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1)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

公元前259年,秦国派王陵攻赵。

公元前257年,信陵君窃虎符救赵。

公元前256年,周天子姬延号召列国攻秦。

公元前256年,周朝灭亡。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继位。

公元前251年,嬴异人被立为秦国太子。

又一年的春节来到了,新的一年里感觉最好的人可能就是新任秦国太子接班人嬴异人了。历尽艰辛的嬴异人终于投入了华阳夫人的怀抱,华阳夫人本是楚国人,为了给嬴异人彻彻底底地打上自己的烙印,嬴异人被新妈赐名嬴子楚。而彻底改变世界格局的男人嬴政,也不甘娘胎里的寂寞,横空出世了。

公元前259年正月,嬴子楚的老婆赵姬在赵国都城邯郸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政。虽然小嬴政还在吃奶的阶段,但因为他最终要成为千古一帝,所以自从一出生围绕着他的敏感话题就一直不断,他到底是谁儿子争议了几千年。

民间为了探究始皇帝的父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始皇帝身世之谜”研究会,总体上研究会分成两个学派:嬴子楚的亲生儿子派和吕不韦造孽派。只要人类还存在,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就不会消失,就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都是典型的窥探隐私狂人,因为就是他首先提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的。

人各有志,嬴子楚是千古一帝之父,自然志向高远,心胸开阔,考虑的都是国家大事,即使怀疑嬴政是吕不韦送给他的便宜儿子。我们从吕不韦曾给他带过绿帽子和日后一个与众不同的“太监”也给他戴上了绿帽子的情况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包容男。

对双喜临门的嬴子楚来说孩子到底是谁的也无所谓,有所谓的是自己作为一个超级和平主义者,非常渴望秦、赵两国罢戈息战。虽然他是秦国太子接班人,但在内心里他恨透了祖国无休止的侵略战争。

公元前258年正月,秦、赵两国经过艰苦而又激烈的谈判,终于实现了双边和平。接下来是履行谈判合同的时间,没想到赵国事后感觉到秦、赵谈判时签署的协议对赵国来说是不平等条约,迟迟不愿履行合同的内容。之后秦国单方撕毁条约,派五大夫王陵率兵再度攻打赵国。

秦国作为战国时期超级大国,军事实力那叫一个强。秦军之所以能够这么超级无敌,跟长平之战中赵国经受的打击不无关系。为了惩罚拒不履行合同的赵国,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率二十万大军打到了赵国的首都,把邯郸围了起来。赵军躲在城内坚守不出,秦军毫无办法。

秦国军队击败邯郸外围的赵军后,赵成王龟缩到邯郸城内,储备大量的粮食和装备,利用邯郸厚厚的城墙,决心用“龟缩大法”击败秦军。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军事长官,他们期盼着能有一战成名的机会。对于秦将王陵来说,似乎是运气不好,公元前275年魏冉攻占了魏都大梁,他没有赶上。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了楚国首都的郢城,王陵也没有赶上。王陵天天盼着能有一场大仗,让他也如白起、魏冉一样享受一把明星待遇。

这次站在邯郸城下,王陵非常得意,此时秦军已经占据了邯郸周边的城市武安、皮牢。秦军士兵骁勇善战,况且秦军装备优良,作战技术先进,后勤保障充足,再加上自己这位高超的军事家指挥,想不顺利攻破邯郸、生擒赵王都难。想到这王陵仿佛看到了攻破邯郸、凯旋归国后的轰动场景,心里着实激动了一把。

首都邯郸被围,赵国内部乱成一团,本身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内一直没有走出长平之战的阴影,军队好像得了恐秦症。此时城内守军成分复杂,具体说多是临时征来的白发军和童子军。目前能和秦军有一拼的只剩下老将廉颇、乐乘这些老将了。

战争是综合实力的对抗,赵国仅靠软实力和虎狼之军秦军搞军事对抗,看起来有点悬。坚决不能让祖国大好河山毁在我辈手中,抱着这种爱国思想,赵王坚定信心,组织有生力量进行反抗。于是在雄伟厚重的邯郸城墙上,秦军惊奇地看到一队队腰杆挺直的赵国士兵,队列整齐地进行着战前的军事演习。

王陵指挥的“邯郸攻坚战”吹响了号角。此战清楚地表现出了王陵领导下的秦军先进的战略战术,他们的进攻方式合理而且有层次感,各兵种分工明确,对城墙和城门的破坏能力极强。考虑到赵国士兵的休假和休息问题,王陵还制定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采用人海战、疲劳战,准备一举击垮赵军。

赵军对坚守邯郸也信心满满。老将廉颇身披重甲,像一尊屹立的天神始终立在城墙之上,秦国如蝗般的箭雨也不能将他动摇分毫,领导带头,其他人当然不甘示弱,赵国的年老体弱者争先涌上城头,包括落石、滚油、火箭之类的招都尽数使用,坚决打退秦国的侵略。

战场上赵国军民人数虽少,装备较差,但凭借坚强的战斗意志,发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坚持战斗的优良传统,拼命坚守邯郸。战斗持续了一个月,秦国士兵死亡人数高达数万并有五名校官级别的将领丧命,而邯郸城却没有攻下。

秦国看到赵国的奋起,对赵国是刮目相看,但没人能够阻挡秦国前进的脚步,一贯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很有信心的秦国坚信攻占邯郸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秦国看到赵国负隅顽抗时,就增强了攻势,然而赵国虽然处于劣势,苦苦支撑,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秦国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攻下邯郸,于是战场暂时陷入僵局。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个有机的整体,万事万物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白起不懂哲学,当然也没有想到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然而深通哲学之道的秦昭襄王理论联系实际,把“邯郸攻坚战”和白起又一次联系在了一起,最终因为这件事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危机,虽然这种解决的方式是以白起丢掉性命为代价的。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怕白起再立新功,功高震主,便把他从前线招了回来,虽工资照发但免去军权,没了往日的威风,白起算是暂时退居二线。秦昭襄王本以为安顿好了白起,他可以放心大胆地攻打赵国,建立不朽功业了,谁料想,虽然围困了赵国首都,但战况和当时预期相差甚远,于是他又想起了白起。

这次邯郸攻坚战打响的时候,白起正在家里悠闲地撰写回忆录。作为一名驰骋战场多年的将军,在写作之余白起也时刻关注着前方战况,虽然将赵国的首都都包了饺子,却长时间不能搞定赵国,反而秦军损兵折将的情况越演越烈。白起叹了口气,王陵还是年轻,缺乏经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