呢?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李鸿章只知道有洋务,却不知道有国务,他认为洋人所办的事务就是洋务。在这里,我尝试总结了他平定起义军、捻军之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之前,所办理的有关洋务运动的各项事情,列表如下: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 同治二年正月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四年八月 设机器局于天津 同治九年十月 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 同治九年闰十二月 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 同治十年四月 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 同治十一年正月 请开煤铁矿 同治十一年五月 设轮船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 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遣使日本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诸门,选择通晓时务的官员主持,并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稍加变通,通过洋务考试也可以做官 光绪元年十二月 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 光绪二年三月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光绪二年十一月 始购铁甲船 光绪六年二月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六年七月 设南北洋电报 光绪六年八月 请开铁路 光绪六年十二月 设开平矿务商局 光绪七年四月 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 光绪七年六月 招商接办各省电报 光绪七年十一月 筑旅顺船坞 光绪八年二月 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 光绪八年四月 设武备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五月 开办漠河金矿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 北洋海军成军 光绪十四年 设医学堂于天津 光绪二十年五月

以上所罗列的李鸿章办理的洋务,大概就是这些。总结他的主要内容,不外乎两类:一是军事方面的,比如买船、买武器、制造船舶、制造武器、修筑炮台、修建船坞等这些事情;二是商务,比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的金矿等等这些。中间虽然有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去外国游学这些事情,大部分也都是因为军事需要,要不就是用来培养和外国交涉、能够用来担当翻译的人才。李鸿章所见到的全部的西方人的长处,也就是这些而已。

海洋、陆地上的军事,是他这辈子倾注自己全部精力的事情。人们常说,他是凭借善于作战才立下了那么多功劳,树立了威名,但是他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实际上是因为他经常和西方军队一起作战,目睹了他们使用武器的厉害,从而把那些东西拿过来使用,所以在平定叛乱之后,他深深感到中国的军事实力平定内乱有余,抵御外来侵略却远远不足,所以他兢兢业业,把强军作为重中之重。这样不能不说他的眼光要比寻常的普通人高出很多,而他把一辈子的心血也都倾注在了这上面。下面计算一下中日爆发战争之前,李鸿章手底下的兵力大略为:

北洋海军兵力表

附水雷船

船名 船式 吨数 速力 左队一号 一等水雷 108 24 左队二号 一等水雷 108 19 左队三号 一等水雷 108 19 右队一号 一等水雷 108 18 右队二号 一等水雷 108 18 右队三号 一等水雷 108 18

直隶淮军练勇表

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直隶淮军训练勇士二万多人,大概如下:

以上合计共四十九个军营,两万五千人左右。

李鸿章倾注全部的精力来经营这海陆两支军队,自己一定是有把握的。光绪八年(一八八三年),当时法国人在广西故意肇事挑衅,朝廷商议要集结军队在京畿地区防守,李鸿章再次上奏,说“臣练兵,购买新式武器,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虽然因为拨下来的经费太少,我不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是临阵对敌,也不至于孤注一掷,让皇帝担惊”。他如此自信,也大概可以从这里看得出来。但是哪里想到,中日双方一交战,那些巨大的战舰,有的受到创伤,有的完全被击毁,有的被敌军缴获,淮军和新练的陆军每次作战都失败,以前积累的名声全部丢尽,淮军遗留下来的残破舰船,再经过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的这场战役,跟着罗荣光、聂士成一起被烧成了灰烬。于是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上三十年的积累、三十年所用心培养的、三十年所精心布置和描绘的那些,一切都烟消云散,就像昨天做的一场梦一样消失了。一直到李鸿章去世,他倾注心血经营的大本营天津还在外国人手里,尚未收复。哎呀!李鸿章啊李鸿章,我知道你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至于李鸿章失败的原因,一半是因为群臣商议没有统一的结果阻碍牵制了他,一半是李鸿章自己造成的。他自己的责任里,一半是因为用人不当,一半是因为见识不够。当时他立了大功后,正是功劳和名声鼎盛的时期,他自己觉得自己非常厉害,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认为天下所有的事都非常简单;他对他曾经的老部下念旧情,曾经共患难过,所以今天要共同享有这份富贵,他顾着往日的情分偏袒他们,现在要他们互相推荐,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交给他们重任,都顾不上问他们的才能能不能胜任这些岗位,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常把事情搞坏,耽误了大局。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李鸿章只知道单纯训练士兵,却不知道士兵是怎么来的;他只知道单纯筹集军饷,却不知道军饷是怎么来的,因此做了很多细碎烦琐的事情,最终没有什么成就,这又是其中一个原因。在下节会更加详细地说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