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火烧江南制造局(第2/7页)

天亮之后,胡客被一阵马嘶声惊醒。

胡客急忙起床,推开一丝窗缝,望见那辆风顺车行的马车已经驶出幽兰酒家,沿官道向东而去。

胡客当即披上衣服出门,正巧黑蚓也从隔壁房间里走出来。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相比昨晚昏暗的烛光,胡客可以更为清楚地看清黑蚓的容貌。黑蚓的脸上有着密密麻麻的枯黄色的面斑,身子如木柴般瘦削,显得老相了许多。两人相视一眼,却如陌生人般互不理会,各自上马,开始了追踪。

胡客和黑蚓虽不理会,但各自心中都对对方留有戒心。这一路尾随那女人,两人都没有动手,谁都不想去鹬蚌相争,而让对方坐收渔利。尤其是黑蚓,他故意落在了胡客的后面,如果真有突发状况发生,他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做出应对。

过了鄱阳湖,就是饶州府。

不出胡客所料,那女人夜入饶州城,杀死埋伏在十九号当铺的几个兵门青者,一把火将当铺烧了个精光,然后继续赶路。

过了饶州府,胡客忽然发现,身后不见了黑蚓的踪迹。胡客知道黑蚓一定没有离开。这老头的确有真本事,不愧是兵门中最厉害的潜伏者,连自己都发现不了踪迹,胡客暗想。

一路向东,经过婺源,进入浙江省境内。

那女人又接连捣毁了刺客道设在严州府、杭州府和嘉兴府的三家当铺。三家当铺都没有任何防备,被那女人杀尽掌柜和伙计,一把火夷为平地。接着过松江府后,那女人的马车驶入了上海地界。

那女人并没有进入上海城。

她只走到了上海城南的高昌庙镇。

在夜幕下,那女人的马车驶向了一扇铁门,并向门卫出示了一样东西。门卫走出门卫房,将铁门打开了。那女人驾着马车驶进了铁门。那扇铁门开在一截围墙上,那围墙圈裹着一大片建筑。马车驶进去后,门卫立刻将铁门锁了起来。

虽然是夜晚,但高昌庙镇却没有一点夜晚的宁静,反而异常热闹。镇上正在修建上海南火车站,沪杭铁路也在铺架之中,不少工人正连夜在工地上干活。

胡客询问了一个工人,那工人手指围墙圈裹起来的建筑,说道:“那是机器局。”他听胡客的口音像是外地人,怕胡客不明白,又补充道,“就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翻译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

在洋务运动搞得风生水起的同治四年,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和李鸿章奏准在上海兴办军事企业,并由此创办了江南制造局,成为了往后数十年间国内规模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军工厂。江南制造局最初设址在虹口,但因规模扩大得太快,而虹口属于租界,地租昂贵,可租用的土地又太少,所以不得不在创办两年后搬迁至上海城南的高昌庙镇。

那女人驾驶马车从侧门进入江南制造局后,长时间不见出来。

胡客等不下去了。

那女人行踪诡秘,若这一次跟丢,恐怕以后再难有机会寻得到。

胡客决定潜入江南制造局。

作为整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军工厂,江南制造局的看管工作相当严密。江南制造局的围墙修建得很高,且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专人值守,想越墙而入,实非易事。虽是深夜,偶有人进出侧门,但门卫十分尽责,一旦开过铁门,便会立马关上,不给人擅自出入的机会,想要从侧门溜入,也不容易。不过好在是夜间,行事要比白天来得方便。

胡客等了片刻,便等来了机会。

一个黑幢幢的影子出现在道路的北边,伴随着鞭子的抽打声,快速地移动过来。

那是一辆马车。深夜出现在此,那马车多半是要进江南制造局。

胡客躲在道旁的一堆圆木后,待马车驶过圆木堆时,他猛地蹿出,攀住了车厢的背面,旋即一个溜身,用闪电般的速度翻藏到了车底。

果不其然,这辆马车在路口拐了个弯,径直朝江南制造局的侧门驶去。

胡客将身体紧紧地贴住车底,以防被门卫瞧出端倪。

“哟,舒大人这么晚还来公干啊?”门卫认出了马车,急忙走出门卫房,打开了侧门。

“可不是么?”说话的是赶车的车夫,“老爷好好在饭店里吃饭喝酒,被老潘给叫回来了,说有个女的深夜跑来找老爷。”

门卫搔了搔溜光的脑门:“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之前确实有个女的进去了,她给我看了御捕门的令牌,原来是找舒大人的。”

胡客听到这里,心里不禁有些郁闷。他身上还带有从曹彬那里夺来的御捕门腰牌,早知道这东西在江南制造局也管用,他就不用在外面等这么久了,此时也不用藏在马车底下。

“阿福。”车厢内传出了一个老迈的嗓音。说话者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口译舒高第,听他的语气,似乎不甚耐烦。

“是,老爷。”那叫阿福的车夫不敢再与门卫多聊,急忙催赶马车,驶入了侧门。

光线昏暗,门卫并没有留意马车的底部,胡客得以顺利地进入江南制造局。听刚才的对话,这马车里的舒大人,夜里赶来江南制造局,正是为了见那刺客猎人。对胡客而言,真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阿福赶着马车在江南制造局内转了几个弯,最后在一幢小楼外吁马停下。

“舒大人,您小心脚下。”那叫老潘的男人先从马车里跳下来,点燃了提灯,然后扶舒高第下车。

“阿福,到外面候着。”舒高第说完这话,便在老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小楼。

阿福应了舒高第的话,调转马头,驱车而去。

马车驶过,地上多了一道黑影。胡客翻身而起,藏到黑暗处,等马车转去外面后,才轻手轻脚地靠近小楼。

这幢小楼是江南制造局内附设的翻译馆。当年江南制造局创办后,在制造枪支、军舰及其他机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外文资料,因此在同治七年成立了一个翻译馆,专门负责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后来为培养各类西学人才,局内还专门成立了广方言馆等教育性质的机构。

翻译馆的门没有关牢,加之这里不是厂房,没什么人看管,唯一一个负责看管的老潘,此时已扶着舒高第进去了,因此门前无人看守,胡客得以轻松地进入馆内。

翻译馆分为上下两层,每一层都有好几间房,只有位于一楼最里面的翻译处亮着光。一道拉长的人影投在翻译处的门外,老潘的声音传来:“是,舒大人,小的这就出去。”

胡客急忙躲到隐蔽的角落里。

老潘从廊道里走过,走出翻译馆,到外面找阿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