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今天起,给自己一个健康的人际圈(第2/7页)

你能认识到在这场交锋中罗伯特是怎样应对的吗?在这一尴尬的情境中他维护了梅丽莎的尊严,而与此同时他同样恭敬地维护了他自身的合理需求。他认识到在他给以其他人尊重的时候,并不意味就要对他自己表现得不尊重。这是讨好者普遍的认知误区。

在你持续将尊重融入你交流互动的模式中时,你仍然能够允许你自己坚定地思考和区分轻重缓急。你没有责任使人们感觉到你完全赞同他们的想法或做法。然而,你可以确定的是在意见分歧之时仍恰当地保持了修养和礼节。

健康的要素之二:移情作用

当我向有人际关系困扰的人提供咨询的时候,发现一个他们最缺失的关键要素就是情感共鸣。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特征是需要大量的理解和耐心,而不好的关系缺乏的是聆听和考虑其他人意见的能力。至于团队精神,就是我要推荐给他们的改善方式,而移情作用正是起到这一作用的品质。

移情作用的含义是感知他人情感和思想的能力甚至到了能够预知他人想法的地步。在你移情时,你将会远离对你自身的注目而更加关心别人的观点。正如我们在前些章节所探讨过的,谦逊能够主导你的关系形式,如此一来你能表现出你渴望被理解的需要,而其他人也一样。你付出的就是你所希望获得的回报。

讨好者常常对他人的情绪状况格外认真尽责。实际上,有时候他们对其他人的感受太过敏感以至于极强地滋长了别人的情绪。然而,轻易地被他人的情绪吞没的做法并没有造就一个优秀的移情者。真正的移情作用是你的人际关系技能中的一个积极的附加值,而非消极的。

我们再回想一下艾琳的情况,她现在是一位单亲母亲,在过往一直忍气吞声并努力讨好她控制欲强的前夫沃特。“我总是对另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有着很强的第六感”,她说,“其实,如果说我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移情感太强了。我太过在意其他人的感受,以至于我所作的决定都是基于此。”

艾琳描述的是移情作用吗?不是。她所说的是她的精神依赖感如何阻碍她发挥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能。她表现的仅仅是极易感情用事,因此我们不能说她在移情。

为了了解移情作用在你的关系形式中为何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仔细审视下列它可能影响到你人际关系的方面:

当某人告诉你那天诸事不顺时,你能够回应说,“总是有那么些时候,好像所有事情都乱套了。啊!我肯定你气坏了吧。”

·当一个同事异乎寻常地挂断电话之后,你可能会说,“你担心的那个问题终究能被解决的。到时你就会如释重负了。”

·假如一个朋友向你诉说了一件很令人失望的经历后变得很伤心,你可以把手放在她的肩上然后说,“你要知道我想听一听你遇到的困难,因为我看得出这对你影响很大。”

·当一个孩子抱怨他不能按照计划过这个周末时,你可以说,“我知道事情不是你所希望的那样,你感到很沮丧,而且还很失望。”

当你能够读懂其他人的“内心”和表达你懂得他们的体会时,就流露了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不意味着你必须赞同他人的感受或行为,而是你内心的某部分被触动而倾覆了你的情感。它仅仅表示你洞察到其他人的精神状态。

我向艾琳解释移情作用或许能帮助她应对沃特郁郁寡欢的性情。例如,假使他生气是由于她把钱花在他所不希望的方面,她可以在精神上进入他的思维中:“他这一生中都在担心钱不够花。有时不确定因素确实给他制造了一些不安情绪。”她能够对他感同身受,且它将帮助她更准确地决定将要应答的方式。这并不表示她认可了沃特对她的评价,而她只是试图感受他话语背后的动机。(通常每当沃特紧逼她时,她都极力地思索要如何为她自己辩解,那并非真正的移情作法。)

有一次我把移情作用的释义告诉给她,我继续说道,“你还需要另外一个特性才能保持移情作用的平衡。那个就是客观性。”我们立即来检验为何它会是成功关系的必要组成。

健康的要素之三:客观性

倘若移情作用令你在主观上感知了他人的经历,那么客观性就防止你太过感情用事而致使你丧失恰当管理你的需求的能力。

客观性就是你不受情绪的影响并维持住逻辑和公平的思维制式。移情作用帮助你保持敏锐地感知其他人“暗中”的问题,而客观性令你持续地关注你的价值观和你所认为的最佳的生活目标方面。要领会客观性和移情作用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彼此间互为平衡。

设想一下,如果你的一位朋友请求你帮忙,而你既没有相关的技能也没有时间去完成。

你可以使用移情作用:“可以听出你描述的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能够想象你在尽力攻克它的时候,那给你造成了多大的压力。”

你也同样可以表达客观性:“在这个项目上我不是帮助你的最佳人选。我不太了解这个领域,而且我的时间也不允许。”这个平衡就显示了你很理解对方的感受而且用事实说话。

进一步考虑,假设这位朋友无论如何都在敦促和坚持这一请求。你仍然能够运用那两个特性:“可以感觉到你真的很迫切想要解决这个项目。然而,我仍旧不是这个任务的合适人选。”即使对方的情绪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加剧,而事实就是事实。客观的人能够不受主观思维的牵引而忠于逻辑性。

艾琳感叹道:“真希望我以前也能像那样思考,不过我太容易被当时的情绪所驱使了,而没有让客观性作最后的决定。我不由得被所有能影响我良好判断的因素所蒙蔽,任凭我的情绪支配我自己。”

“我们先不要急着假设你不能用那种方式思考,”我回复说,“目前客观性可能还不是最适合你的特性,但它是会实现的。”然后我阐明只有当她陷入严重的讨好行为中充分地体会到痛苦时,她才能形成维持客观性的动力。

“如果痛苦是变得更客观的催化剂,那么我应该准备好了。”她局促地笑着回答道。我很清楚她经受了比实际更多的痛苦。

讨好者很轻易地被各种情感因素所激励,因此他们难以变得客观。客观性的含义是一个人仅仅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而讨好者要是看见其他人在情绪上苦苦挣扎会感到很不好受。他们假设他们有责任承担起别人的情绪包袱,但实际上并没有责任。他们感到想要改写困难窘迫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