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第2/3页)

住到郊区去,有三四间房,小小一个规整的院落就可以,但周围的自然环境却要好。应是那种抬头可望山,出门即临河的环境。山当然不能是人见了人愁的秃山,须有林覆之。河呢,当然不能是一条污染了的河。至于河里有没有鱼虾,倒是不怎么考虑的。院门前,一口水塘是不能没有的。塘里自己养着鱼虾呢!游着的几十只鸭鹅,当然都该姓梁。此外还要养些鸡,炒着吃还是以鸡蛋为佳。还要养一对兔,兔养了是不杀生的,允许它们在院子的一个角落刨洞,自由自在地生儿育女。纯粹为看着喜欢,养着玩儿。还得养一条大狗,不要狼狗,而要那种傻头傻脑的大个儿柴狗,只要见了形迹可疑的生人知道吠两声向主人报个讯儿就行。还得养一头驴,配一架刷了油的木结构的胶轮驴车。县集八成便在十里以外,心血来潮,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亲自赶了驴车去集上买东西。驴子当然是去过几次就识路了的,以后再去也就不必管它了,自己尽可以躺在驴车上两眼半睁半闭地哼歌儿,任由它蹄儿得得地沿路自己前行就是……当然并不是每天都去赶集,那驴子不是闲着的时候多么?养它可不是为了看着喜欢养着玩儿,它不是兔儿,是牲口,不能让它变得太懒了,一早一晚也可骑着它四处逛逛。不是驴是匹马,骑着逛就不好了,那样子多脱离农民群众呢?

倘农民见了,定会笑话于我:“瞧这城里搬来的作家,骑驴兜风儿,真逗!”能博农民们一笑,挺好。农民们的孩子自然是会好奇地围上来的,当然也允许孩子们骑。听我话的孩子,奖励多骑几圈儿。我是知青时当过小学老师,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还要养一只奶羊,身体一直不好,需要滋补。妻子、儿子、母亲,都不习惯喝奶。一只奶羊产的奶,我一个人喝,足够了。羊可由村里的孩子们代为饲养,而我的小笔稿费,经常不断的,应用以资助他们好好读书。此种资助方式的可取之处是——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完全不必念我的什么恩德,能认为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谁也不欠谁什么,最好。

倘那时,还有记者们不辞路远辛苦而前来采访的,尽管驱车前来。同行中还有看得起,愿保持交往的,我也欢迎。不论刮风下雨下雪,自当骑驴于三五里外恭候路边,敬导之……

“老婆,杀鸡!”

“儿子,拿抄子,去水塘网几条鱼!”

如此这般地大声吩咐时,那多来派!

至于我自己,陪客人们山上眺眺,河边坐坐,陪客人们踏野趣,为客人们拍照留念。

将此梦想变为现实,经济方面还是不乏能力的。自觉思考成熟了,某日晚饭后,遂向妻子、儿子、老母亲和盘托出。

却不料首先遭到老母亲的反对。

“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老母亲的态度异常坚决。

我说:“妈,去吧去吧,农村空气多好哇!”

老母亲说:“我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需要多少好空气?我看,只要你戒了烟,前后窗开着对流,家里的空气就挺好。”

我说:“跟我去吧!咱们还要养头驴,还要配套车呢!我一有空儿就赶驴车拉您四处兜风儿!”

老母亲一撇嘴:“我从小儿在农村长大,马车都坐得够够的了,才不稀罕坐你的驴车呢!人家的儿女,买汽车让老爸老妈坐着过瘾,你倒好,打算弄辆驴车对付我!这算什么出息?再者,你们这叫什么地方,叫太平庄不是么?哈尔滨虽够不上大城市的等级,但那叫市!你把我从一个市接来在一个庄,现在又要把我从一个庄弄到一个村去,你这儿子安的什么心?”

我说:“妈呀!那您老认为住哪儿才算住在北京了呢?你总不至于想住到天安门城楼上去吧?”

老母亲说:“我是孩子么?会那么不懂事儿么?除了天安门,就没更代表北京的地方了么?比如燕莎那儿吧!要是能住在那儿的哪一幢高楼里,到了晚上,趴窗看红红绿绿的灯,不好么?”

我说:“好,当然是好的。您怎么知道北京有个‘燕莎’呢?”

老母亲说:“从电视里呗!”

我说:“妈,您知道‘燕莎’那儿的房价多贵么?一平方米就得几万块!”

她说:“明知道你在那儿是买不起一套房子的,所以我也就是梦想梦想呗!怎么,不许?”

我说:“妈,不是许不许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地说……您的思想怎么变得很资产阶级了啊?”

老母亲生气了,瞪着我道:“我资产阶级?我看你才满脑袋资产阶级呢!现在,资产阶级已经变成你这样式儿的了!现在的资产阶级,开始从城市占领到农村去了!你仗着自己有点儿稿费收入,还要雇人家农民的孩子替你放奶羊,你不是资产阶级是什么?那头驴你自己有长性饲养么?肯定没有吧?新鲜劲儿一过也得雇人饲养吧?还要有私家的水塘养鱼!我问你,你一个人一年吃得了几条鱼?吃几条买几条不就行了么?烧包!我看你是资产阶级加地主!……”

我的梦想受到老母亲严厉的批判,一时有点儿发蒙。愣了片刻,望着儿子说:“那么,儿子你的意见呢?”

儿子干干脆脆地回答了两个字——“休想。”

我板起脸训道:“你不去不行!因为我是你爸爸,就算我向你提出要求,你也得服从!”

儿子说:“你不能干涉我的居住权,这是违法的。法律面前,父子平等。何况,我目前还是学生,一年后就该高考了!”

我说:“那就等你大学毕业后去!”

他说:“大学毕业后,我不工作了?工作单位在城市,我住农村怎么去上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个问题我还真没考虑。儿子不去农村,分明有正当的理由。

我又愣片刻,期期艾艾地说:“那……你可要保证常到农村去看老爸!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有关心我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对你也不算什么负担。将来你结婚了,小两口儿一块儿去!”

儿子淡淡地说:“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我们有没有那份儿时间和精力了!”

我说:“去了对你们有好处!等于周末郊游了么!回来时,老爸还要给你们带上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当然都是自家种的绿色食品!”

妻子这时插言了:“哎,等等,等等,梁晓声同志,先把话说清楚,自家种的,究竟是谁种的?你自己亲手种的么?……”

老母亲又一撇嘴:“他?……有那闲心?还不是又得雇人种!富农思想!地主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