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第4/6页)

[73]弗莱彻(Joseph Smith Fletcher,1863—1935),英国推理小说家。一九一八年发表的《中殿谋杀案》(The Middle Temple Murder)是他的代表作,和《特伦特最后一案》一起被视为开启英美本格黄金时代的先驱之作。

[74]克雷格·莱斯(Craig Rice,1908—1957),美国推理小说家。代表作有酒鬼侦探约翰·J.马龙为主角的推理小说作品。

[75]阿瑟·里夫(Arthur B.Reeve,1880—1936),美国推理小说家。

[76]塞耶斯(Dorothy Leigh Sayers,1893—1957),英国推理小说家,英美本格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强效毒药》(Strong Poison,1930)等。《侦探、怪奇、恐怖小说集》(Great Short Stories of Detection,Mystery and Horror,1928)是一部合辑,卷头的《侦探小说论》是推理小说史上最著名的评论之一。

[77]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1907—2012),美国历史学家。

[78]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1912—1989),美国作家,评论家。代表作有小说《群体》(The Group,1963)。

[79]罗纳德·A.诺克斯(Ronald Arbuthnott Knox,1888—1957),推理小说家,被称为“福尔摩斯学之父”,代表作有《陆桥谋杀案》(The Viaduct Murder,1925)。

[80]海格拉夫(Howard Haycraft,1905—1991),美国推理小说评论家,出版过著名的推理小说评论集《为了娱乐而杀人:侦探小说及其时代》(Murder for Pleasure: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Detectives Story,1941)。

[81] A.A.米尔恩(Alan Alexander Milne1882—1956),英国童书、奇幻、推理小说家。最有名的作品是“小熊维尼系列”。《红屋之谜》是他唯一的推理小说。

[82]梅森(A.E.W.Mason,1865—1948),英国推理小说家,《箭屋》是其代表作。

[83]菲利普·麦克唐纳(Philip MacDonald,1899—1981),英国本格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锉刀》(The Rasp,1924)。

[84] F.N.哈特(Frances Noyes Hart,1890—1943),美国作家。

[85]约翰·罗德(John Rhode,1884—1965),英国本格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86]克里斯托弗·布什(Christopher Bush,1885—1973),英国推理小说家,和克劳夫兹一样,爱用时刻表诡计。

[87] A.K.格林(Anna Katharine Green,1846—1935),美国推理小说家,发表于一八九五年的《医生,他的妻子和时钟》(The Doctor,His Wife,and the Clock),深得乱步欣赏。

[88]梅尔维尔·戴维森·卜斯特(Melville Davisson Post,1869—1930),美国推理小说家,代表作是“阿伯纳大叔系列”。

[89]阿诺德·本内涅(Enoch Arnold Bennett,1867—1931),英国剧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是《老妇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1908)。

[90]大阪圭吉(1912—1945),日本侦探小说家,本格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银座幽灵》等。

[91]水上吕理(1902—1989),日本侦探小说家、翻译家、化学研究者。以《精神分析》(1928)一作在《新青年》出道。

[92]米田三星(1905—2000),日本侦探小说家,以《活着的皮肤》(1931)在《新青年》出道。

[93]南泽十七(1905—1982),日本侦探、科幻小说家、翻译家。

[94]正木不如丘(1887—1962),日本作家、医生,其小说和随笔作品广受欢迎。

[95]高田义一郎(1886—1945),日本作家、医生。

[96]山本禾太郎(1889—1951),日本侦探小说家,代表作有《小笛事件》(1936)等。

[97]梦野久作(1889—1936),日本侦探、幻想小说家,最有名的作品是《脑髓地狱》(1935)。

[98]渡边温(1902—1930),日本侦探小说家、编辑、翻译。

[99]地味井平造(1905—1988),日本侦探小说家。

[100]濑下耽(1904—1989),日本侦探小说家。

[101]妹尾韶夫(1922—1962),日本侦探小说家、翻译家。

[102]甲贺三郎在一九三一年七月十六日的《东京每日新闻》发文表达对日本尚未有本格侦探小说的不满,文中批评了大下宇陀儿的《魔人》是模仿乱步的作品。大下则在同月二十七日回敬了侦探小说并不需要拘泥解谜,这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著名的“甲贺·大下论战”。

[103]卡罗琳·韦尔斯(Carolyn Wells,1862—1942),美国作家、诗人。其作品中最活跃的人物是侦探弗莱明·斯通,著作有《墙上之眼》(Eyes in the Wall,1934)等。

[104]地铁萨姆(Thub-Way Tham),美国作家约翰斯顿·麦卡利创造的角色,是一名专门在地下铁作案的扒手。

[105]埃德加·华莱士(Edgar Wallace,1875—1935),英国作家,擅长犯罪小说,最优秀的作品是《深红色的圈》(Crimson Circle,1922)。

[106]鲁鸠(William Le Queux,1864—1927),英法记者、作家。

[107]奥本海姆(Edward Phillips Oppenheim,1866—1946),英国作家,擅长创作冒险悬疑、间谍小说,代表作为《欧内斯特·布里斯先生的奇怪追求》(Curious Quest of Mr. Ernest Bliss,1919)。

[108]辻原原甫(1622—?),日本江户前期的儒学者和假名草子作者。

[109]团水(1663—1711),日本江户中期的浮世草子、绯句作者,也是西鹤的弟子。

[110]据说原作者为板仓胜重,是安土桃山至江户时代的京都所司代(负责治安的官园),《板仓政谈》记录板仓胜重及其子重宗的判案事迹及逸事,当中有不少和大冈记录的事迹重合的故事,或者从中国的《棠阴比事》、《包公案》的故事中改写而来。

[111]草双纸的一种,是将草双纸数册合成一本,故有此名。

[112]西川寅吉(1854—1941),日本历史上越狱次数最多的罪犯。一次逃跑途中,不慎踩到一块插着五寸铁钉的木板,脚板被刺穿后仍跑了十几公里,因而被取了“五寸钉寅吉”这样的诨号。

[113]鹤屋南北,歌舞伎狂言的剧作家。到第三代为止是演员,四五两代留下了许多原创的歌舞伎剧本,分别被称为大南北(1755—1829)和小南北(1796—1852)。

[114]河竹默阿弥(1816—1893),歌舞伎剧作家,拜五代鹤屋南北为师,是江户歌舞伎集大成者。

[115]松林伯圆(1832—1905),说书艺人,因擅长讲述贼盗的故事,被称为“贼盗伯圆”。

[116]神田孝平(1830—1898),日本幕府末期的洋学家、启蒙思想家。《和兰美政录》是其翻译荷兰的记载法庭实录的书籍而成的作品,被视为日本翻译侦探小说的先驱。

[117]三游亭圆朝(1839—1900),落语家,落语中兴之祖,也被称为大圆朝,留有许多自己创作的落语段子,他独特的落语剧本速记方式,让近代日本的言文一致体得以成立,对近代日语贡献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