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第2/2页)

据玻璃研究家由水常雄所说,玻璃的起源远比腓尼基人开始海上贸易的时代久远,所以普林尼所讲述的这个传闻,作为玻璃起源的说法不大可信。不过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未必荒诞,按照这个方法实际试验一番,足以造出玻璃来。那么我就继续引用了。

后来人类的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只将苏打混入沙子中,已无法满足玻璃制造的需求了。人们便尝试将磁铁矿也混入其中,这是考虑到玻璃若与铁均衡地熔融在一起,就也能被磁铁矿这种物质吸引。人们还用同样的方法去尝试烧制混有各种发光的石头、贝壳或制石场的沙子的玻璃。据比较可靠的消息称,印度人用水晶的粉末制造玻璃,所以印度的玻璃是无与伦比的。在沙子中加入铜与苏打,特别是埃及苏打,再用质轻且干燥的薪柴燃烧至熔化。接着将玻璃放在旁边的炉中,像铜那样燃烧、液化,便会得到一块闪闪发光的黑色疙瘩。这块疙瘩每一处都非常锐利,触碰时若不留心,便会伤及肉体,甚至深入骨骼。此后这块玻璃疙瘩需再次拿到工场里熔化、上色。接着进行吹制、在转盘上加工、像银一般做些雕刻。西顿[8]的玻璃作坊就这样制造玻璃,还发明了玻璃的镜子,因而在过去赫赫有名。以上大致就是古时玻璃的制法。

腓尼基西顿的玻璃作坊在古代的名气,与后世的威尼斯穆拉诺岛[9]旗鼓相当。传闻在西顿,集中了一批出身犹地亚和叙利亚的玻璃技师,他们被称作西顿人。吹制玻璃技法也正是诞生在这里。在罗马共和末期至帝制初期,西顿的玻璃技师会像近代的艺术家那样,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据说人们之所以能准确得知西顿玻璃制品的流传范围,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话又说回来,如果认为西顿发明的这个玻璃镜是多么精巧的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据说,那玻璃镜充其量不过是直径四厘米左右的小小镜子,且镜面呈凸面。恐怕在实用性上,根本无法与更大、照得更清楚的银镜或铜镜相提并论。虽说玻璃镜是在西顿发明的,但我们还是只能将其看作一种实验性的产物。从普林尼的文字之间也能看出,这实验已成过去,在普林尼所处的时代已几乎被人遗忘了。比较合理的意见显示,玻璃镜以其实际用途正式为人们所使用,已是很久之后的十三世纪左右的事了。

我在前面提到了黑曜石制的镜子,最后引用一段普林尼的相关记述,供读者参考。摘自《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六十七章。

欧普锡阿纳(黑曜石)可与玻璃归为同一种类,之所以称其为欧普锡阿纳,是因其与欧普锡乌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石头非常相似。这是一种色泽极黑的石头,有时也有半透明的,因其比玻璃显得更朦胧,被当作镜子挂在墙上时,与其说是映出像来,不如说是投下了影子。人们常将这种物质切割成块,做成宝石。我们还见过由黑曜石制成的神圣的奥古斯都的巨大雕像,这般大的黑曜石是很常见的。奥古斯都自己也将黑曜石制成的四匹大象当作世间珍品,送到孔科耳狄亚[10]的神殿里供奉。提比略皇帝则从一位名为瑟乌斯的埃及总督的遗产中找到过一尊黑曜石的墨涅拉俄斯[11]雕像,并将之归还给赫利奥波利斯[12]的居民用于祭典。从这些内容中我们能发现,黑曜石因与玻璃相似而为现今世人所误解,但这种物质为人所知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得多。

注解:

[1] 古时曾是希腊殖民地,位于现今意大利南部。

[2] 立陶宛艺术史学家。

[3] 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之一,宙斯与泰坦女神之女。

[4] 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地区,其范围接近于如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

[5] 古代以色列地的南部山区地带,原犹大王国的故地。

[6] 这里指古罗马时期的计量单位,1英里约为1.48千米。

[7] 现今的阿卡,位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西部的城市,是持续有人类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8] 腓尼基人的主要城市之一。现又称赛达,位于黎巴嫩南部省的地中海沿岸。

[9] 威尼斯以北的群岛,当地以制造彩色的玻璃器皿而闻名。从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穆拉诺彩玻璃制品一直风行欧洲,还成为许多博物馆的藏品。

[10] 罗马神话中掌管和谐、和睦、国家协调与安定的女神。

[11] 希腊神话中的斯巴达国王,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之夫。

[12] 古埃及城市,意为“赫利俄斯城”(太阳神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