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下次一定(第3/3页)

“呃,我有,有一天沐休,你们没,没有。”

朱祁钰:“凭什么啊!我治国比他好得多。”

朱棣背着手走过来:“就凭你命短,没把他熬死。”迁怒嘛,这还不懂。

……

先祖唐俭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在土木堡之变中。弘治七年,唐寅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被祝枝山一番劝说,准备开始科考。

等到弘治十二年时,唐寅卷入了科举舞弊案,不仅名落孙山,还险些被问罪。

同年,王阳明从二十二岁被李东阳看好能当状元,考到了二十八岁,三次考试,才举南宫第二人。嫉妒他的人酸了六年,看他虽然有个状元老爹,也文武双全,就是没当上状元,纷纷开怀庆祝。

同时期,地府关注的不是朱见深留下的李东阳和杨一清,而是朱佑樘,虽然弘治五年时册立年仅两岁的朱厚照为太子,最惊悚的是,他至今没有纳妃!张皇后所出次子已经夭折,现在皇帝仅有一个儿子!这就有点危险了。

朱祁镇:“你看看人家如何厚待皇后。”

朱见深假装没听见:“这可不不不是跟我学的。”他有不少妃子,不和万贵妃努力之后,随随便便的生了不少孩子。“这和杨坚一样。”也和唐高宗有些相似。奇怪,我见过这个儿媳妇,看着端庄美貌不假,竟有这等能耐。

那么问题来了,每个月那几天他就憋过去吗?几天或许不难,那皇后怀孕期间,他也斋戒过去?何其专情啊!钦佩!敬佩不已!

钱氏:“宠妃如同皇后,皇后又做了宠妃的事,真是全无体统。”

骂到张鹤龄张延龄俩为非作歹的外戚时,不免把万贵妃的兄弟也拎出来再骂一顿,那俩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万贞儿挨骂时没被骂哭,毕竟宠妃的兄弟基本上没啥好东西,皇后却有义务管好自己娘家。

……

一直到了弘治十七年,周太皇太后终于死了。

而朱元璋新买的第二车壶铃也送到了。

朱祁镇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在按辈分排列整齐练习提石锁时,悄悄问:“我让你将钱氏与我合葬,刘敬妃也迁来合葬,你听命了吗?”

刘敬妃比他大七八岁,是他最喜欢的妃子。临终前也念念不忘,要合葬在一起。她的葬礼是朱祁镇亲自操办的,规格比洪武朝孙贵妃、永乐朝王贵妃高的多。

朱见深小声说:“太后命内宦传讯,又呵叱大臣,力争之下只能有一人合葬。”

我当时选的就是钱皇后,虽然讨厌她,但总不能把刘敬妃和我娘合葬在两侧,让原配皇后另外葬在别处,那样成何体统。

朱祁镇不怎么喜欢周氏,美则美矣,不过尔尔,缺乏风姿又有些尖酸贪婪,初时觉得娇俏,多说些话就觉得很不中听。“等她来后,不敢在我面前欺负钱氏,你和万氏就多有不便。”

朱见深也是这么想的,却又不能说。这件事他能干,自己不能干,不能吐露半点期待。现在王氏还安安静静的当着皇太后,看起来心宽的人就是健康长寿,挺好。“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这事儿我在手里捏了这么久,拦着万贞儿不叫她说,就等今日。

如果她不住在这里,大家都会很好,此处何其严苛,她作威作福惯了,恐怕没有耐心再服侍人。这里的状况比我想的更不能享福。像纪妃那样,应该是在镇外游玩享乐,祭品受用不尽。

“什么!!你怎么会在这里!!”周氏尖叫道:“我堵塞了你们之间的墓道,你怎么还能过来!”

钱氏大惊失色:“你居然能干出这种事!!”

朱祁镇:“什么?”

朱见深:“就,就,就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