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论公债(第4/4页)

借债曾经使采用过此方法的一切国家,都趋于衰弱。首先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像是意大利各共和国。热那亚及威尼斯,是意大利各共和国中仅存的两个保有独立局面的共和国,它们都因举债而衰弱。西班牙似乎从意大利各共和国学得此举债方策,而就它的天然实力而言,它受到了更大程度的削弱(也许是因为它的税制比它们的税制更不明智)。西班牙负债极久。在十六世纪末以前,即在英格兰未借一先令公债的一百多年以前,该国即负有重债。法国虽富有自然资源,亦苦于同样债务的压迫。荷兰共和国因负债而衰弱,其程度与热那亚或威尼斯不相上下。由举债而衰微而荒废的国家,所在皆是,难道英国能就独行之而全然无害吗?

可以说这些国家的税制都不如我国,我亦相信其如此。但是,这里应当记住一件事,就是最贤明的政府在竭尽了一切适当课税对象以后,遇有紧急需要,也不得不采用不适当的捐税。荷兰那样贤明的政府,有时也不得不像西班牙那样,仰赖一些不适当的税收。如果在国家收入所负的重担尚未解除以前,英国发生新的战争,所耗费用也和最近战争同样多,那么,形势所迫,说不定会使英国税制也变成像荷兰税制,甚至像西班牙税制那样的繁苛。不错,我国现行税制的恩赐,产业可以无拘束地向上发展,因而,即使在费用最大的战争中,似乎由个人的节俭与明智行为所产生的积蓄,也够弥补政府所滥费的社会一般资本。最近战争所费之多,为英国历来战争所未有。但在此次战争结束时,全国农业和从前同样繁荣,制造业和从前同样兴旺,商业和从前同样发达。可见支持各产业部门的资本,一定是和从前同样的多。和平恢复以来,农业更有改进,国内各都市和各村落的房租都有所增加,这是人民财富及收入增加的实证。大部分旧税,特别是国产税及关税等主要部门的收入,每年都有增加,这是消费增加的明显证明,亦是消费所赖以维持的生产增加的明显证明。英国今日似乎毫无困难地担起半世纪以前谁都不相信她能承担得了的重负。然而,我们切不可因此就冒昧断定,英国能支持任何负担,更不可过于自信,以为再重的负担,英国也能不太困难地支持得了的。

当公债增大到某种程度时,我相信很少有能彻底地公正地偿还的实例。国家收入上的负担,如果说是曾经全然解除过,那就是由破产解除的,有时明明是破产,常常是假偿还,但没有一次不是实际的破产。

提高货币名义价值,那是公债借偿还之名行破产之实的惯伎。例如,依议会法令或国王布告,宣布六便士的银币为一先令,或二十枚六便士的银币为一英镑,那么,依旧价值借入二十先令或银约四盎司的人,在新名义价值下,只需银币二十枚或略少于二盎司的银,便可偿还其债务。约一亿二千八百万镑的国债,即大约等于英国长期和短期公债合计的债本,如果照此方法偿还,约需现币六千四百万镑就行了。像这样偿还债务实不过是貌似偿还罢了,实际上国家债权者应得的每一镑都被骗去了十先令。可是,遭受这种灾害的,不单是国家的债权者,就算是私人的债权者,亦都受相应的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对于国家的债权者不但全无利益,还要增加他们一项大的损失。不错,国家的债权者,如借有他人的巨额债款,亦可依同一方法偿还,使其损失得到若干赔偿。可是,在多数国家中,以货币贷与国家的人,多半是富有者,他们相对于其余同胞市民,多是属于债权者的地位,而不是属于债务者的地位。因此,这种貌似偿还的办法,对于国家债权者的损失,没有减轻,只有增大。国家受不到一点儿利益,而多数无辜的人民,却蒙受横灾。这种办法将使私人财产受一种最普遍最有害的破坏,而在大多数场合,将使勤劳又节约的债权者吃亏,怠惰和浪费的债务者致富,这样,国家资本的大部分将由能使这资本增益的人,转移到只知破坏这资本的人。国家如有必要宣布破产,正如私人有必要宣布破产时那样,光明正大和直言不讳的破产,总是对债务者名誉损害最轻且对债权者利益也损害最轻的办法。国家为隐蔽实际破产的不名誉,而出此容易识破又极端有害的欺瞒下策,那真是最笨的保护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