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青天

霍砚这一去, 搅得陕西官场, 仿佛是往沉闷的塘中,扔下了一块大石头,一时间泥水四溅,浑浊不堪。人人都脱不了干系, 人人都为自己喊冤, 一齐挤到霍砚面前。初时图他年轻,当挣一个法不责众, 想今*上宽仁,又有太子册立大典近在眼前,不至于赶尽杀绝, 合该无虞。

谁知霍砚,一点儿都不怵,敢讨价还价的,一律仗责。全都铁链子锁了, 扔到牢中, 一个个仔细审问, 核对清楚了再画押。更有干系重大的, 不敢怠慢,即刻押赴京中。可谓是快刀斩乱麻。

这边犹在热火朝天, 到五月中, 京里便把太子册立大典办完,霍砚一大早,对着东边叩了三个头, 再挪到一旁,替谢臻叩了三下,复而起身,去牢里提人犯。丝毫没有受到愉快的气氛影响,始终保持冷面判官的面貌。

话说牢里的这些人,开始都还引而不发,估摸着魏秀仁不招,陕西巡抚不倒,下边这些喽啰,都不敢说。霍砚此时,便摆出酷吏姿态,把锦衣卫多年研究所得,全都用上,一时间鬼哭狼嚎,他也听之任之,不为所动。

又在衙门外边,城墙底下,广发告示,言之前受过魏秀仁等大盐商欺压的,或是在陕西巡抚治下有不平的,尽可以来衙门告状。直教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一下子,西安府群情沸腾,每天来衙门的百姓,竟然把进出的一条街道给堵住了。又有其余州县的百姓不辞辛苦赶过来,有的是为了告状,有的就是来看看朝廷下来的钦差。

一旦发动了群众,霍砚就迅速掌握了大量线索,虽说不是每个都顶用,但是以他超强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逐渐推测和描绘出了魏秀仁的犯罪事实,接下来就是证据。

最主要的证据,已经一开始被罗三姑的二哥拿到了,几番抽丝剥茧,别的自然不难。此时罗家入狱的几口人早已被放出来,罗父手中,原就有不少东西,此时一并呈上,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霍砚这一道,收获颇丰,离京两个半月,终于打道回府。他一回到京中,便亲去向谢靖悉数上报陕地情形,并讨个指示,人犯罪状,如何安置,各自刑罚,等等。

谢靖蹙着眉,不发一词。

霍砚知道他为难,请示之后,便悄悄离开了。夜里皇帝问道,“何老那里,我去说?”

谢靖沉吟片刻,“还是微臣来吧。”

徐程在时,何烨与他,一个耿介,一个沉稳,两人配合起来,相得益彰。何烨主持户部十余载,大事上从未出过纰漏,把国库里几个银子,倒腾往复,总算是勉强够得花用,让这个走在下坡路上的帝国,得了一丝喘息,才给谢靖今日,大展拳脚的时机。

他收了银子,恐怕都没用在自己身上。

“何老,”谢靖只是这么叫了他一声,便觉得喉头哽咽,有话语万千,此刻却说不出一个字。

“九升,你不用说了,该如何办,你办就是。”

何烨头发花白,站在堂中,心下已是一片释然。

那年江南广种桑棉,获利颇丰却粮食短少,便要去买河南的,河南的粮卖了江南,拿了钱,却只能往陕西买去。

陕西却不愿做这买卖,户部来调停,人家说,要粮可以,只是盐引一事,有些说头。

晚一天点头,江南就要饿死人了,徐程眉头一皱,两相合计,便应了下来。

这事确实办得不妥,只是当时情势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其后盐商坐大,再想节制,就为难了。再来赋税也要有所指望,户部更不可能狠下心来,剜掉这颗逐渐寄生壮大的瘤子。

到如今竟然蔓延成贻害一方的祸端,何烨难辞其咎,他初初知道谢臻的死讯,心中遽惊而悔恨难言。

方知错了便是错了,若知错不改,便要加倍偿还。

他身无长物,再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可谢臻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

“九升,你尽管怨我吧,”何烨一派慈和地说着,谢靖咬紧了牙关,胸中有话,不知从何说起。

他自然是怨的,可也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何烨对社稷的拳拳心意。

只一步错了,就再也回不来。

于是在心中,更加自警,无论出发点和愿望如何高尚美好,一旦方式错了,便会引起糟糕的连环反应,乃至失去控制。即便表面上完美无缺,内里却在悄悄腐坏。

他对何烨,深深揖了下去,转身离开,再不回头。

隔日皇命传来,查抄何府,全家上下,贬为庶民。其余人犯,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罗家上下,于社稷有功,嘉奖无数,旌表一族。

黄燮又是好一阵忙活,要把陕西一地,因为这事产生的官员空缺,都给补上。陕西是产粮大省,官吏油水极厚,一时间黄燮家中门庭若市,搅得他苦不堪言。

谢靖身为首辅,又兼刑部之责,其中辛劳,自不必说。等到这桩案子的余烬都散得差不多,夏天也过完。

他这几个月里,忙里偷闲,只有一天,就是六月十二,皇帝生辰。一大早太子和江陵王就来给皇帝祝寿,谢靖那时在刑部连夜核对卷宗,晌午才来。听说他连礼物都没带,朱堇桐撇撇嘴。

两个孩子倒是各有心思,朱堇桐头一次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绘画天赋,画了一幅锦鲤绕荷花,送给皇帝。朱凌锶拿到手中,大喜过望,心想朕的太子,果然是样样精通。谢靖连日未曾展颜,此时也笑了,“皇上与太子,都擅丹青,果然是有缘分。”

朱堇桐悄悄伸舌头,心想这还用得你说。朱堇榆却扒着谢靖的腿,用力摇晃,“太傅,我也有。”出来站直,背了一篇完完整整的《塞下曲》,皇帝笑着摸他脑袋,“榆儿是向往那横戈跃马、倚剑关河?”

朱堇榆就点点头,他最近又有一颗乳牙,摇摇欲坠,不时用手扶着脸颊。朱堇桐说,“牙都长不齐,还想学人家当大将军,”朱堇榆气不过,红着脸回他,“莫非哥哥从来不掉牙?”他这话一出,把人逗乐了,尤其是谢靖,终于有了点笑模样。

霍砚在京中,差事已了,大理寺想留他下来,做个少卿,他却辞掉,禀明皇帝,想去陕西,依旧做个四品知府。一来是觉得,自己能力尚需历练,二来却是想着,那边离谢臻近些,索性便待在一处。也要教他看看,自己当不当得起“青天”二字。

此时他尚且不知,往后四十年间,他辗转各地,后又回到大理寺,投身于帝国的司法事业,破获了无数大案要案,奠定了国家的法制基础,累积了极高的个人声誉,

“青天。”

凡有不平事,但问霍青天。

“我等着往后,你被人叫做‘青天大老爷’,不管在哪儿,我听到了,总是快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