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 管弦乐团彩排

在举办芳江国际钢琴大赛的综合大楼里,有三个大厅。

前三次预选,都是在能容纳千名观众的中等厅。

地下还有能容纳四百名观众的小厅。

还有一个最大的音乐大厅,能容纳两千三百多个人。

决赛将在这个音乐大厅举行。

今年进入决赛的出场者所选择的协奏曲和演出顺序如下。演奏顺序是抽签决定的,只有马赛尔和弗雷德里克·唐换了个顺序,其他都跟选手号码的前后顺序一样。

金思炯(韩国)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弗雷德里克·唐(法国)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马赛尔·卡洛斯·雷·阿纳托尔(美国)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赵韩山(韩国)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风间尘(日本) 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荣传亚夜(日本)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决赛前的排练已经进入了第二天。

带领新东都音乐爱好者乐团,担任本次决赛指挥的小野寺昌幸,已经四十过半,是中坚世代的指挥。

他已经身经百战,但为音乐大赛担任伴奏,工作之繁重比观众想象更甚。

虽说规模有大有小,但音乐比赛就是音乐比赛。乐团演奏者如果是业余水平,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跟不上参赛者的节奏,无法很好地烘托参赛者的演奏,成为掉链子的那一环的话,自己也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在芳江这个级别的国际知名度很高的国际赛事中,更是责任重大。

准备起来就很辛苦。决赛中要演奏的奏鸣曲一共有数十曲,而且都是作为保留曲目的名曲,是一般的管弦乐团作为撒手锏的难曲。每一首都必须排练到决赛中随时可以演奏的程度。自从第三次预选选出决赛选手那一刻起,决赛中演奏的曲子就在某种程度上定了下来,从那时起就开始准备。

这次参加决赛的六个人每个人的曲目各不相同。对管弦乐团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以前,小野寺参加的其他比赛中,曾出现过决赛的六位选手中四个人选择演奏贝多芬的《皇帝》,剩下的两人演奏肖邦的《第一协奏曲》的情况。整场听下来,观众也审美疲劳,虽说乐队是专业的,但光是《皇帝》都重复到了第四遍,也开始顶不住了,记得大家都丧失了动力。

接着演奏肖邦的《第一协奏曲》,说实话疲惫不堪。有些曲子对于独奏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但对管弦乐团来说十分枯燥,肖邦的《第一协奏曲》就在其中。肖邦钢琴大赛的决赛只有肖邦《第一协奏曲》和《第二协奏曲》两个选择,就算肖邦是国家的骄傲,没有人不爱肖邦,但决赛上的管弦乐团一定无聊死了,小野寺对他们深表同情。

这次的六首曲子,都是颇有难度的大曲。参赛者、管弦乐团,对两者来说许多曲子都有难度。

小野寺从知名舞台监督田久保那里,一早就打听到了进入决赛的选手的信息。他跟每位参赛者都接触过,听过他们的演奏。田久保描述的参赛者在舞台侧翼的表现,还有田久保的眼里观察到的参赛者的性格,都有助于他理解选手。

当然,事前他也看过了他们的简历,确认了他们有曾经跟管弦乐团共同表演的经历,然后又听了他们第三次预选的演奏。

音乐比赛参赛者的经验千差万别,有些人是第一次和管弦乐团合作协奏曲的新手,有人已经有数次经验。有些人独奏很精彩,但到合奏的时候却完全不行。

抛开这些不谈,协奏曲最重要的是经验,融入管弦乐团中一起演奏的难度,不亲身体验是不会明白的。

首先,这和通过CD或者在观众席听完全不同。CD就不用说了,在音乐厅的观众席上,观众听到的是修补美化过的音。

其次,乐器就在身边发出声音,在舞台上,各个乐器之间的距离或近或远。在声音“内部”听,自己所熟知的曲子会完全变成另一副模样。加入合奏的时机、体感时间等,完全不一样。

在音乐比赛的决赛上,小野寺曾经有两次演奏中止的体验。

第一次是因为参赛者过于陶醉于自己的演奏中(不,应该说已经陷入了混乱),完全听不到管弦乐团的演奏,拍子都乱了——准确地说,是前后差了一小节。

第二次,参赛者对于自己的演奏是否跟上了管弦乐团,完全失去了自信,音量越来越低。独奏的声音变小了,管弦乐团当然也想听清楚独奏的声音,于是也降低音量,整体音量也都变小了。最后,声音小到都不成一首曲子了,独奏者和管弦乐团双方都停止了演奏。

彩排进行得很顺利,本来焦躁不安的管弦乐团成员,也都露出放下心来的表情。

这次的参赛者水准都很高,田久保也评价十分中肯。六个人中间,有五个人都有和管弦乐团一起演奏过的经历,之前已经和其中四个人彩排过,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才华,虽然年纪轻轻,却处事成熟老到。特别是昨天一起演奏的马赛尔·卡洛斯·雷·阿纳托尔,乐团成员已经全都被他迷住了,大家都确信将要见证一个明星的诞生。

对于管弦乐团来说,跟一位出色的演奏家一起演奏,也特别愉快。独奏者牵动着曲子的节奏,管弦乐团跟上去,这时的惊险刺激,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快感。小野寺每次和出色的独奏者一起演奏,就会感到自己陷入灵魂附体的状态。虽然是自己在指挥,但似乎是独奏者借自己的手在做出“这样弹”“往那边走”“好,变速了”的指示。

休息时间要结束了。

乐团团员都三三五五回来。每首曲子都不能大意,大家充满疲劳感的同时,也感到十分充实。

接下来,终于轮到唯一完全没有与管弦乐团合作经验的选手,日本的风间尘了。

对于与他的排练,小野寺半是期待,半是不安。他第三次预选的演奏十分出色,搞不好,这孩子是唯我独尊的类型,不适合合奏,他内心里有些担忧。

而且,他要演奏的是巴托克的《第三协奏曲》。

抱着乐谱,小野寺开始思索起演奏的策略。

跟管弦乐团的第一次合奏就是巴托克,难度不小。轮流表演的部分很多,如果互相听不清楚,那就更难了。首先,要演奏巴托克,时间配合上难度最大。他的旋律所特有的停顿时间是很独特的。

走进音乐厅,调音师还在给钢琴调音。

他还以为,风间尘已经进来演奏了呢。

但是,调音师正在不时望向观众席。

“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