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唐人论秦(第4/4页)

比起汉儒对秦始皇的全面否定,柳宗元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柳宗元还第一次把秦始皇的郡县制称之为“公天下”,并认为中国的“公天下”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富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如此高度评价秦始皇是史无前例的。秦始皇身后的第一波评论是汉人作的,他们对秦始皇的全面否定开了秦始皇历史评价的先河。直到中唐柳宗元,秦始皇才第一次得到肯定性的评价。这个变化极富开创性。

为什么唐人开始重视秦始皇的郡县制呢?为什么唐人肯定秦始皇偏偏要从郡县制人手呢?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对历史的评价总是从自身的现实出发。超越自身现实的历史评价从来不会存在。

唐人之所以出现高度肯定秦始皇郡县制的观点与中唐的现实政治密不可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局中最为棘手的是藩镇割据。唐初,中央政府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至唐玄宗时,在边地各州设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统领所属各州的甲兵,兼有其他职务,藩镇长官掌握一方的军政大权,权力甚大。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政府的力量大大削弱,唐王朝不得不首先将魏博、成德、幽州三镇授予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位叛将的部下,并封他们为节度使,允许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扩充军队、任命官吏、征收赋税,形成了“河朔三镇”的割据局面。节度使的职位或父子相承,或部将相继。后来,这样的藩镇发展到四十多个。藩镇之间,或互相杀伐,或联合反唐,危害甚大。

唐王朝也曾屡屡围剿削弱藩镇,但是,一直未有大的成效。这种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持了两个世纪,国家、百姓都深受其害。直到北宋初年,解除藩镇兵权,藩镇割据的局面才得以清除。

柳宗元目睹藩镇割据的局面,才痛切地认识到秦始皇施行郡县制是多么英明!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在历经千年岁月之后才让人体会到它的价值所在,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才让人领悟到它新的意义。

秦始皇为郡县制与封建制孰优孰劣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朝议,甚至因此下达了焚书令,可见,郡县与封建之争多么激烈。但是,伴随着大秦帝国的轰然坍塌,秦始皇的郡县制尽管被后世不同程度地继承下来,可是,并没有人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切认识到郡县制的优点。在中唐藩镇割据的新形势下,柳宗元成为秦始皇的首位旷世知音。

由于柳宗元的《封建论》,唐人评价秦始皇有了新视角,也有了新观点,那么,后世之人又会怎样评论秦始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