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离奇的市井轶闻,不足以留后世(第5/8页)

于是,这个故事很快流传开来,并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老婆”的说法。

那么,除“老公”与“老婆”外,夫妻之间还常有哪些称呼呢?

1.妻子与丈夫

母系氏族时期,女尊男卑。男女结为夫妻后,男人怕女人被其他男人抢走,就天天跟在女人后面一丈之远,故男人被称之为“丈夫”。

另外,中国古代有些部落有抢婚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而“妻子”一词的来历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在古代,妻子一词并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妻子”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2.爱人

现代人常用爱人来称谓自己的配偶,这一称呼来源于英国。位于苏格兰达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使用英语单词“sweet heart”表达“爱人”之意。

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纳德城堡领主约翰·巴里奥尔之妻德鲍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鲍吉拉夫人与丈夫二人一生恩爱,丈夫死后,她将丈夫的尸体安葬,但将丈夫的心脏熏香后装在了象牙盒里随身携带,常常谓之曰:“我最可爱的心,不会说话的伙伴。”

《清明上河图》的曲折经历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人盗走,历尽劫难。

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靖康之祸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张著所得。元灭金后,此画第二次进入皇宫。元顺帝至正年间,宫中有个姓裴的装裱匠挖空心思,用临摹赝品将真本换出,暗中高价卖给某真定太守,随后又将其辗转易手。

之后,此画又到了明朝奸相严嵩手中。据严嵩败后官府查抄他家财产登记账中,确有此画的记录,在明朝隆庆时被收入宫廷。明穆宗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奏请将《清明上河图》赏赐给他,皇帝便让人估成高价,抵其俸禄折卖给他。但是此时名画却不翼而飞了。不久,宫中传说一个小太监得知《清明上河图》值钱,便将画盗走,不想出宫时遇见管画人,小太监仓皇之中将画藏到阴沟里,正值阴雨连绵,三天后来取,画已腐烂。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后来,人们才知此画落入秉笔太监、东厂首领冯保之手。名画“毁尸灭迹”的传说不过是他一手策划的。

清兵入关后,此画相继为陆费墀、毕沅所得。清廷早就对这幅名画垂涎欲滴,据说毕家因此画而家破人亡,《清明上河图》也得以第四次进入皇宫。1911年,清王朝灭亡,但溥仪仍留住宫中。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重要文物偷运出宫,《清明上河图》亦在其中。

1945年,溥仪携大量珍宝至通化,准备逃亡日本。飞机还未起飞,就被苏联军队俘获,并将国宝交回中国政府。《清明上河图》先存放在东北博物馆,后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朝流行大龄青年的原因是什么

宋朝是个很有意思的朝代,重文压武,宋真宗有首诗就写道:“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归结大意便是在他们大宋朝,最有前途的职业不是行贾的商人,而是读书的文化人。宋真宗这样说也是有缘由的。之前的五代十国,动荡不安,皇位更迭频繁,一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才算结束了这种日子。

但也正因为如此,宋朝后来的皇帝都十分反感武臣。在他们看来,习武之人有着强大的杀伤力,稍加不慎,便会被他们推翻帝位。而文人就不一样,他们手无缚鸡之力,除了能在口舌上占点便宜之外,还是相对容易控制的。

所以,宋朝虽然是武将建朝,却是重文轻武,赵家大量启用文官,而为了安抚这些文官,更是不惜血本的启用了高薪养官的政策,将官员的工资提到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企及的境界。

宋代文官不但月工资丰厚,逢年过节还会发福利,遇到特殊的日子还有额外的奖金。不仅如此,但凡官员犯点错误,那也是能免就免,从轻发落,宋朝对官员的纵容程度和它的工资制度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没有严厉的监督惩罚体系,宋朝官员就算是贪污受贿,犯罪以后,也可以钻钻法律的空子,逃脱惩罚,例如地方官员的调任就十分方便,只要向上级上一道疏表,基本都会被批准。所以,在一个地方有了政绩污点,官员便调离到另一个地方,而且那时的官员数量十分庞大,常常是一个官位有着两三个人同时担任,彼此间相互包庇,互相勾结的事常有发生。

官员的生活如此安逸幸福,天下的男人自然是人心往之,于是读书便成了宋朝的一大热潮,不论是耕田的农夫还是茶馆的伙计,个个都悬梁刺股,发奋读书,一心要考取功名,入朝做官。

古语有云:“先成家,后立业。”这些怀揣着伟大理想的男人们自然是想功成名就之后再娶妻生子。所以,他们宁愿独身,忍受寒窗苦读的寂寞,也不放弃目标。但可惜的是,宋朝的官位再多,也是有限的,能冲过科考这架独木桥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人头年不中,便来年再考。这样周而复始,考中的还算运气好,考不中的更是沉沦其中。如此便造成了许多男人中年未娶,个个都成了剩男。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考中功名便不娶亲这尚可理解,但当时的女人却也是非官员不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为了后半生能安稳无忧,锦衣玉食,女人们也是要对自己的夫婿千挑万选,既然当官那么吃香,她们自然是要当官太太了。于是,宋朝便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景象。

每到放榜的日子,有钱有势的人家便纷纷出动“择婿车”,去发榜的地点选择乘龙快婿,但凡榜上有名者,十之八九会被这些人家拉回家中,而那些没有抢到的也不放弃,等待来年再接再厉,于是,等来等去,一批剩女也就这样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