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 狂热之日(第2/10页)

“啊?”

风间尘不禁反问道。

“这首曲子,是我的作业,很久以前留下来的。”

“哦。”

“明天总算要交作业了——这么看来,真是做了很久呢。嗯,又好像一眨眼的事。”

亚夜的眼睛望向远方。

对啊。

奏在心中同意道。

我也一直在等待,等着亚夜回到舞台,坐在观众席上听她演奏那天没能演奏的曲子。

她在心里咀嚼着亚夜刚才的话。

很长,又感觉只是一眨眼的事。

开演的铃声响了。

观众们都奔向座席。

两天的决赛终于开始了。

“好,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是不是像小马说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是钢琴家侧漏的迷之自信。”

亚夜坐直了身子。

“什么叫迷之自信?”

风间尘有些奇怪地问道。亚夜吃了一惊,望向他。

“啊?你不知道?连在纽约的小马都知道。”

“我,几乎没有去上学。”

“有没有看日本漫画?”

“嗯。”

“演出结束后我告诉你。听演出的时候你可以体会体会。”

“明白了。”

这次轮到奏哧哧窃笑了。

观众席渐渐暗下来,不久就被静寂包围。

管弦乐团的成员,早早地从舞台左右入场了。

响起了轻轻的掌声。

这些掌声,是对接下来两天他们为决赛伴奏表示感谢,同时包含着鼓励。

有人抱着乐器,一边谈笑一边走过来,也有人走近自己的乐器,开始调试。

接下来,是试音。

首席小提琴手跟钢琴弹出的A音校音,其他乐器的声音也跟上来,配合着,杂音充满了音乐厅。

这一瞬间,总会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兴奋和恐惧涌上心头。

啊,现在已经是决赛了。

坐在观众席上,高岛明石用憧憬的目光望着台上的一切。

不过,他的眼睛里,并没有距离感,反而充满了共鸣和亲近感。

我也能站在那里。我要站在那里。今后我要达成这个目标。

他的表情平静而充满自信。

正在校音的团员们,同时停止了下来。

一瞬间的静寂。

接着,通往舞台的门打开了。参赛者和指挥入场了。

兴奋的掌声。

决赛的第一位演奏者,韩国的金思炯带着安静的笑容走上场来。

他在比赛期间,一直穿着全黑的舞台服装。

今天也是,从上到下,黑色的西装,黑色的衬衫,端端正正。

全场响起了热情的欢呼。

在漫长的比赛期间,他后劲十足,状态越来越好,渐渐越来越有自信,他望向观众席的目光显示他游刃有余。本来就身材高大,此时更显得伟岸。

我懂。我懂,他渐渐一点点更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站在哪里了。

明石这么对自己说。

音乐比赛是很繁忙的。要成功举行一场音乐比赛,需要很多准备,各种事务性的手续十分烦琐。好不容易走到门口,反而一时失去了现实感。分秒必争的日程继续着,转眼就站在了舞台上。

自己已经参加了比赛,这种感觉反而是后知后觉。

比如这次,明石好不容易有现实的感觉,是第二次预选结束之后。

啊,对了,自己也参加了芳江国际大赛,在自己梦寐以求的舞台上演奏过了。他这样想。

刚能够体会到参加比赛的喜悦,就得知自己落选了。

明石苦笑了。

也许,现在站在台上的参赛者,都从一开始就很明白自己在参加比赛。

有趣的是,有了管弦乐团的加入,反而能更清楚地看到演奏家的格局。这倒不是说身材是否高大,而是说他们作为个体的强弱很明显地凸显出来。

之前都是一个人单独在舞台上,集中精神表演时没有察觉到的东西都一一显现。显现出来的正是音乐家的格局、大小,还有蕴含的能量。

参赛者坐到椅子上。

他似乎正在确认自己在舞台上,有一瞬间的沉默。

他抬头看看指挥。

两人眼神交汇。

曲子平静地开始了。

旋律带着淡淡的哀愁,主题单纯美好。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在众多钢琴协奏曲中算是重量级。曲子很长,音符也特别多。

作为一首曲子,体量十分庞大,演奏者没有某种程度的格局和强韧,不可能弹好。

这位参赛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曲子。

明石看着全身黑衣的青年。

演奏家和曲子是否相合,这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

虽说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曲子,通常观众听了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但有时候自己并不擅长、很头疼的曲子,别人听了反而评价很高。

明石自己,总觉得自己适合曲风明媚的莫扎特这类古典的曲子,但是很意外的是,他对现代曲子的诠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许是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本质部分,无意识中反映到了曲子里面。

真的很强韧。他应该经常锻炼身体吧。

参赛者的背挺得直直的。

他应该也是在美国的音乐学院学习的吧。

留学曾经是明石憧憬的事。但是他感觉以自己的实力,就算去留学恐怕也跟不上。

不过到了现在也无所谓了,他觉得。就算不去西洋音乐的主场欧洲,去其他的国家学习,也能够得到其他收获。

明石在参加比赛之前憧憬的“生活者的音乐”,已经具备了能够自然产生的环境。

没有出过日本,一边在公司工作,一边参加音乐比赛,他的音乐却意外地获得了赞赏。也就是说,生活者的音乐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这种模糊的预感,到了比赛的尾声,已经在明石的心中成形了。

激烈的乐章,带着管弦乐团一起奔腾。

就像闪闪发光的宏伟寺院。拉赫玛尼诺夫。

跟起承转合完美的《第一协奏曲》《第二协奏曲》比起来,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多少有一些冗长无趣的感觉。

现在想想,在《第二协奏曲》受到狂热的欢迎之后,恐怕所有人都产生了“我想要更多这样的感觉”的愿望。

也就是说,他们的要求是“从头精彩到尾”的曲子。

在日本的歌谣曲中,某首曲子大热之后,就会出现创作相似品位曲子的要求。或是抽取大热曲中的精彩部分,在下一首曲子中重复使用,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出现。

当时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况。拉赫玛尼诺夫自己决定创作“一首到处都是亮点,无论取出哪一段都很棒,会成为演奏中的最大看点的华丽协奏曲”,也并非难以想象。不管怎么说,他自己本身就是超人气的钢琴家,他也希望在演奏会中有撒手锏。

所以听《第三协奏曲》,会有一些冗长无趣的感觉。亮点就像短片一样一个接一个,弹来弹去都是高潮。不像《第一协奏曲》和《第二协奏曲》那样,一点点上升,慢慢到达高潮,所以让人有一种冗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