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崩瓦解的世界(第5/5页)

“贾干说:‘为什么你抱怨这个国家的一切?它对四亿人来说足够好了。’他回忆起《罗摩衍那》和《薄伽梵歌》⑩的遗产,以及他在赢得独立的过程中的所有足迹和苦难。”这句爆发的话出自《糖果贩》。这种自我满足以不同方式表现,最常出现在无意义的回归真正宗教的规劝中,以及甘地主义的挽歌中,如祈祷轮的机械旋转。这种思想在印度已经过时很久了。但甘地主义有过辉煌的日子,今天不会再有对印度古老传统的简单断言。遗产存在,并将永远属于印度;但今天可以看到,这是属于过去的,是古典世界的一部分。遗产已被压制,印度教对大众并不够好,它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是千年的挫败和停顿。它没有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契约,没有带来国家的观念。它奴役了四分之一的人口,经常留下整体的碎裂和脆弱。它强调退隐的哲学在知识方面消灭了人,使他们缺乏应对挑战的能力,它遏止生长。所以印度历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自身:脆弱、挫败、退隐。而且现在这里不是四亿人了,已近七亿。

不可否认,未被重视的亿万人已经成倍增长,现在正涌入城市。他们居住的非法营地被拆除,然后又被他们支起,每天在城市边缘、铁路沿线和工业高速路两边像潮起潮落一样发生。人口的密集,前进中的未知,与印度在一切问题上的那种琐碎的观念—古老文明的知识缺陷最终在这一“紧急状态”中显露,印度看不清前路,不能吸收和给予最终由变化产生的创造力。正是这些极大的不确定,由下而上的底层运动以及对这片触目惊心、布满未完成废墟的土地带有迷信色彩的恐惧,让一位专家在德里表示:“看到你毕生心血化为尘土是件可怕的事。”他的妻子说:“对中产阶级和像我们这样生活的人来说,一切都结束了。我们有一种命中注定之感。”

指精通梵文、印度哲学、法律和宗教的印度婆罗门学者。

指卡纳塔克邦。

印度西部城市。

原文为法文。

原为印度邦名,现指印度北方拉贾斯坦邦首府。

1930年,甘地为争取削减盐税,开展了抵制当局食盐专营法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间成千上万人随行,掀起了全印度的不合作运动高潮。

拜德尔(Binder)原义为“装订工”。

印度主张通过农民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共产党人,因最初活跃于西孟加拉邦纳萨尔巴里地区而得名。

公元8世纪为躲避穆斯林迫害而自波斯移居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后裔。

即福者之歌,是印度教经典《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以对话形式阐明印度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