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谁炮制了“隆美尔神话”(第3/5页)

阿拉曼战役也以坦克战闻名,但双方坦克都以较老的型号为主。蒙哥马利的“坐骑”便是美国1941至1942年12月生产的“格兰特坦克”(Grant)。

“格兰特坦克”高大笨重,重27吨,用51毫米厚的钢板做装甲。车身高3.12米,两侧有车门,进出方便,但目标大,容易被击中。公路上最高时速42公里,野地时速仅26公里。主炮侧置,虽然口径较大(75毫米),但炮筒短,而且只能向前方射击。副炮置于车顶旋转炮塔内,虽然可以向各个方向射击,但口径只有37毫米。鉴于实战中表现不佳,1943年美国便不再生产,改而生产“谢尔曼坦克”(Medium Tank M4 Sherman),它得名于美国内战中的著名将领威廉·谢尔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1820—1891),重30吨,装甲厚63毫米,高2.74米,火炮口径75毫米,最高时速40~48公里。

阿拉曼战役英军司令官蒙哥马利乘用的美国“格兰特坦克”,现陈列于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格兰特坦克”是一种中型坦克,得名于美国内战期间联邦军总司令、后来连任两届美国总统(1869—1877年)的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Ulysses S. Grant,1822—1885)。这种坦克美国总共生产了6,258辆,其中的2,855辆根据《租借法案》给了英国,而它首次投入战斗便是在1942年的北非;另有1,386辆给了苏联,红军战士对它评价不高,给它起了一个诨名“БМ-6”,意思是“六人集体坟墓”,因为这种坦克可以容纳六个人。

意大利坦克就更差了,它原来只有L3/33、L3/35两种“小坦克”。意大利坦克型号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中的字母表示车型(L轻型、M中型、P重型,相当于英语heavy的意大利语词是pesante),其后的数字表示车重(吨)。分母表示开始生产的年份,如33即1933年。L3/33实际上仅重2.7吨,L3/35也才3.2吨,都只装备机枪而没有火炮。意大利第一种中型坦克是1939年开始生产的M11/39,火炮口径仅37毫米,而且横向转动范围仅15度。总共生产了100辆,其中72辆投入北非战场。后来改进的M13/40型是意大利军队使用得最多的型号,重13.5吨,火炮口径47毫米。车速很慢,公路上行驶最高也只达每小时32公里。这两种坦克以及1942年开始生产的M15/42型(重15.5吨,总共只生产了118辆),按一般标准都只能算轻型坦克。二战期间意大利生产的唯一重型坦克是P26/40型,重26吨,也只相当于一般的中型坦克。那时其他国家的坦克装甲都已经改用焊接技术连接,而包括P26/40型在内的意大利坦克还使用铆钉连接。

两个战役更不能相比的是它们对战争全局的影响,阿拉曼战役只是一个次要战场上局部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才是主战场上事关“二战”全局的转折点。说阿拉曼只是一个次要战场,是因为北非对纳粹德国并不重要,希特勒是为了帮他那志大才疏的伙伴墨索里尼一把才出兵北非的。从19世纪末开始,意大利就一直想称霸地中海地区。1940年9月,意大利借德军、法国战役大败英法军队之机,派兵进攻英国殖民地埃及,10月又进攻希腊。但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差得出奇,很快就被希腊军队打败。接着,英军又打败了进攻埃及的意大利军队,并攻占了与埃及相邻的意大利北非殖民地昔兰尼加(Cyrenaica),即利比亚东部。“二战”期间丘吉尔所说的英军,包括大量殖民地军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但高级指挥官通常都是英国人。墨索里尼请求希特勒支援,希特勒派出的德国远征军1941年2月到达利比亚。起初仅为团级规模,后来扩建成第5轻装师(5. leichte Division),隆美尔任师长。在“师”(Division)前面加了形容词“轻”(leicht),意思与人们熟悉的“加强营”、“加强连”正好相反,指其人员和武器装备都没有达到通常“师”的规格。这个师名为“坦克师”,其实所属部队只有一个坦克团。后来虽然扩大、发展成“德国非洲军”,主要力量也仅为第15坦克师和由第5轻装师改编成的第21坦克师。“非洲军”只是一个“军”,不是“集团军”,更远非“集群”,而且它并不是原来就成建制的部队,而是由先后派往北非的一些小部队拼凑起来的。装备的坦克也多数是比较老的“Panzer Ⅱ”轻型坦克(重7.2吨,火炮口径仅20毫米)和“Panzer Ⅲ”中型坦克(重23吨,火炮口径37或50毫米),新的只有“Panzer Ⅳ”中型坦克(重25吨,火炮口径75毫米),没有“二战”期间德国最著名的“豹式”(Panther,重44.8吨,火炮口径75毫米)和“虎式”坦克(Tiger I,重57吨,火炮口径88毫米),因为那两种坦克是专为对付苏联T-34坦克设计制造的。

阿拉曼战役不但不能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也不能和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战役相比。那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全部被击沉,而美国海军只损失了一艘约克城号(USS Yorktown,CV-5)。日本海军丧失了主动进攻能力,太平洋战场形势就此逆转。

丘吉尔抬高阿拉曼战役地位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大捧德军统帅隆美尔,给他送上“沙漠之狐”的称号。丘吉尔是用捧高对手的办法表明自己更高明。所以在炮制“隆美尔神话”上,丘吉尔与希特勒这两个对手却是配合默契。隆美尔是希特勒提拔最快的德军军官,1940年法国战役他还只是少将,1942年6月22日便晋升为元帅。

1936年4月20日希特勒47岁生日那一天,第一次有德军将领晋升元帅,获此殊荣的是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布隆别格(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1878—1946)。

1938年2月4日,纳粹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1893—1946)成为第三帝国第二个获授元帅军衔的人。

1940年法国战役大获全胜,7月19日希特勒一次就下令晋升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等12名将军为元帅,同时将戈林晋升为新设的“帝国元帅”。到此时为止,获该军衔的再无别人。

1940年10月31日,授予84岁高龄的原奥匈帝国陆军元帅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男爵(Eduard Freiherr von Böhm-Ermolli,1856—1941)荣誉元帅军衔。

希特勒派隆美尔去北非战场,为快速提拔他创造了条件,因为在那里他是“独当一面”。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只是德军10个坦克师长中的一个,他指挥的第7坦克师隶属第15坦克军,军长赫尔曼·霍特(Hermann Hoth,1885—1971),1938年就担任第15摩托化军中将军长。法国战役结束后,1940年7月19日,他与另外14名将领一起晋升大将,其中包括另外两位著名坦克将军海因兹·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1954)和埃里希·赫普纳(Erich Höpner,1886—1944)。古德里安是“二战”最著名的坦克将军之一,1938年2月4日,德国组建第一个坦克军,军长就由他担任。从波兰到法国再到苏联,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他都担负重要任务。1944年7月20日谋刺希特勒事件以后,还担任了德国陆军最后一任总参谋长。赫普纳也是德国装甲部队创建人之一,1938年担任第16坦克军中将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