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妮的理想我看到他写的遗书(第3/3页)



“他的家族还在做生意吗?”简妮问。

“不,已经凋落了。亚洲的买办渐渐被代理商的机制代替,他家在这个过程中凋落的。现代的印度市场,很困难。你应该知道一些美国大公司相继退出印度市场的事,市场学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现在,大约他还在墨西哥的可口可乐公司工作,他是销售总监。”武教授说。

简妮想到自己家族的历史,她能理解王家的凋落并不仅仅是共产党的关系,更多的是买办行业的生命周期的问题,买办在转行的过程中失败,又遇到时局的动荡而分崩离析。但她听到印度也有与自己家相似的命运,还是被触动。她对那个印度学生抱着好奇和亲切,她想,大概自己的将来会和他一样。他们的祖上共命运,他们也会共命运的。

“我也想和他一样。”简妮对武教授说,“我来找你,就是想要告诉你,我现在已经准备好了。在人民公园我们就约定过。”

武教授说:“你会成为一个好经理人的。我相信你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是在以后,不是现在。”

他告诉简妮,来报考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智力上都是无可挑剔的,GMAT的成绩也基本都在700分。也都有坚定的理想,顽强的性格和成为一个出色领导者的巨大潜力。但,要是没有在大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很难被商学院录取。“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工作经验,和建立在工作经验上的判断力。这是教授上课的基础。我们的课程大多数是分析案例,需要学生有相应的经验,没有经验的学生,无法参加到讨论中去。即使勉强参加了,效果也不会好。”他说,“你最好先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再来读商学院,即使你不需要为我们昂贵的学费发愁的话。”

“一定要这样吗?”简妮问。

“一定要这样。”武教授回答说。

“Ops。”简妮轻轻说了声。她看看自己面前的咖啡,喝剩下的咖啡已经凉了,面上浮动着丝丝缕缕的奶。到哪里去找一家美国的大公司工作呢?同学校的国际学生,不想回国的,都抱着一个宗旨,哪家公司能为自己办一张工作签证,就马上和那家签合同。即使是美国同学,也不敢多幻想进美国大公司。她到哪里去找这样一家合乎条件的大公司呢?

“那个印度同学,他在哪里工作的?”她问。

“他在麦当劳的印度公司市场部工作了七年,随着麦当劳公司部分撤离,一起回美国来的。”武教授说,“他的工作经验,是他读MBA的基础。”

看到武教授带着遗憾和鼓励的眼光,她想起在人民公园时他看她的样子。简妮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理解啦。”她说着,将自己的身体撑起来,象一个充气娃娃被充足了气。她说:“那么,我继续努力吧。”

“很长的路啊,也正因为这样,商学院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大好的前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武教授说。

“是的,我会努力的。”简妮牵起自己的嘴角,向武教授微笑一下,“我会竭尽全力。”

武教授微笑地望着简妮,但眼光渐渐尖锐起来,他问:“你是真的想要读商学院,还是只要在美国住下来就可以?”

“我要读商学院。而且要读最好的商学院。”简妮静静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