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5/6页)

“哎,我看一些书上好像写的就是‘二老谈经峰’啊。”吕局长挠着他那平头惊异地问,“这么说是错的?”

“错倒没错,它本身就是山峰嘛。”徐主任整理一下自己的西装接着说,“我们强调的是它不在慈云寺五十三峰之列,叫峰容易与五十三峰混淆,叫‘二老谈经’更为准确。”

“好,‘二老谈经’。”吕局长说,“小赵,接着讲。”

“白衣阁建于明代,是慈云寺现存最为古老和完整的建筑,白衣阁的匾额就是明代所刻。”导游接着讲,“白衣阁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着药师如来和两位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下层供奉着汉白玉白衣大士站像。白衣大士即白衣观音菩萨,是三十三观音中的第六尊,常着白衣在白莲花中。阁内四周绘有菩萨救度众生三灾八难的壁画。”导游讲到这里看了看大家,指着那陡立的马鞍形台阶前的空地说:“咱们不上白衣阁了,请这边走。”

大家走到华严阁西侧的甬道里。导游指着西边的房屋说:“这座房是慈云寺的藏经阁,是收藏经典的殿堂,又称法堂。慈云寺这座藏经阁是佛教徒们最向往的地方,西域白马第一次驮来的经书和唐玄奘到西域取回的经书多存放于此处。藏经阁前,也就是大雄宝殿的西侧的大房就是禅堂,后边的小院是禅院,僧人坐禅、行香、起卧、饮食都在这里。今天门口放着‘止静’,说明僧人正在打坐参禅,不能观看。我们就看一看慈云寺的镇寺之宝——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碑吧。”

大家来到石碑前,只见那石碑圭型碑首,四周线刻二方连续卷草纹,石碑上部刻着两个大脚印,脚掌和十指上都有图案,十指上方刻着‘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石碑下部刻着文字。导游指着石碑说:“‘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自唐僧从西域带回中国,只在重要寺院供养,后来东传至日本。但经历千余年的风剥雨蚀,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慈云寺这块标有‘大明洪武丁卯刻石’的灵足图碑,是佛学专家认定目前发现的灵足图碑中,具有明显年代、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石碑。具有特别珍贵的史学、考古研究价值。大家看这碑文。”

导游指着碑文念道:“按西域记云:摩竭陀国波吒厘精舍中有大石,释迦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一尺八寸,广六寸,两迹俱有千辐轮相,十指皆现华文‘卍’字、宝瓶、鱼剑之状,光明炳耀。昔者如来此趣拘尸那城,将已寂灭,回顾摩竭陀国,蹈此石上,千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示末世众生,令得亲见。或生信心瞻礼供养者,灭无量生死重罪,常生人天胜处。百年之后有无忧王君临此地,匡护三宝,役使鬼神。’告阿难已,行诣拘尸,入般涅槃。及无忧王嗣位,迁都广邑,迹石遂迩宫城,常亲供养。后诸国王竟欲举归,众莫能动。继有外道,凿破此迹,经宿还合。至设赏迦王毁坏佛法,欲灭圣迹。凿已复平,文彩如故。遂移至殑伽河中,寻复本处。前后八遭破除,竟莫能损。大唐贞观年中,有玄奘法师亲往西域求教,亲获瞻礼图归。进呈太宗皇帝,奉敕刻石供养,以广传焉。”

“什么意思?”佳佳一头雾水,转身问父亲宋德方。

“这是释迦如来临死前留下的脚印,踏在西域的一块石头上,别人想毁坏它,毁了八次,都又复原了。”宋德方给佳佳解释道。

“我听她怎么说还要供养,怎么供养啊?”佳佳又忽闪着眼睛问。

“是佛教的事,你就别管了。”宋德方低声对佳佳说。

“打破砂锅问到底。”佳佳轻轻地嘟囔一句。

宋德方轻轻地在女儿头上拍了一下,没吭声。导游微笑着看了看这对父女,转向吕局长和徐主任问:“咱们还去祖林吗?”

“去。”徐主任看吕局长没有说话冲导游点头答道。

“啊,去,去。”吕局长好像在想什么事情,如梦初醒,浓眉一挑急忙说:“祖林刚重建好,去看看。老墓塔当年就是被日本鬼子炸毁的。”

导游领着大家出了慈云寺正门,乘上观光车,向祖林驶去。

“祖林坐落在慈云寺的东南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和在此圆寂的竺法兰、摄摩腾两位高僧而建的。我们在慈云寺里看的五十三峰胜境图中有明显标注。”导游站在车前排座位处指着祖林的方向说。

观光车爬上一个小坡,祖林就呈现在眼前。纪念释迦牟尼的主塔依山而建,纪念竺法兰、摄摩腾的两座辅塔对称建在主塔两侧。三座塔成品字形排列,塔身皆为正方体,主塔重檐庑殿顶,辅塔单檐庑殿顶,宝瓶式塔尖直指苍穹,正前方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与之呼应。整片祖林的建筑、道路、场地皆为高亮度的灰色调,在阳光照射下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庄严、幽雅、高贵、圣洁。虽然是明暗差错造成的错觉,却令人心神镇定、胸怀宽大。导游说,建筑材料全部是青龙山里的大青石,没有用任何钢筋水泥,每块石头上都刻有佛像,该建筑结构在国内尚属首创。主塔高28.6米,长宽各21米,内供释迦牟尼佛涅槃像。两个小塔高17米,长宽各11米,塔内分别供着竺法兰、摄摩腾两位祖师的坐像。主塔正门的造型,是释迦牟尼成道时结跏趺坐的安祥影像,礼佛时,正门开启,喻为开启众生,去掉妄想执著。正门东侧的浮雕为“达摩一苇渡江图”,正门西侧的浮雕为“玄奘西行图”,塔的其他三面是文殊、普贤、弥勒、大势至、观音、地藏六大菩萨的浮雕,每年的四月初八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

观光车在祖林石牌坊前停下,用巨石搭起的牌坊中央雕刻着“祖林”两个大字。刘慈云抱着骨灰盒穿过牌坊,径直向三座石塔走去,众人急忙跟上。

导游小赵一边随着大家走一边说:“这新墓塔就是按照传说中的老墓塔设计的。传说,当年日军指挥官下令洗劫慈云寺,日本兵以为墓塔是慈云寺存放珍宝的地方,涌到祖林抢劫,打不开塔门,就把老墓塔炸毁了。”

刘慈云抱着骨灰盒绕着三个塔走了一圈,站下来向塔后的山上看,山为立岩绝壁,山下林木密集。看了一会儿,问:“藏经洞在哪儿?”

“徐主任,小赵。”吕局长叫道,“藏经洞在哪儿?”

“就在主塔的正后方。”徐主任一边双手抓住西服开领处整理服装一边走向刘慈云和吕局长,他在刘慈云面前站定,指着主塔后的一片树林说:“就在那儿。藏经洞是个天然溶洞,镶嵌在坚硬的山石上,非常干燥,洞口被密集的林木遮住,又非常隐蔽,是慈云寺的一个秘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