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缓缓地溯流而上(第5/5页)

接着去了村里,村子非常大,但没有魅力。远处,灌木丛中隐约露出座教堂,已经荒废弃置两年了,因为这个民族从来不想接受传教士的教育,也不想服从他们的道德。教堂门窗开着,已经长满荒草。沿河一大群孩子正在从河岸顶上跳水。

两点左右,小梅莱兹离开我们,乘独木舟去比属河岸的博马-马塘盖,带着他的“家庭主妇”和一个十二岁的小仆人。小仆人负责窥探那女人,并充当报事的。

九月二十五日

我们在比属河岸一棵巨树下靠岸,准备过夜。十一点左右到蒙古姆巴村。高高的木台阶,两边种着杧果树,一直通往驻地。河岸高十五米左右。

乌班吉河水流速度大大加快,“拉尔若号”的行程便更加延误。有一些树虽然很美,却不能打破沿岸森林的单调。我们看见树枝间四只黑白相间的猴子,我想就是人们叫作“嘉布道会修士”42的那种。

重读《巴伦特雷的少爷》43。

每天一点到四点,这几小时比较难熬。但我们在船长借我们的一叠报纸上读到,七月底时,巴黎气温竟达到36℃。

半圆的皎月如酒杯悬在河上,向河水洒下它的清辉。我们已经在一座岛的侧面靠岸,轮船的探照灯将丛林奇幻般照亮。整座林子仿佛都在颤动,回响着一种尖厉而持续的啾唧。空气温和。但不久,“拉尔若号”所有的灯都熄了。一切都进入梦乡。

九月二十六日

我们靠近班吉。重见摆脱河水的地区十分欢喜。今天上午沿河的几个村子看着不那么凄凉破烂。树不再有任何矮树丛遮住根部,显得更加高大。一小时前就远远望见班吉,它逐级上升,直升到半山腰,这座高高的山矗立在河前面,迫使河水折向东流。房屋半掩在绿荫中,十分悦目。但下起雨来,而且不久将大雨滂沱。东西都收拾好了,旅行箱也盖上了。一刻钟后,我们将离开“拉尔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