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人公为您说明故事的设定(第4/5页)

即便内心变得空虚起来,但迫于形势——无论是应付考试,还是讨好女孩——我还是会利用自己的“体质”。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海圣学园的入学考试。当时我心里很清楚,要是我通不过入学考试的话,妈妈那张脸会变得比母夜……那个啥还难看,因此当我发现入学考试的那天碰巧掉进“时空反复陷阱”的时候,简直是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我真是卑鄙无耻到家了。

而我之所以常被人评论“这孩子长得很老成”“老气横秋的”,多半也是这种“体质”造成的吧。

我总是一副看破世间一切的样子,不管做什么都是一副消极空虚的姿态。大概这是因为我没有脱离“时空反复陷阱”的帮助,靠自己的实力去勇敢一试的鸿鹄之志吧。为此,我经常感到困惑不已。

之前说过,一个月里掉进“时空反复陷阱”的天数最多不过十几天。虽然没有经过严密的计算,但是平均下来,“时空反复陷阱”每月怎么也得出现三到四次。除去每次一回的“最终决定版”,一个月也还有八个循环。也就是说,我主观上要比其他人多活上很多时间,粗略一算,每个月我都要比别人多活出一个月。也就是说,我的心理年龄是我肉体年龄的两倍。因此,我之前说我的心理年龄有三十多岁,这确实不是修辞手法,相信各位已经能够充分理解我的心情了吧。

要是不能靠“时空反复陷阱”的优点获得快乐的话,那我的生活便只会剩下痛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各位可以试试来回来去地把同一天重复过上八遍的滋味,相信你们绝对会苦不堪言。

不断重复的事情让人快乐还是不快乐,这其实倒是无关痛痒,问题是重复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一旦掉进“时空反复陷阱”,若是每个循环都过得和“最初的循环”一个样,就太无聊了。因此从“第二个循环”开始我便会在这里变变,那里改改。而和“第二个循环”一模一样的话未免也会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在“第三个循环”里我也会鼓捣出一些变化来。“第四个循环”也是如此。这之后,我的内心又会变得空虚无比,于是索性在“最终的循环”里,让“最终决定版”和“最初的循环”一模一样好了。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只是每次品尝着那分不清是徒劳还是空虚的滋味。

别人总是觉得我有一种奇怪的老成感,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如果现实生活允许的话,我倒是想过上那种每天在走廊一边给猫抓虱子一边打盹的隐居生活——如果我不是被迫一次次地掉进“时空反复陷阱”里的话。

但我还只是一个高一学生,隐居什么的是不被这个世界所允许的。所以,我只好抱着一种说不清是达观度日还是看破红尘的态度,继续生活下去。

“时空反复陷阱”给我带来的唯一带有“普世价值”的优点便是可以回避各种意外事故。当然了,前提是突发事故的那一天必须刚好掉进“时空反复陷阱”里面。

小学的时候有人曾经在放学的途中踩到过狗屎,那个人其实不是别人,正是我本人。当我开始对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踩到狗屎一事感到纳闷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了餐桌上不变的饭菜和用餐时家人不断重复的对话。不过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例如循环重复几次、真正的明天究竟会不会来、“最终的循环”才是“最终决定版”等有关“时空反复陷阱”的规律。结果,我那双崭新的运动鞋上总是沾上一种洗也洗不掉的土黄色。

虽然当时没能成功地躲过狗屎,但是现如今,我已经将“时空反复陷阱”的规律烂熟于心。因此,即使有朝一日我被卷入重大的事故之中,只要那一天刚好掉进“时空反复陷阱”里,我绝对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功得救。

举个例子说吧,假如我被一辆大卡车撞着了,只要从“第二个循环”开始远离事发地点,让事情不断反复着,一直挨到“最终的循环”就可以了。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在我自己身上应用,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拯救别人。

不过至今为止,上天还没有赋予过我一次可以充分运用这种带有“普世价值”优点的机会。从小学时踩到狗屎以后,我也没有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突发事件,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身边的其他人都是如此。看来我这辈子是无缘目击到突发事件了。

当然了,虽然我不能直接目击,但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只要看看报纸就会一目了然。因此,在掉进“时空反复陷阱”的日子里,我只要在报纸上看到悲惨的事故,一股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让我带着这种“体质”来到这个世界上,大概是神的旨意吧。为了这个世界,为了全人类,我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过没过多久,我便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事实——自己实在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就拿交通事故来说吧,如果报纸上刚好只登了一件交通事故的报道,那倒还好,要是在当天同时刊登出两件以上的交通事故,孰先孰后便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了。

就算不用考虑时间问题,但想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数起事故消灭于无形,在物理上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只能处理一件事故,换句话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不得不放弃更多的事故。

尽管如此,就算只能处理一件事故,也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这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问题是,如何决定去处理哪一件事故?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我最初的想法是优先处理那些出现人员死亡的事故,不过转念一想,要是人没有死但成了植物人,岂不是更惨?一旦产生了这种困惑,我便开始踌躇不决。

况且刊登在报纸上的不只有交通事故。那些在大海和深山发生的意外又如何是好呢?那些葬身火海的人又怎么办呢?那些死于煤气爆炸的呢?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里遇难的人们呢?还有杀人事件呢……难道这些都只是因为自己力所不及,从一开始就要被排除在考虑之外吗?

在一连串的自问自答之后,无尽的烦恼终于让我放弃了原先的打算,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因此,我决定只将这种优点充分利用在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身上。当然了,我也会处理那些发生在他人身上但被我直接目击到的事件。

结果,这种“带有普世价值的优点”最后却一点都不“普世”。我看还是叫“利己的优点”更为确切。每当我在掉进“时空反复陷阱”那天看报纸的时候,便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自己有能力去救却见死不救”的罪恶感在心里转瞬即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反正不会有人明白其中的缘由。这种宿命论和不可知论的想法充斥着我的大脑,也让我渐渐变得越发老气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