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行(第3/3页)

结果我就不得不依从他的计划:背起背囊,徒步沿北部海岸往西,从栾河营古港起步,直走到那个沙坝;勘察完毕后,再从那儿乘汽车抵达铁路线,乘火车返城。我们沿着海滨平原,顺着平坦的地势由东向西穿行。整个平原缓缓地向西北倾斜,有好几条河流由南向北流贯其中。河谷切入平原,把它们分成若干个部分。在我们所路过的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栾河、界河、芦青河和略小一些的降水河、丛林河。这些河流是这片冲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河流在山区和平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山地启程时,河谷深切基部岩石,河床中的主要组成物质为砾石,于是形成了砾石质河床与河漫滩;河流蜿蜒出山时河床立刻就变得宽平,组成物仍然是砾石——而到了平原之后,河底就铺上了一层粗沙和中沙……由于多年来降水量不断减少,还有中上游水库的拦截,河底开始一段段干涸,河床成为漫滩——只有河的入海口处才形成一个稍稍开阔的葫芦形水湾,看上去就像小湖一样。我曾经在这样的小湖里“踩鱼”:水深只达脐下,学当地人那样抬高膝盖,然后迅速落脚,鱼伏在河砂上就会被踩住……积水是淡水,常常掺有回流的海水,所以这儿生长了一些在海水和淡水交汇带上的鱼类。

纪及对于河口相当细心和留意,先要画图,然后再测量沙坝高度及水深。芦青河入海口让他特别兴奋,反复测过之后说:“看吧!这里在当年很可能也是一个停泊渔船的港湾,它原来的面积可达上百平方公尺,你从那个沙坝看过去,就可以看出它原来的规模……”

我们沿着河堤往前。这些堤岸在海边拐来拐去,有时与海堤交成直角,有时又平行一段。海堤是由激浪形成的梯状堆积,沙堤非常发育,高程可达四至五米,最宽处可达百米。沙堤和河口积水旁遍生了盐角草,这些藜科植物特别喜欢盐质土壤,它们在风中翩翩的样子很好看。河流的间隔地带,沿海沙土上长了茂盛的黑松,一片片密不透风。黑松当中掺杂着一些刺槐,偶尔还能看到一两株夜合欢和小叶杨、蒙桑。我们终于到达那个最大的沙坝了,它一直连接了深入水中的海蚀崖——主要由石英岩组成,坚硬的崖岸高耸直立,北面布满了海蚀穴,西面由泥质板岩组成,崖面凹凸不平。纪及很快注意到:海蚀崖的西南面是一处天然良港,几乎不需人工构建就可以停泊几百艘大型船只。“多棒啊!这里竟然没有建成一个现代港口!”

“这里会不会是徐福汇集船队的地方?”

纪及沉思说:“现在我们还无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