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讨好行为不总是讨喜的

在我刚刚结束“愤怒研讨会”的工作,参与者陆陆续续离开的时候,安妮塔有点不好意思地和我攀谈起来。“我来到这儿,”她解释道,“希望能获取一些对愤怒的认识,因为我的丈夫和父亲经常发火,但我却对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

当我指导一个30人的班级的时候,我有好几次注意到安妮塔陷入了沉思当中。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来一探究竟:“我是否能假设你不得已承认了自己也有愤怒这方面的困扰呢?”

“是的,你猜得一点儿也没错!”她断然地回答道,“你今天晚上提到一个人的愤怒不一定会表现得大喊大叫、砰的摔门或者言语激烈。它也可能通过抑郁、孤僻和长期的挫败感的迹象显露。这就是我的情况!我整天都费尽心机地想怎样与表面上有愤怒特征的人相处,结果却没有察觉到自身同样也有愤怒问题。”

我们又交谈了片刻。接着安妮塔问道:“我可以和你预约单独的咨询吗?我想我们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一下。”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渐渐地掌握了安妮塔的情况,我得知她的抑郁和挫败情绪实际上来源于长期讨好的行为模式。“我的爸爸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尽管这样的评价不免有些文雅和轻描淡写,”她说道,“他不准许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为他总是认为自己很对,以至于不允许任何人抱有和他不同的想法。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在他面前表现得中规中矩。”

“你记得自己发过火吗,或者说你有没有曾经反抗他的高压手段呢?”

“你知道的,在青少年时期,你可能会说我有个性鲜明,至少他是这么告诉我的。我曾经偷偷溜出去和朋友喝点小酒,不过要是被他逮到,我就死定了。所以,对吧,我是有那么点儿叛逆;但多数时候,我记得我动了很多脑筋去弄清楚做什么事情能让爸爸开心。比如,我认识到要是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时候,或者是我把得高分的成绩单拿回家时,他就会对我稍微和气些。我年幼的弟弟经常和他争论,让他气急败坏。爸爸老是对他不满。从而我发觉乖乖的顺从能使我少许多麻烦,我真是太顺从了!”

“你的母亲呢?她怎么处理这些事儿?”

安妮塔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个,我只能说当爸爸不在周围的时候,她相对容易相处些,但只要他在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下午放学后,母亲通常心情很愉快,但每到傍晚六点左右父亲快回家时,她马上就变成另外一个人。要是我和弟弟曾做过令父亲火大的事儿,她就会神经紧绷的喋喋不休地数落我们,好像又怕对我们太亲切,父亲会因此责备她。”

“所以我可以推断你母亲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领导一回家,每个人不得不收敛个性以求和平共处?”

“一点也没错。我就是和家中的那位大师学会了顺从的。”

三十五岁左右的安妮塔现在已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她与丈夫泰德之间也有着类似的不愉快经历。尽管他没有如她父亲一样公然地充满敌意,但是他喜怒无常,没有留心安妮塔的情绪感受。“我竭尽所能地讨泰德的欢心,而他好像从来都不赞赏我为他做的事情。当我煮了他最爱吃的饭菜,你也从来不会知道他究竟喜不喜欢,他就是那么吝惜赞美。此外,由于他爱整洁,因此我弯腰屈膝地来回地打扫房间,换来的却是我做得不够好的种种批评。”

在一次会面之后,我让安妮塔列一张清单,把做过的他人似乎不赞赏的顺从行为写在上面。不料下个星期,她带来一张列着三十八个例子的清单!其中如下:

周六早上,我不得已取消了帮我最好的朋友卖旧货的计划。因为在最后一刻,我丈夫被邀请去打高尔夫,留我独自在家照看五岁大的女儿。

·我和邻居家的儿子订阅了两本杂志,尽管我大可不必花钱捧场的,而他却说他要靠这些销售业绩为班级赢得某个奖项。

即使我觉得没有必要每周进行三次房间吸尘打扫,我还是照做了因为那是我丈夫所期望的。

· 我花了一个小时听一个闺蜜在电话上倾诉她的婚姻问题,却不能哄自己的小孩休息。

·有一个泛泛之交把我当作她最好的朋友,经常给我打电话。她却没发觉我很不待见她,但我又没法鼓足勇气告诉她实情。

·即便我不情愿,我上周还是志愿去教堂的苗圃里做义工,尽管我上上周才做过的。

·当父亲批评了我教育孩子的决定时,我不发一语。就算他完全没弄明白刚才是怎么一回事。

这张清单无了无休,其中安妮塔详细叙述了她不顾自身的合理需要,而设法让别人开心或是迁就他们的许多情形。在她念完这份清单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噢!使他人满足的劲儿肯定令你心力交瘁了吧!怪不得抑郁和挫败感那么轻易地找上你。你着实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了。”

可是,设想一下,一个好的性格特征可以泛滥到滋长不健康情绪或关系习性的程度,这也是有可能的。

安妮塔的情况是,她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待人友善、有求必应或柔顺服从之上。只是,那些可贵特性的泛滥会导致抑郁和积郁愤怒之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令人挫败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她会发现自己在最主要的人际交往中越来越无能为力了。

用她自己的话就是,“现在我已经到了害怕和别人说话的程度了,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请求。”

不健康的讨好行为可被定义成有迎合他人喜好的倾向甚至到了危害个人身心健康的程度。与宗教的无私为人服务的信念不同的是,它促使了操纵模式或至少是漠视模式的形成。

记得一次会面时,安妮塔告诉我,“自年少时起,我就养成了信奉友善、宽恕和容忍为美德的习惯。至今我仍然信奉那些特性,然而我猜测还得学会对等的另一面。从来没有人教过我要如何应对人们无礼的、操纵的或者自私时的行为。看来我必须变得强韧才行,不然总是感觉被利用了。”

“我赞成你要变得强韧的做法,”我回答说,“我们俩也都赞同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你改造成一个不可一世的从来不帮别人倒垃圾的暴君。”

我们都不禁莞尔,因为我们意识到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你在考虑做出哪种必要的调节,以便使讨好行为恢复平衡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觉悟是改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你将要像安妮塔一样给自己列出一份详细的清单,来测定此种模式在你生活占多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