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闺怨:杏花村(第4/5页)

只是,在最后的最后,她多想告诉他一句:我的经年由你而始,我的相思为你而不绝。请你记得回来,就好。

说到这里,大家心下是否有了几分了然。才子佳人的故事究竟不能个个都圆满,这才让那些稀有的坚贞爱情弥足珍贵。

李亿将家眷接来京城后,二人相安无事大约五六年光景,李亿便厌弃了鱼玄机。但鱼玄机对他仍是一往情深,为他写下很多情诗,怀念他们从前的甜蜜时光。然而无论她怎样努力,都没能改变被始乱终弃的命运,她曾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心声。不久,心如死灰的鱼玄机在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并将原名鱼幼薇改作鱼玄机。

又要老生常谈地提起那句“自古红颜多薄命”了吗?这次就让我以郑愁予的《错误》为这个故事作结吧,也许这世间很多的姻缘都是个错误,人们被等待磨得失去耐心了以后,常常会把过客错认为归人,所从而误了一生。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心有千千结,不忍吐离别——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除诗词外,我独爱历代名人的笔记小品。不过遵循孔老夫子的教导,不语“怪力乱神”,只是喜爱笔记中所记载的那些真实的人,以及关于人的生活、交往、气韵、品格。这个世界在伤害人的时候,往往会用尽全部的力气,全部的手段,而人性又如此残破,但除人之外,我们别无可爱。

将手探进时间的沙流里,我们会触摸到一颗颗的沙粒,饱满得如同我们的生活,而在这颗粒饱满的生活里,有人在活泼泼地向四面八方生长,日复一日。所以,除了人,我们一无可爱。

那些在文学史上熠熠如星辰的文人们也是人,他们的诗作不朽,精神不朽,但他们的肉身早已化灰化烟消失不见,让我们触摸无从。我们唯有从诗外,从那些笔记小品中寻得他们真实生活过的证据,这其中兴味尤为让人着迷。

张思岩在《词林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逸事:宋朝时,一日,时任工部尚书的宋祁因事去拜见张先,一到张府,宋祁就让门人给张先传话:“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肯乎?”

谁知,此时张先在屋内听到宋祁所说的话,颇觉有趣,马上走出来,边走边高呼道:“哈哈,莫非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到了?”说完,两人一起抚掌大笑,一时间只觉相见恨晚,忙摆酒尽欢。

当时,张先任尚书都官郎中,而他所作之词《天仙子》在当时为人广知,其中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尤为精彩,于是宋祁就为他添了个“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绰号。而宋祁曾作一首《木兰花》,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名动一时,所以人们常称他为“红杏尚书”。

文人交往时的小趣事尤其让人值得回味。不过这位张先身上的故事尤其多,他在文坛上的绰号也尤其多。他曾作一首《行香子》,其中一句“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被人传诵一时,于是人们就称他为“张三中”。

张先为人疏放,听到此绰号,不但不恼,反而自我打趣道:“何不叫我‘张三影’?”众人不解,他便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得意的诗句啊。”众人听后顿悟,纷纷唤他为“张三影”。与张先交好的苏轼,每次提到这位高龄长辈时,都会戏称:“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

同为小辈的欧阳修,在听人传唱张先那首《一丛花令》后,对那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尤为赞叹,并想结识张先,奈何苦无机会。后来,张先因事主动去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在屋内听到门人通报,一时间惊喜过望,匆匆忙忙地顾不上整装,倒穿着拖鞋就奔出去迎接他,边奔边笑道:“‘桃李嫁东风郎中’到了,快请进!快请进!”这次相逢,不仅给文坛留下一段“倒履迎客”的佳话,也给张先添了一个“桃杏嫁东风朗中”的绰号。

让身为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倒履相迎,足见张先的《一丛花令》流传多广,影响多深。坊间传言,这首词记叙了张先和一位小尼姑之间浪漫凄楚的爱情。

张先在年轻时爱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尼姑,他们郎有情妾有意,恩爱缠绵,日日厮守。谁知,庵中的老尼姑管教甚严,知道他们二人之事,便把小尼姑关在一座小岛的阁楼之上,不准他们再相见。

可是,聪明机警的张先并不怕老尼姑的阻碍。他先让小尼姑在墙头放上一座梯子,等到在夜深人静时,他就偷偷划船上岛,悄悄登梯子上楼,而天亮前再悄悄离开,丝毫不耽误他们相会。

可是,这样偷偷摸摸的日子纵使缱绻甜蜜,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张先怕日久事情暴露,便不再来岛上赴约,谁知,小尼姑用情日深,他一再地爽约害得小尼姑相思成疾。

张先闻知,内心充满愧疚,一时有感而发,就以小尼姑的口吻,写下了这首《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我登上高高阁楼,不住地眺望远方,怀念那多日不见的情郎,却又不知无限的愁思何时才能了结?我想,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比爱情更加浓烈。

而相离的愁苦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和在东街上胡乱飘飞的白絮,令人心焦意躁。你骑着马儿渐渐远去,一路上尘土飞扬,我如何在这永不落定的尘土中去辨识你的行迹。

池塘中春水溶溶,并头交颈的鸳鸯在其中纵情嬉戏;而池南池北,不时地有小舟悠然往返。我止不住地回想起当初,你登上楼梯,来到我的画楼中,我们在夕阳的余晖中相偎相依。看如今景物依旧,还是那弯斜月,还是旧日的帘栊,只是你又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