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残句

一些片段灿影如微风拂面,我不想言语,但愿从此哑了倒好,只想记下来。

她在札记上写着《行旅残句》。

1

在陌生乡镇,或是行进的列车中,窗外流动着人生的倒影,我安静地看着,忘却自己,那些美好的幻象便慷慨地向我奔驰。有时是在自己熟悉的街巷上,刹那间神魂出游,看到现实世间上叠印着另一方世界,我亦暂忘自己,与之偕游。

我的眼中没有什么人,只有驿途的风景,一些秋天,一些冬天,还有几盎司的春。

整个人生对我而言,是一巨大的幻象,我游玩其中,像一个意外闯入的旅人。

2

假装独自面对阿里山的日出,喧嚣的游客,当作早晨的落叶。

孤独地面对日出,那万丈光芒皆为我一人而伸展。印度奥义书有言,当你凝视日落或山崖之美而发出“啊”的赞叹时,你便融会在神性之中。想必,凝视日出亦是如此。空气湿冷,浓雾盘踞远处大山,海拔三千公尺,记忆与血液凝结的高度。知道身在此处,但不关心自己是谁。(在一切的峰顶,众声沉默。)

贩卖樱花茶、高山甘蓝菜、吉野樱蜜果……来自都市的观光客,贪婪的购买欲已经发作了。我厌倦她们,又找不出理由脱离她们。在表面的亲昵关系下,我渴望一个人远远地走开。我不想交谈,议价樱花茶,我不想看到人,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往高山清晨任何一条陌生的山路无目的走去,让崇山峻岭的伦理关系重新回到心中,像小学时候,一个人走入山林内,从白昼走到黑夜,不必告诉任何人,我是谁。

3

不像夏天的傍晚,怎么连季节都失去骨气,温温吞吞。

被遗忘的深山野路,夜完整地黑着,纯粹且没有杂质。芒草与野风狂舞。远近无人,只有我,安静走路,像一个未涉世的童子。

走到一个无人所在,我听到自己对群山大喊了一声。

4

他们去访友,我独自踯躅于小镇街头。遇雨,三两滴打湿旅人的衣裳。忽遇一群披麻者肃然列队,为死者送行。我快速走开,近乎落荒而逃。语言不通,欲问路觅食不可得,如在异国。于是,随便找一处树荫躲着,看草地上被遗忘的风筝,雨潸潸然,追随一条流浪的狗。

5

我的生命会停顿在哪一个黄昏,还是凌晨?在草茵上,抑是花色陈旧的床榻?

我最后听到的声音是人的哭喊,还是暴风雨拍打玻璃窗?无人察觉,没有葬礼与讣闻,没有墓园与石碑,我将不必忍受圆锹的噪音,以及冗长的送别。那么,火焰是应该感谢的,让人平静地消失,既不绚烂亦不平淡,照着孤寂的原意,有着美好的死亡。

我活着时,不信任人,不信任人所承诺的信约,不信任荣耀,亦不信任欢腾与幸福,只欢喜躲入无人的房间,写字写字以及写字,只信任写字带给我欢愉,像永恒眷顾我的美神,降临面前,抚慰灵魂,我们交谈,如恋爱中的情侣,没有厌倦,不存在背弃。我不曾在人的身上找到爱,比这更恒常,不曾发现哪一种信任比这更坚固。若能如此,此生被遗忘在月夜里,又何妨?

6

阳光很短暂,轻度台风的雨幕很长。像灰毛线堆里的一截红毛线,我的意思是阳光。

骑车至镇上,田园风景像一幅水彩画,大块阴天,不择手段的画法,乌云使力遮住挣扎的阳光,遂形成饱含水汽的角力状态,像天神决斗。这种力量有点眼熟,可惜自己对画不够熟,克林姆、米罗、马蒂斯、毕加索、梵高,我喜爱的多是——怎么说呢,像荒凉墓园底下的灿烂的那种。

直觉。感觉。美觉。觉是醒悟的意思,一种存在的力量直接流通于双方,达成美的融合。

7

早夜,云朵围着一轮圆月流动,如一朵倒开的白牡丹。花凋后,一绺乌云移来,嵌住圆月,看来像一只海盗眼睛。

在天上看顾我们的都是天使吗?会不会也有恶意的眼,巴不得我们这一生困在陷阱里化成枯骨?

8

古松下,木椅被光阴洗旧了,我憩坐其上,不愿想过去不敢想未来,像一张搭在椅上的褪色绣毯。

9

来自马来半岛的同学对我说:你看起来像一朵magnolia.花艺社的朋友说,那是木兰,又叫辛夷,一树繁花,花落之后才生叶,喻高尚的灵魂。“辛夷车兮结桂旗”,少司命的座车,言之有理。

在山径行走,忽然看到一棵绽着乳白色花朵的大树,昂扬高壮,遗世而独立。我仰望它,站在树下,有点想泪。无法解释泪意,来自于自然的抚慰总是这么突然又猛烈。木兰,含蕴着诗与爱、爱与追寻,在乌云盘踞的天空下,以纯粹的乳白展现意志,等待一个知音。

10

在旅行中,我希望离人群远些,无须交换姓名及沾染灰尘的故事。不要充满幼稚的尖叫声,不要不停地摆姿势拍照,我厌倦拍照。我想,孤独是一种稀有的宝石蓝,只有沉默之时,我才能感受到它在我体内发光。

如果可以,孤独的旅行比较适合我。虽然今天已经降低到最少人数——只有我与她,仍然觉得嘈杂。她,把整座人世的灰尘带进来了,以她的主观认定走很长的路找一家餐厅对我较好,想很多话题跟我讨论才不会无聊,每天赶路“捕猎”很多景致才算不虚此行。这不是她的错,她是善意的,即将远行的人,把“每一天”当作空皮箱,塞得满满的。

她只认识我属于现实的那一面,完全不认识我喜爱僻静的另一面,我渴望在旅行中跟自己相处,六亲不认,像一个僧。

就算有一个亲密的伴侣随行,我也希望彼此若即若离,去恢复自己。毕竟,旅行不是观光,观光是寻找人群,旅行正好相反,它寻找自己。

11

渡桥边,那一棵老樟树张着细密的叶,像绿瀑布,我想象在狂风的日子,他独自舞蹈的样子,那必是他最美的时刻。

美亦如此,不为了功利,只成就自己的艺术目的。

12

古寺,松林之间。

香客拈香朝拜,抽签,照相,有人高声谈话。小贩兜售祭品。

一只鸟飞过。

我站在廊下,觉得它是今日唯一得道的。

13

游客挤在大殿内,仰观释迦本尊如来佛跏趺坐像,解说员正在说明历史源流及美学造诣,由于口才不佳,说得糊里糊涂。我没多大兴趣,开始看来自各地游客的脸部表情;想笑,一个个如被从床上铲起来的孩子,脸庞惺忪,有点痛苦的样子。继而觉得自己这样暗地取笑别人甚不妥,但又想起张岱那篇《西湖七月半》,首段就写:“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把七月半赏月之人分成五类,一一调侃,还说杭人游湖,早上十点出门傍晚六点返家,“避月如仇”,还赏什么月呢?暗想,张岱若在此,一定也跟我一样偷偷地看游客表情吧!只不知,若我与他四目交接,他怎看我,我怎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