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1)(第4/4页)

毛遂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楚王忽悠得幡然醒悟,其实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先人在秦国人面前受到的屈辱,可考虑到楚国与秦国的军事差距,他一忍再忍,这次几国联手攻打士气低落的秦军,胜利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这样一来不但卖给了赵国人情,还能报仇雪耻,于是他与平原君喝了血酒,歃血为盟。

毛遂是个有个性的人,打人专打脸,当众回顾了楚国被秦国侵略的屈辱历史史实,把楚考烈王说得无地自容,国恨家仇都放着不报,是太窝囊了。楚考烈王就委派春申君,率军奔赴赵国的前线。毛遂作为一个小人物,却改变了历史,因此留下了“毛遂自荐”的成语,也为无数求职者找到了主动出击的历史依据。

就在平原君劝说楚国出兵的同时,赵成王也给魏安釐王发出了求救信号。虽然赵成王对楚国救赵没有把握,但对魏国,他觉得肯定能搬来救兵,因为赵国和魏国有亲戚关系,魏国信陵君是平原君赵胜的小舅子。果然看着这层关系的面子上,魏安釐王毫不犹豫就派大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

秦昭襄王接到线报,魏国成立抗秦援赵志愿军,以晋鄙为总司令救赵,秦国马上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为了阻止魏国援赵,秦昭襄王派人威胁魏安釐王,说打完了赵国就去灭魏。利益面前,亲戚就不重要了,魏安釐王思前想后,考虑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魏国的主题,就下令让晋鄙驻守邺城,停止前进。

魏安釐王别看治理国家不怎么样,可厚黑学倒学得不错,秦国威胁他退兵,他在恐惧中玩了一个花招,并没有让晋鄙撤军,而是驻扎在前线邺城,让晋鄙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随时观望战果,准备坐山观虎斗,等到两败俱伤再找机会收拾残局。

魏安釐王打消了救赵的念头之后,赵王便向他小舅子魏国公子信陵君求救。信陵君看到姐夫有难,如坐针毡,反复回忆往日的亲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信陵君不愧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看到魏安釐王准备坐等渔翁之利,他等不下去了,毕竟姐姐、外甥、外甥女都在邯郸城内,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信陵君失去了理智,他决定率领自己的上千门客,自费救赵,并决心去创造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信陵君自费抗秦救赵的想法一经公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个叫侯嬴的门客找到了他,坚决否决了他这种疯狂想法。信陵君向侯嬴问计,侯嬴采用启发式教学,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告诉信陵君救赵的关键是要有军队,控制军队的关键是要有兵符,只要能从魏安釐王那里得到兵符,就实现抗秦救赵的目标了。

门客候嬴循循善诱,告诉信陵君解救姐姐等亲人的捷径,但急迷心窍的信陵君有点不开窍,高声对候嬴说:“我要是有兵符,我还用得着带手下去拼命么?”侯嬴是个聪明人,小声把自己的“坑、蒙、拐、骗、偷”处事五字真言毫不保留地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恍然大悟,急忙挑选心腹小偷秘密行事。

信陵君依照候嬴的五字真言派人去偷兵符,可派谁去呢?平时积德行善在关键时刻起到了积极作用,信陵君想到一个人,具体说是一个漂亮女人——魏安釐王身边的宠妾如姬。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凶手却一直没有归案,最后是信陵君手下的门客抓获的。如姬多次要求为信陵君做些什么,信陵君决定给她一个报恩的机会。

很快信陵君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兵符,当即就心急火燎地要往邺城调兵。看到老大头脑发热,冷静的侯嬴又向信陵君献出了关键的一计,就是这一个计策让信陵君救赵成为了现实。

信陵君得到虎符之后,信心满满,顾不上收拾行李便要出发,侯嬴又拦住了他,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虽有虎符可以调动军队,但晋鄙是否相信你还在两可之间,为以防万一,你可以带上我手下的屠夫朱亥,如果晋鄙有所怀疑,拒绝执行命令,你可以一手拿着虎符,然后命令朱亥直接将晋鄙肉体消灭。

正在邺城的晋鄙接到了信陵君调兵的兵符,果然不出侯嬴的意料,晋鄙很怀疑信陵君兵符的来历,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拒不交出兵权。恐怖分子朱亥出场,一锤砸烂了他的脑袋,可怜的晋鄙不是死在了战场上,而是被自己人干掉了。兼职杀手朱亥也因此成了第一个留名青史的屠夫。

虽说信陵君有时候有些冒失,但治军挺有一套,他令父子同在军队的,父亲回去,兄弟同在军队的,哥哥回家,独生子在军队的,回家侍奉双亲。如此人性化的士兵挑选机制,让信陵君的威望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且军士们比较感激信陵君的恩德,待在军队的更加卖命了。就这样他得到整编军士8万人。

邯郸之围中,楚春申君黄歇,魏信陵君无忌,赵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出来3个,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解除邯郸之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出来三个公子呢,赵国力量逐渐强大,而秦军的长期作战导致将士疲惫不堪,最后秦军大败,2万秦军全部投降,解了邯郸之围。

客观地说赵国能够在邯郸之围中脱困,毛遂和侯嬴功不可没。应该说历史是非常精彩的,小人物往往能够成就大事情,有时甚至是改变历史格局的事情。有太多推动历史前进的大事,往往都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