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战术与交战(第6/8页)

大家也都还记得,威灵顿是如何利用类似的机动赢得萨拉曼卡之战胜利的。当时,马尔蒙企图切断威灵顿通向葡萄牙的退路,致使自己左翼出现了约2千米的空当,而威灵顿正是利用这个空间,一举击溃被孤立的敌军左翼。

我的观点是,在攻击惯于密集联防的敌人时,迂回机动和战线上的空间会带来各种危险。为此我不打算再增加战例了,这对我刚才所叙述的内容没什么补充的。

如果在里沃利和奥斯特利茨的是魏特罗尔和儒尔当作战,那么魏特罗尔很可能击败法军。要知道,魏特罗尔这位曾经在斯托卡赫指挥四支小部队去攻击一支6万人大军的将军,可能不善于利用这种迂回机动。马尔蒙也差不多,当他在萨拉曼卡遇到了经验丰富、眼光锐利的威灵顿时,他没多大机会取胜,如果遇到的能力稍次一级的对手,如穆尔,他获胜的机会就很大。

近来迂回机动作战的战例中,滑铁卢和霍恩林登之战所取得的战绩最为辉煌。滑铁卢之战,几乎是战略机动,又有鲜少出现的有利条件的助力。霍恩林登之战,在我所知道的战例中,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被派往森林的旅,在5万敌军密布的地区,居然创造了奇迹。

瓦格拉姆之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实施迂回的达武[3]的功劳。但是,要是没有麦克唐纳、乌迪诺、贝尔纳多特[4]对敌军中央的攻击,结局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看我介绍了这么多战例后,有人可能会说,关于这个课题根本无法提出任何准则来,我并不这样认为,至少下述情况是非常明显的。

1.如果可采取严密、连续的战斗队形,那就能应付各种情况,但是,必须对敌人进行准确的分析,以便针对敌人的特点和部署采取相应的措施。

2.如果面对的是兵力相等、指挥官能力相等的军队,应该慎用机动。

3.对敌军一翼迂回包抄时,应有其他兵力的支援以及其他方面的配合,做法是,指向敌军正面,或攻击准备迂回我军的敌军翼侧,或攻击敌军正面的中央。

4.实施战略机动时,不忘在交战之前就切断敌军交通线,保证自己退路的安全,且要避免在交战中作任何分散的移动。

两军行军遭遇战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不预期的交战,这是战争中最富戏剧性的行动之一。

一方预先占领阵地,然后等待敌人前来进攻,另一方则在详细侦察该阵地后发起攻击,这是大多数交战的惯有模式。但是,在采用现代作战方法时,两军相向进军,都企图攻击对方,但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意图,于是就出现了以下情况:双方在预料不到的地点遭遇,双方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找机会奇袭对手,而另一方则在行军中有意引诱敌人发起攻击,如法军在罗斯巴赫的情形。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考验将领的才智,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体现军事统帅的特质,吕岑、吕察拉、艾劳、阿本斯贝格等地的胜利,就归于主帅的顽强意志以及才智。但是这种交战,往往会出现依靠部队英勇善战获胜的情况。

这种遭遇战的偶然性太多,所以不容易拟定出一些固定的准则来,不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更需要深刻地了解战争艺术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以便组织各种有效的机动。我在前文中所指出的关于不预期机动的原理,可谓是针对这种不预期情况所能提出的唯一准则。只要把这些不预期的情况,同双方的体力和精神状况结合考虑,就可以了。

两军携带一切宿营设施,在行军途中不期而遇时,毫无疑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前卫兵力在自己行进道路的右方或左方展开。同时,每方都要集中主力,根据各自既定目标投入兵力。如果将全部主力部署在前卫部队的正后方,当敌人对前卫部队发起进攻时,就会使尚在运动中的我军主力陷入混乱。在现代作战体系中,军队快速性提高了,可沿着几条道路前进,组成独立的几个集团,这种混乱通常不可怕。

总而言之,行军时,首先要确定和建立前卫部队;其次是根据既定目标,将主力集中在适当的点上。这样,不论敌人采取何种机动样式,我军都能应付自如。

突然袭击

本节所要探讨的,不是游击战或轻装部队的小规模奇袭,也不是俄国和土耳其轻骑兵最拿手的那种小规模奇袭,而是整支军队所实施的出敌不意的袭击。

火器尚未发明的时代,实施奇袭非常容易。现在,人类发明了枪炮,从远处就能听到枪炮声,全面奇袭几乎不可能成功,除非你的对手,是一支没有前哨警戒的、不执行野战勤务的部队。七年战争中,曾在霍赫基希发生过一次令人难忘的奇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战例。这次奇袭说明,要对戒备不严之敌采用突然迂回的方法,对敌人一翼发功攻击。事实上,奇袭不仅要求对孤立分散在帐篷里的敌人进行攻击,还要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大部队投向攻击点。

自从军队不再用帐篷设营后,奇袭就更少、更困难了。因为要实施奇袭,必须准确了解敌营的布置。虽然,在马伦戈、吕岑、艾劳曾发生过类似出敌不意的袭击,但那些只能算是意外的攻击,从本质上看,完全不属于奇袭。

我唯一能举出的大规模奇袭,是1812年贝尼格森对缪拉发功的攻击。缪拉为自己辩护,他相信了默许的停战协议。事实上,当时并未存在任何类似的协议,他的疏忽大意才是犯下大错的主要原因。

奇袭一支军队的营地的最好时机,是在拂晓的时候,在这时候奇袭敌人,一定会使其惊惶失措,而预先对地形的了解,也有助于攻击部队保持一定的战术和战略优势。对于这种作战行动,应该给予重视,但是,这种胜利,是无法与在进入战斗之前就能保障胜利的大规模战略行动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相提并论的。

既然能利用一切机会出敌不意地攻击敌人,同时也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敌人突袭,关于这些预防措施,则要遵循各国制定的各种规定,并正确执行。

攻击要塞、筑垒营地或筑垒线,一般性突然袭击

一、攻击要塞、筑垒营地或筑垒线

对于那些筑垒城市的攻击,同筑垒营地的攻击方法一致,都属于突然袭击的范畴。

这种攻击可能会因为以下几种情况而存在差异:筑垒工事的强度;地形条件;它们与其他筑垒工事有无联系;双方官兵的士气。

历史上不乏能说明各种类型攻击的战例。例如,攻击克尔、德累斯顿、华沙等筑垒营地,对都灵、美因茨筑垒线的攻击,攻击费尔德基尔希、沙尔尼茨、阿西耶特等强固筑垒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