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下次一定(第2/3页)

他碎碎叨叨的嘀咕了半天,从王振是个废物,说到汪直也救不了我爹,从太*祖太宗之间暗流涌动,说到现在祖宗们的生活太充实,他们有可能要反抗。

万贞儿:“???为啥啊?听说能被洪武爷训练,我觉得挺兴奋的。”

谁不想有百步穿杨左右开弓的箭法呢?骑射本是一家,我就会骑马。这也就是人少,但凡人多点,绝对轮不到女人被训练。

朱见深摸了摸她的心口:“你是你,他是他。”他凑近了一点,小声说:“我看他们敢怒不敢言。”如果训练的够好,就敢言了。

真是很麻烦。不训练子孙,将来就没有家族力量可用——别指望藩王,一百个里能有一个人才,也是文人才子。训练子孙呢,他们又容易造反。

万贞儿:“这倒是,洪武爷永乐爷以身作则,他们好像永远不觉得累。”他们俩不休息,别人也不敢说累。

“万岁,我又想起来一件事,钱皇后墓道蔽塞的事,告诉他们吗?”

朱见深捂住她的嘴:“别说,现在先别说,不要跟人透露半句。”

这件事的用处不在气钱皇后,她也不怎么生气,人间认为把隧道堵上鬼就没法见面了???到底是不是鬼啊。

用处在于等我母亲来之后,凭这件事,让你们婆媳之间保持融洽关系。

朱棣不耐烦的从外面拽开窗子:“朱见深?你是死了,又不是病了,为什么不出门。”

“太宗,我在反,反省。与唐太宗相比,差之甚远。”

“那你还不出来练习弓箭。闷在屋里,能有什么进益?汉武帝的藏书多经史子集,扶苏的藏书除了史书之外,多是些应用的,农书、工匠和工艺的记录一类,有些没看过的书很有趣。”

兵书属于子集,两边都藏了不少。

“噢噢,好,好。”朱见深一边答应着一边走了出去,今日重新见面,正要下拜。

朱棣一把把他拎了起来:“不必拘礼,初次见面叩头问安就够了,如今的地上无人扫洒,衣服倒要自己洗。这件事还是我和我爹要来的呢。”

“我忘了要晨昏定省。下次一定。”

汉武帝不是很高兴。在自己之前,皇帝们效法周文王、汉文帝,在自己之后,各朝皇帝推崇光武帝,然后是魏蜀吴那仨,直到有了李世民。在李世民之后,从他孙子到明朝皇帝,全都推崇唐太宗。把他夸的,就差给单独立庙,或是生拉硬拽扯上些亲戚关系。

难道朕就算不上皇帝之中的楷模吗?气!

借书倒是可以借,还是老规矩,敢弄脏一点或破损一点,就手抄一本的新的做补偿。

成化皇帝的房子逐渐成型,随着陵墓修好,陪葬品也依次到来,他终于拿到了自己心爱的古琴。万贵妃也终于见到了第二批珍宝,她超爱这些东西,有不少宦官贿赂她,只是自己的陪葬品没带来多少,怀疑自己回去的时候陪葬品都要丢了。啊!我的凤冠啊!

屋子小了些,珍宝堆积在这里,看起来似乎更多,满室的珠光宝气。

以前都是皇帝一继位就修陵,等着自己死了再埋进去,后来改成临时取穴修陵,皇帝死了也得等着下葬。反正有冰,而且三重棺椁的密封性挺好。

朱见深正弹琴给祖宗们听,他精于音律和书画,现在用的琴就是成化御制琴,别人的御制琴只是专供皇帝使用的,他是真动过木匠的道具,发明了一个新的古琴形状——洛象。当然也有木匠负责细节,反复披麻刮灰上漆的事儿他也没干,大漆有毒。

朱元璋摸摸他的头:“好好一个皇帝,还会点手艺,啧。真是文人脾气。”

文人看不起工匠,但可以用锛凿斧锯自己斫琴,那叫雅致。

洪武皇帝认为那叫双标,你们这些贱人。

赵匡胤也在席间听了一会,等他一曲终了,询问道:“同样是沉溺音律书画,我家那两个不肖子孙糟蹋了半壁江山,你却能收服河套。人的才干果然是天差地别。”把这小子搁在宋徽宗、宋钦宗的位置上,绝不会搞成如今的样子。由此可见,就是这俩书法家的错!刚刚把他俩打了一顿一点也不亏。

朱见深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不屑于把自己和徽钦二宗相比,有道是宁为鸡首毋为牛后,他宁可重复自己不如唐太宗,也不想说自己抢过徽钦二帝。“我再弹一曲。”

万贞儿说:“听说宋徽宗在上朝时想的都是瘦金体和花鸟画,我家万岁不一样,他练字绘画弹琴时思量的还是朝政。心里挂念的只有天下。”和我!

一个机灵的宠妃当然要恰当的替皇帝吹嘘一顿。

赵匡胤一向不喜欢宠妃干政,但这是别人家的宠妃,说也不能说什么,又怀疑她说这话是皇帝授意的。年老而恩宠不衰,那就不只是宠妃,还干了宠臣的工作。

朱见深只有翘着胖胖的兰花指微笑而已:“爱妃,谦逊些。我画画时也很认真。”只不过我在治国时认真治国,在画画时认真画画。

朱高炽忽然说:“你刚登基时画的那幅一团和气图,儒释道三人用一张脸,人说比虎溪三笑图更胜一筹,画来我看看。”

“如今心,心境不同,画出来的未必一致。我尽力而为。”

祖宗们的生活‘充实’而且每日学习,健康向上。

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忙,被两位老祖宗连连鞭策。

一个个只觉得油尽灯枯,骨髓空乏,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就是自己。

朱元璋:“朕原以为,以我写的《皇明祖训》,六年时间,七易其稿,能保子孙万代无忧。”

完全把自己的日常起居和处理事情的方方面面都写了下来,就连皇帝和亲信大臣商量机密时,带刀侍卫应该保持的距离;睡觉不要睡太沉;关注京城传闻看有何异常;膳食;作息,都写的清清楚楚。倘若能做到,那么子孙代代都是朱元璋,国家当然不会出问题。

他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要为亡国做准备,直到土木堡之变,突然出现了强烈的危机感。

朱见深凑近一些,和朱高炽一左一右抱住他的手臂:“我听说,说,有人对您多有怨言。”

朱高炽:“是啊。今日您讲到秦末暴政,说百姓们不得休养生息,我听见有人说他连百姓还不如。我想代为求情,或是每隔十天沐休一次,或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给他们些许喘息之机。”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要求也不过分。

朱元璋想了想:“你可以每十天休息一天,你也可以,其他人继续。”

朱见深刚想客气一下,说自己不需要休息,转念一想,我祖宗容易当真免去我的休假,立刻道谢撤退。

朱祁镇和朱祁钰一左一右的抓住他:“成了吗?”就现在学习的疲劳程度更甚于盖房子期间,那时候可以花式偷懒,现在呢?朱祁镇正被逼着学习兵法,中心思想就是写策论深入批判‘明英宗土木堡之败的诸多原因’。