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第5/6页)

郊毕驾回

驾自小次祭服还大次,惟近侍椽烛①二百余条,列成围子。至大次更服衮冕,登大安辇。辇如玉辂而大,无轮,四垂大带。辇官服色亦如挟路者。才升辇,教坊在外矮士东门排列,钧容直先奏乐,一甲士舞一曲破②讫,教坊进口号。乐作,诸军队伍鼓吹皆动,声震天地。回青城,天色未晓,百官常服入贺,赐茶酒毕,而法驾、仪仗、铁骑,鼓吹入南薰门。御路数十里之间,起居幕次,贵家看棚,华彩鳞砌,略无空闲去处。

[注释]

①椽烛:如椽之烛,形容蜡烛的粗大。②曲破:唐宋时的乐舞曲名词。大曲的第三段称为“破”,单独演奏这一段称为“曲破”。《宋史·乐志十七·教坊队舞》记云:“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凡制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参见本书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注。

[译文]

皇上从小次身着祭服回到大次,只有近侍们手持椽烛二百多根,排列成仪仗队形。至大次,更换为皇袍皇冠,然后登上大安辇。大安辇形如玉辂而更大一些,没有车轮,四边悬挂大带。陪辇官穿的服装,如同警戒夹道军士的服装。皇上登辇之后,教坊乐队在外矮土墙的东门外排列等候,军乐队先奏乐。一名身穿盔甲的武士舞一段“曲破”之后,教坊司上前进献颂词。音乐奏响,禁军队伍中的乐队一起吹奏,声音震天动地。圣驾回到青城时,天还没亮。百官身穿常服进殿中,道贺皇上此次祭祀顺利完成,皇上赐百官茶酒。之后,皇上的法驾、仪仗以及禁军的铁骑、鼓乐队等一行由南薰门入城。圣驾经行的几十里御路当中,百官迎接皇上的幕帐、富贵之家搭起的看棚,花团锦簇,鳞次栉比,真是没有一点空闲的地方。

下赦

车驾登宣德楼①,楼前立大旗数口,内一口大者,与宣德楼齐,谓之“盖天旗”。旗立御路中心不动。次一口稍小,随驾立,谓之“次黄龙”。青城、太庙随逐立之,俗亦呼为“盖天旗”。亦设宫架乐作。须臾,击柝之声,旋立鸡竿,约高十数丈,竿尖有一大木盘,上有金鸡②,口衔红幡子,书“皇帝万岁”字。盘底有彩索四条垂下,有四红巾者,争先缘索而上,捷得金鸡红幡,则山呼谢恩讫。楼上以红绵索通门下一彩楼,上有金凤衔赦而下,至彩楼上,而通事舍人得赦宣读。开封府大理寺排列罪人在楼前,罪人皆绯缝黄布衫,狱吏皆簪花鲜洁,闻鼓声,疏枷放去,各山呼谢恩讫,楼下钧容直乐作,杂剧舞旋,御龙直装神鬼,斫真刀倬刀③。楼上百官赐茶酒,诸班直呈拽④马队,六军归营,至日晡时,礼毕。

[注释]

①车驾登宣德楼:本节所记宣布大赦的仪式,在北宋时是一种传统的做法,皇帝亲自登上宣德楼,以示皇恩。江休复《江邻几杂志》云:“肆赦宣德门,登降用乐悬,又排仗尽如外朝之仪。”②金鸡:古代举行颁诏宣赦仪式,设置金鸡于竿头,以示吉辰。鸡用黄金饰首,故称金鸡。这种仪式或认为始于北魏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金鸡”一则云:“按金鸡,魏晋以前无闻焉。或云始自后魏;亦云起自吕光。……(北齐)武成帝即位,大赦天下,其日设金鸡。宋孝王不识其义,问于光禄大夫司马膺之曰:‘敕建金鸡,其义何也?’答曰:‘按《海中星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由是王以鸡为候。’”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云:“我愁远谪夜郎云,何日金鸡放赦回。”(《李太白诗》卷十一)《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写宋江会见李师师所写《念奴娇》词一首,中有句为“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表达他等候朝廷招安的心情。明清之际朱素臣的传奇作品《翡翠园》第十三出有唱词云:“盼不到,躲不到,金鸡衔赦。”可见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金鸡已成为皇帝进行大赦的典故。③倬刀:即掉刀。卷之五“京瓦伎艺”有“杂剧、掉刀、蛮牌”,可参照。④呈拽:即安排。见卷之六“元宵”一节注⑥。

[译文]

皇上登上宣德楼,楼前竖立着好几面大旗。其中有一面最大的旗,竖起后和宣德楼一样高,叫做“盖天旗”。大旗立在御路中心,风吹也不晃动。其次一面旗稍小一些,随着皇上位置竖立在皇上身后,叫做“次黄龙”。青城、太庙那边也随着皇上所到之处而竖立旗帜,世俗也将它们叫做“盖天旗”。同样也设置有宫廷乐架。音乐奏起,不一会儿,又响起击柝之声,便立即竖立起鸡竿,此竿高约十几丈,竿的顶端有一个大木盘,上面有一只金鸡,金鸡口里衔着一条红幡子,上面写着“皇帝万岁”四个大字。木盘底下垂下来四条彩带,有四个头裹红巾的人沿着绳索争先而上,最先登顶并得到上面的金鸡和红幡者,高呼万岁并谢恩离去。宣德楼上用红色布衫连接到楼门下的一座彩楼,楼上有一只金凤,口里衔着皇上的赦诏并沿着绳索慢慢而下,降落至彩楼时,由通事舍人接过赦诏并高声宣读。开封府和大理寺将被赦免的犯人带来排列在宣德楼前,犯人都身着有红、黄色的布衫,狱吏们都头戴簪花,衣着干净整洁,听到鼓声响起,就打开犯人所戴的木枷将犯人释放。得赦的犯人一起高呼万岁后谢恩离去。此时,宣德楼下的军乐队奏响音乐,演出杂剧歌舞,禁军御龙直武士表演装神鬼,并用真刀表演对打。皇上在宣德楼上赏赐百官茶酒,禁军的各部署安置马队,六军各自返回营地。至下午申时,宣赦仪式结束。

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

驾还内,择日诣景灵东、西宫,行恭谢之礼三日。第三日毕,即游幸别宫观或大臣私第。是月卖糍糕鹑兔方盛。

[译文]

圣驾回到宫内,选择吉日前往景灵东宫和景灵西宫,行恭谢之礼三天。到第三天礼毕之后,就前往游玩巡幸其他的道观或者大臣的私宅。此月京城内卖糍糕和鹑兔的生意十分兴盛。

十二月

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①、胡桃、泽州饧。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②,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日,寺院送面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闾巷家家互相遗送。是月景龙门预赏元夕③于宝箓宫,一方灯火繁盛。二十四日交年④,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⑤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雪□⑥,以会亲旧。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⑦、桃板、桃符⑧,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卖干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⑨,亦驱崇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