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第3/3页)

我不理她们,继续说服儿子:“儿子,亲爱的儿子呀,你们小两口每次去,老爸还要给你准备一些新下的鸡蛋,刚腌好的鸭蛋、鹅蛋!还有鱼,都给你们剖了膛,刮了鳞,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妻子插言道:“真贱!”

我吼她:“你别挑拨离间!我现在要的是儿子的一种态度!”

儿子终于放下晚报,语气郑重地说:“我们带回那么些杂七杂八干什么?收拾得再干净,我们不也得做熟了吃么?我们将来吃定伙,相中一个小饭店,去了就吃,吃了就走,那多省事儿!”

儿子一说完,看也不看我,起身回他的房间写作业去了……

妻子幸灾乐祸地一拍手:“嘿,白贱。儿子根本没领情儿。”

我大为扫兴,长叹一声,沮丧地说:“那么,只有我们上了!”

妻说:“哎哎哎,说清楚说清楚——你那‘我们’,除了你自己,还有谁?”

我说:“你呀。你是我妻子呀!你也不去,咱俩分居呀?”

妻说:“你去了,整天看书,写作,再不就骑驴玩儿,我陪你去了干什么?替你洗衣服、做饭?”

我说:“那么点儿活还能累着你?”

妻说:“累倒是累不着,但我其余的时间干什么?”

我再次发愣——这个问题,也忽略了没考虑。

我吭哧了半天,嗫嗫嚅嚅地说:“那你就找农民的妻子们聊天嘛!”

妻说:“你当农民们的妻子都闲着没事儿哇?人家什么什么都承包了,才没精力陪城里的女人聊大天呢!只有老太太们才是农村的闲人!”

“那你就和她们聊……”

“呸!……”

“你们都不去,我也还是要去的!我请个人照顾我!”

“可以!我帮你物色个半老不老的女人,要四川的?还是河南的?安徽的?你去农村,我和儿子,包括咱妈,心理上还获得解放了呢!是不,妈?”

老母亲连连点头:“那是,那是……”

我抗议地说:“我在家又妨碍你们什么了?”

老母亲说:“你一开始写东西,我们就大声儿不敢出。你压迫了我们很久,自己不明白么?还问!”

我的脾气终于大发作,冲妻嚷:“我才用不着你物色呢!我才不找半老不老的呢!我要自己物色,我要找年轻的,模样儿讨人喜欢的,性子温顺的,善解人意的!……”

妻也嚷:“妈,你听,你听!他要找那样儿的!……”

老母亲威严地说,“他敢!”——手指一戳我额心:“生花花肠子了,啊?!还反了你了呢!要去农村,你就自己去!半老不老的也不许找了!有志气,你就一切自力更生!”

哦,哦,我的美好的梦想啊,就这样,被妻子、儿子、老母亲,联合起来彻底捣碎了!

此后我再也没在家里重提过那梦想。

一次,当着一位朋友又说——朋友耐心听罢,慢条斯理地开口道:“你老母亲批判你,没批判错。你那梦想,骨子里是很资产阶级!那是时髦呀!你要真当北京人当腻歪了,好办!我替你联系一个农村人和你换户口,还保证你得一笔钱,干不?”

我脸红了,声明我没打算连北京户口也不要了……

朋友冷笑道:“猜你也是这样!北京人的身份,那是要永远保留着的,却装出讨厌大都市、向往农村的姿态。说你时髦,就时髦在这儿……”

我说:“我不是装出……”

朋友说:“那就干脆连户口也换了!”

我张张嘴,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

此后,我对任何人都不敢再提我那自觉美好的梦想了。

但,几间红砖房,一个不大不小的农家院落,院门前的水塘、驴、刷了油漆的木结构的胶轮车……梦想中的实景实物,常入我梦——要不怎么叫梦想呢……

现在,我就剩下一个梦想了,那就是——在一处不太热闹也不太冷清的街角,开一间小饭店。面积不必太大,一百多平方米足矣。装修不必太高档,过得去就行。不为赚钱,只为写作之余,能伏在柜台上,近距离地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倾听他们彼此的交谈。也不是为了收集什么写作的素材,我写作不靠这么收集素材,根本就与写作无关的一个梦想。

究竟图什么?

也许,仅仅企图变成一个毫无动机的听客和看客吧!既毫无动机,则对别人无害。

为什么自己变得喜欢这样了呢?

连自己也不清楚。

任何两个人的交谈或几个人的交叉交谈,依我想来,只要其内容属于闲谈的性质——本身都是一部部书,一部部意识流风格的书。

觉得自己融在这样一部部书里,觉得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地消解在那样的,也毫无意义的意识流里,有时其实是极好的感觉。

我的第二种梦想,与我对那一种感觉的渴望有关。

经常希望在某一时间和某一空间内,变成一棵植物似的一个人——听到了,看见了,但是绝不走脑子,也不产生什么想法,只为自己有能听到和能看见的本能而愉悦。好比一棵植物,在阳光下懒洋洋地垂卷它的叶子,而在雨季里舒展叶子的本能一样。倘叶子那一时也是愉快的,我的第二种梦想,与拥抱住类似的愉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