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拾壹夜】青行灯(第3/9页)

“或许是吧,但……”

“说到底,书上写了些什么,还有那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这些事比美术方面的价值、稀少价值等都更来得重要。比方说,附近的蔬果店老板立志写下生平传记,嗯,印个十本好了。对认识那位蔬果店老板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对他的家人而言,可能是一部珍宝;但对于一般世人而言,它毫无价值吧。不是绝对价值的问题。无论卖得多便宜,应该……也不会有毫无关系的人去买它吧。”

应该没有吧——我回答:

“唔,就你说的来看,买方多么想要它,然后价格是否符合想要的心情,这就是判断价格高低的关键?”

是的——古书肆点点头。

“可是,假设那位蔬果店的老板妙笔生花,文采动人,又会怎样?”

“就算是这样,还是不会有人买吧?毕竟文笔好不好,不亲自读过不会知道。就算免费赠……唔,我的话就不会拿。”

“应该吧。但是假设有人读了它,大受感动好了。或许他会把书拿去借人,或是在公开场合赞不绝口。这么一来,应该会有几个人被勾起兴趣吧。这种情况,不必太多人,光是五六个人对它感兴趣——”

“哦,书就不够了?”

“没错,书只印了十本,可能没办法让每一个想要的人都拥有。无论如何都想得到它的人数超过剩余的册数的话,或许会形成争夺战。若是演变成竞标,即使卖方没有哄抬价格的意思,顾客也会自己加码。不,只是这样的话,应该还不算什么,但假设那位蔬果店老板竟在日后成了著名的文学家,那么这本书……”

将成为极宝贵的珍本——古书肆说:

“这种情况,书会变得非常值钱。价格会比原价翻涨好几倍,有时甚至会飙出不合理的高价。也就是原本大概免费也没有人要的书,被以远超定价的高价交易。不过对于不清楚这些情况、不了解市场动向的人而言,唔……”

它还是一本废纸——古书肆说,指着账册般的明细。

“古董的话,行情会依据鉴定师的鉴定结果而变动,但旧书无法如此。书籍的价值是极为私人的基准决定的。不会因为有谁说它好,它的价值就因而提高。新书的话,有时光靠佳评就能畅销,但只听口碑买书的人是不会来买旧书的。”

总而言之,一切都看客人吧。

“哎,客户群改变的话,或许也能机械性地定价;而且阅读这种行为普遍化的话,旧书买卖的形态应该也会跟着改变——”

阅读不是普遍行为吗?我问。古书肆说如果是普遍行为,书应该卖得更好。

“请想想看我国的人口。若是每一个家庭,每一户都买一本书,那么新书的发行册数应该会是现在的千万倍才对。这么一来,出版公司将会跻身承载我国经济的一大产业,而我也可以更抬头挺胸地走在路上。但是依现况来看,只能说读书家、爱书家是极为特殊的一群。”

“确实……如此吧。”

的确,我也曾被骂过“成天看书没出息”。我觉得这种情况的书不一定全指娱乐小说。比方说,在战前,一般风潮都认为写作不是值得男子汉奉献一生的职业。

“我们旧书商仅以这样的特殊族群为客户做生意。这份明细上记载的金额,是基于那类奇特族群愿意消费的预估金额推算出来的收购金额。当然,我也是做生意的,因此就像刚才说的,收购价里已经扣除了手续费。这上头的金额再加上手续费,就是我贩卖的价格。所以若是不通过我们业者,直接与顾客交易的话……可以卖到更高一些的价格。”

“哦……”

“我们也是要糊口的,若是不在收购价上加上佣金贩卖,就没办法维持生计。而这个佣金,有时是一成,有时高达五成。如果能以比我们加成的金额更低的金额卖出去,卖家就可以卖到更高的价钱,而买家也可以更便宜地买到。”

“哦,也就是我们自己来当批发商,是吗?不是以成本价,而是用批发价卖出去?”

资产的运用管理,也就是利用本金钱滚钱。或许是因为如此,我几乎忘了贩卖物品营利这理所当然的事。

“但我们没有出售的方法,也没有渠道。”

“我已经找到可能的买家,也已经在交涉了。”

“这样吗?”

是的——古书肆说,指着明细。

“毕竟量这么庞大,而且有许多珍本。这次我请来十三名同业协助整理,光整理就花了十四天。数量如此庞大,即使分为十四等份——我们也吃不下来。也就是说,像我们这种零售业者,没有买下由良家全部藏书的资金能力。因此即使只有昂贵的书籍,也必须预先找到买家才行。”

“这么快就找到了吗?”

“我刚才也提过……”

幸好我们的客户群十分特殊——和服男人笑道:

“爱书家都是消息通。值得欣喜的是,从昂贵的书本开始,买家都已经决定好了,目前约有三成左右的书籍已经被预订走了。”

“不先看到货品就决定购买了……?”

我再次望向明细,实在不像书籍价格的庞大数字映入眼帘。

“这么昂贵的东西?”

“没错……这样的金额,实在不好光凭信用就逼迫对方先行付款。因此如果平田先生可以接受这份明细的金额,希望可以让我们先将书搬出。我想让客人确定一下货况。不过基于我前面提到的理由,若是平田先生希望直接和对方交易,我也可以将那些买家介绍给您。”

“这……”

“您意下如何?”

“不。”

然后我想起了那数量庞大的书墙。

不知道有几万册。光是计算,感觉都快疯了。

不,光是想象就吃不消了。

“我们出售这些书籍,并不是为了营利,因此利润多少都无所谓。再说,我很信任你,我不认为……你会故意贱价收购。”

由良本家的当家在事件过后,决定放弃一切权利,将包括土地房屋在内的一切财产全数变卖。对于佣人,将支付一大笔金额作为补偿;其余收入则捐赠给适合的团体——当家如此宣布。

换句话说——

由良奉赞会也要解散了。

但是……状况并非如此单纯。

数不清的庞杂事务手续在等着我处理。因此对我而言,那起事件形同结束之后才开始。

善后非常辛苦。

虽然是陈词滥调,但这种状况只能以“辛苦”来形容。

能够以文件处理的事情还好。计算、申请、请求许可、盖章,我已经习惯这些处理了,也有专门人员。令我烦恼的是上上代兴建的豪宅,以及豪宅中的全套家私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