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那些你不小心会踩到的坑—成功跨越(第3/12页)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走着走着,就迷茫了

丽萍是一个30岁出头的职场“白骨精”,有丰富的企业融资经验,光鲜的企业名头,耀眼的教育背景,被很多人视作“成功人士”。她约我咨询的时候,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焦虑:能不能尽快约上咨询?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丽萍如约而至。齐耳短发,紫红色亮丽的商务套装,白色的高跟鞋,处处显得那么干练。我请她坐下,瞄了一眼咨询材料后,还是请她再说说咨询的诉求:“我看到你说希望通过咨询了解自己的潜能,能不能具体说说?”我知道,了解潜能不是目的,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特别想知道自己最适合干什么。”丽萍顿了顿,看到我期待她继续说下去的眼神,她补充了一句,“就目前这份职业来说,我应该是很满意了。但我就是还想知道,有没有我更适合的职业或者岗位?”

丽萍又停了下来。我知道,她在等我。

我点了点头说:“说说你的这份职业。”我必须把她拉回来。

“说什么?”丽萍一愣,显然没有收到我的邀请。我调整了问题,“做了这么多年,你喜欢你的职业吗?”

“一直没太想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就入了这行,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想怎么把工作做好。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丽萍很真诚地说起了职业,“这些年也不容易,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妞开始,一点点做起来,就是有股子闯劲。慢慢地适应了工作,到后来,能独当一面,再后来,经历了各种行业变迁、公司危机,种种历练之后,终于有自信了。”

丽萍忽然转移了话题,“不过,最近总在想一个问题:我只能做这个职业吗?我怎么感觉我和企业、和行业绑定了呢?忽然有一种危机感,如果不做这个工作,如果不在这个圈子里混,我还能做什么呢?我能不能自己独立生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先记下两个字:价值。然后,跟上丽萍的思路。

“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忙,忙得我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先生都表示了不满,我自己也特别累。”丽萍脸上露出一丝倦怠,“于是我就问自己,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段时间,我特别想辞职,但还是告诉自己要冷静。我选择了休假。休假回来之后,我告诉自己:我得有价值,我想更自由。”

在不同的生涯阶段,人一定会考虑不同的问题,就像是游戏过关中的不同任务一样,跨越不了,也回避不了。

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迷茫了。

突然跳出的使命感

一个人一路走来,走进我的咨询室,她一定不是孤立、片断的,她过去所追求的价值也一定会影响未来。

于是,我回过来和丽萍谈她过去的职业生涯,希望从中发现些什么。

“你现在有令人羡慕、看上去还不错的职位,在你过去的职业经历中,一定发生过很多让你特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丽萍谦虚地笑了笑,“我觉得,都是在关键时刻选对了一些事情,坚持了一些事情而已。”

“我看到你写的材料中,第一份工作辞职的时候,被领导挽留了。这是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吗?”我穷追不舍,直入主题。

“算是吧,第一份工作做得还不错,只是因为先生换了工作,我们家从深圳搬来北京,不得已辞职的。”

“那说说看,领导为什么极力挽留你呢?”我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丽萍说起了最初的那份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组织大型会议。本来是作为助手工作的,因为主管家中遭遇变故,她临时顶上,在经验基本为零的情况下,硬是把一场大会组织得井然有序,受到了客户的热烈好评。

关于这件事,我问了很多细节。为什么当时领导没有再增派新人?为什么那么大压力的情况下,你还敢于承担?遇到不知道的事情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想过做砸了怎么办?那些有创意的小点子都是怎么来的?不担心违背常规吗?这个过程中,是如何与领导沟通的?

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我问丽萍:“这件事在你看来,每一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了,你能不能提炼出关键词,来说明你这么做的原因?”

“使命感。”丽萍想都没有想就回答道。或者,是因为一直都这么想。

“使命感?你自己怎么看这个使命感?”

“赵昂老师,这么说吧,如果有可能在邓稼先和杨振宁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我会选择邓稼先。”

看来,只有使命感能救她了。

战士无法承受之重

“现在的工作让你不再有使命感了吗?”我忽然问道。

“也不是,”丽萍也愣住了,“想做事,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她沉吟了一下。

“我想想看,”丽萍拿起杯子喝了口水,“其实,有几个方面的情况吧:毕竟做到了一定职位,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战斗在一线了,也缺少了直接打拼的快乐,多了一些关系处理的烦恼。想做些事情,对我来说有使命感,但是确实又很难推动。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自由了。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性呢?一想到可能性,我就有些沮丧,到了这个年纪,忽然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活都是如此单一。”

丽萍是一个战士,使命必达,所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会有成功的快感,而且自己也会将成功和使命感建立链接。随着职业的发展,其实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来做有使命感的事情,只是丽萍并没有准备好做将军,她还是沿袭了惯性,接受有使命感的命令。有的时候,资源也是一种诅咒。

“你什么时候离开‘战斗’一线的?”我问丽萍。

“三年了吧,开始做一些管理工作,带团队了。”丽萍似乎想起了什么,“好像就是这几年,感觉职业出现了问题,职业倦怠。”

“你之前的上司呢?”一个战士之所以勇往直前,定有一个有领导力的将军。

“他?”丽萍有点诧异,“他跳槽了,就是因为他的离职,我才被升职了。本来想跟随他创业,因为有太多不稳定性,家人也不同意,最后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