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亚尔塔到瓦哈卡(第4/7页)

以墨西哥为舞台的D·H·劳伦斯的《有翼的蛇》(我想还是译为《有翅膀的蛇》准确)中有关于被墨西哥强盗用砍山刀砍死的德国血统墨西哥人的情节,一瞬间我不由想起那个场景。

嚓!嚓!嚓!砍山刀毫不留情地砍进人的肉体的声响传来了,接着传来霍塞异乎寻常的声音:“留命啊!留命啊!”霍塞叫着倒在地上——他被杀死了。

(宫西丰逸译,角川文库)

被砍山刀砍死不是愉快的死法,这一点想必纳尔逊也会同意。

但最终强盗团伙没有出现。驶完一百公里,警察叫停大巴,下车。我前面的警察吁了口长气,锁上AK47的安全栓,擦去脸上的汗。无论对他还是对我都是漫长的一百公里。警察下车的地方停着两辆联邦警察的巡逻车,估计他们是从那里跳上其他大巴赶去“山顶茶馆”,再从“山顶茶馆”钻进我们的大巴车折回那里的。警察下车后,车厢里荡起释然的空气。警察在的时间里谁也没怎么说话,音乐声也到底变小了。

几天后乘坐大巴由锡瓦塔内霍赶往阿卡普尔科,途中从车窗里看见了尸体或者极其接近尸体的形体。虽是一等大巴,但冷气装置坏了,加上我后面座位上一个小姑娘把午间吃的油炸玉米馅饼整个吐了出来,我只好打开车窗,半看不看地呆呆看着外面的景色。大巴左侧,一辆敞篷卡车追了过去。货厢里坐着四个男子,两人头戴工作帽样的东西,朝上竖起自动步枪(大概是美制M16)分坐两侧,枪身在太阳光下闪着幽光。另外两人被手拿自动步枪的男子夹在中间,像刚捞上岸的四鳍旗鱼那样仰面躺着。这两人都光着上半身,闭着眼一动不动,或许睡熟了也未可知。问题是,那可是热得可以烤死人的夏日午后,天空一片云也没有,目力所及,所有生物都像热得昏昏沉沉不省人事,不可能在那样的地方酣然大睡,那样的话一定会烫肿或灼伤。

敞篷卡车追过我乘坐的大巴那十秒或二十秒时间里,我当真把眼睛睁得像盘子一般,定定地看着他们四人,但在我眼里,躺在货厢里的两个年轻男子只能像是刚刚死去的尸体。那姿势、表情、动静根本看不出意识的蛛丝马迹。假如他们是被捕的“活着的”罪犯,那么本该戴上手铐以防他们乱来或逃跑。而若不是罪犯,那么他们断不至于在晒得足可煎熟鸡蛋的卡车厢里悠然自得地享受日光浴。当然,因为没有走到近旁好好确认,我也没有那就是死尸的确凿证据。

由于事情太突然了,我只是呆愣愣地看着敞篷车消失不见,并且久久侧首思忖那到底是什么,毕竟锡瓦塔内霍和阿卡普尔科在墨西哥也是最有名且最有光彩的旅游胜地。

后来听人说(这种事一般都是事后听说的),锡瓦塔内霍和阿卡普尔科所在的格雷罗州在1970年代是以游击队老巢而闻名的地方,政府曾投入数万军队予以镇压。即使在政治骚扰勉强平息的现在,这一带好像还是有动乱的余波。沿高速公路有许多检查站,警察和士兵的身影随处可见,全都携带自动步枪。时不时同坐在卡车货厢里的警察擦肩而过。到处有兵营。从阿卡普尔科驶往埃斯孔迪多港的大巴,每次上车都用金属探测器检查,稍微大些的手提行李不能拿进车厢。就此发牢骚的德国游客受到相当粗暴的对待,大发脾气。只要从阿卡普尔科跨出一步,人们马上面对暴风骤雨般的“现实”。访问墨西哥的外国人只要住在锡瓦塔内霍、伊科斯塔帕和阿卡普尔科的宾馆里且钱使得到位,就会作为贵客受到礼貌接待,而在这些人工制造的热带乐园外面,只有无边无际的“现实”荒野铺展开去。

总的说来,阿卡普尔科是座可悲的城市。海被污染得不成样子,和图片全然不同。一游泳就得碰上垃圾。到处漂浮着炸薯片包装袋、报纸、塑料容器及其他莫名其妙的东西。宾馆住宿费贵得令人瞠目结舌,游泳池的水面上浮着一层闪闪发光的防晒油。游泳池旁边正在举办撕心裂肺的卡拉OK大赛,面色欠佳的瘦削的墨西哥主持人狂喊乱叫:“好了,下一位是……从……来的……小姐唱……”路上挤满了出租车,一瞧见走路的外国人必定按响喇叭。物价高,商店的女孩极不讨人喜欢。多少开始磨损的幻想——这就是我对阿卡普尔科怀有的印象。

当然我的印象有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无意把自己怀有的印象原封不动地强加于人,让别人也认为“阿卡普尔科是这样一个地方”。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这个目的。实不相瞒,我这个人较之坚固的,更是动摇的,较之恒常的,更是一时性的,较之正确的,更是不正确的。而且,这终归是“我的旅行”,不是“你的旅行”。我无权也没有资格把什么强加给你。何况,事物印象往往因何时看和以怎样的角度看而截然不同。如果有人怀着“阿卡普尔科实在好上天了,那般美妙的地方简直绝无仅有”这一印象返回(当然会有很多,毕竟年年岁岁有数十万游客蜂拥而至),那也无可厚非。我不认为那些人有错。人们为寻求各自的幻想前往某处,并将其据为己有,为此支出可观的款额,消费假期,那是他们自身的金钱、自身的时间,他们拥有将其据为己有的正当权利。

但是,在偶尔沿海岸乘大巴赶到那里、又沿海岸乘大巴离开的我这样的人眼里,很遗憾,阿卡普尔科这座城市仿佛只是一个开始磨损的幻想。也许是我在到达那里之前的途中已经相当真切地目睹了这一幻想是由何种因素提供结构性支撑的缘故。阿卡普尔科、锡瓦塔内霍、伊科斯塔帕或坎昆和加里布等海岛等等,它们乃是墨西哥提供的幻想、提供的“点”,但我们想用“线”把点与点之间连起来的时候,无论情愿与否,我们势必直面现实。而这些幻想和现实的差异,在这个国家相当——有时致命——之大。

不用说,我也是为寻觅我的幻想而旅行的。不带幻想旅行的人恐怕哪里都不存在。可我寻觅的那种幻想在阿卡普尔科未能得到。总之,事情就是这样,如此而已。

在阿卡普尔科,我看到了“死亡跳水”。本来没打算看那玩意,但我凑巧住在拉戈布拉达山上的一家旅馆里(海滨的旅馆太贵,于是冒着酷暑,不屈不挠登上坡路,总算找到一家价格合适的旅馆),在附近临海的公园里喝着啤酒纳凉的时候,跳水正好在我眼前开始,所以得以——虽说是偶然——在最好的座位观看跳水。记得很久以前,在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电影里看过跳水。电影原名为“Fun in Acapulco”,日译名好像是《阿卡普尔科之海》,里面出现了这个跳水场面。电影公映时我还是初中生,埃尔维斯在里面唱《波萨诺伐婴儿》(Bossa Nova Baby)。虽名《波萨诺伐婴儿》,但歌曲旋律压根算不上波萨诺伐,而像是把桑巴和马里亚奇[6]凑在一起的什么玩意儿。电影本身——情节已全然记不得了——也是一场闹剧。这也罢了,反正我是在那部电影中第一次看到所谓死亡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